吡虫啉作用与效果
作用: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可防治叶蝉、蓟马、蚜虫、飞虱、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及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但是对线虫和红蜘蛛无效。
效果:可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害虫接触药液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最终麻痹死亡。
一、吡虫啉作用与效果
1、作用
(1)吡虫啉可以灭杀刺吸式口器害虫(比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以及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比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
(2)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并且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使用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
2、效果
(1)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可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
(2)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最终麻痹死亡。
(3)需注意,吡虫啉不能防治线虫、红蜘蛛。
3、见效速度
(1)使用后经过10分钟左右就会开始见效(与菊酯类药物混用可让蚜虫在3-5分钟内死亡),施药后经过24小时便会达到较高的防效。
(2)温度达到23-26℃以上时,吡虫啉的使用效果更佳,温度低于10℃时见效速度较慢。
(3)晴朗无风时,可在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左右施药,此时田间无露水,药物不会被稀释。
二、吡虫啉的使用方法
1、小麦蚜虫
(1)播种前,每10公斤种子使用60-70克悬浮种衣剂(600克/升)进行拌种处理。
(2)抽穗期至灌浆初期,亩用70%水分散粒剂4-7克兑水30-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连续喷施1-2次。
2、瓜果类害虫
防治番茄、茄子、黄瓜、西瓜等瓜果类的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于害虫发生初期亩用25%可湿性粉剂12-16克兑水45-60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
3、十字花科蔬菜害虫
防治蚜虫、叶蝉、粉虱等害虫时,于虫害发生初期亩用10%可湿性粉剂15-20克兑水30-45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每隔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次。
4、保护地害虫
防治保护地里面的蔬菜白粉虱、斑潜蝇等害虫,于虫害发生初期亩用70%水分散粒剂6-8克兑水45-60公斤,然后进行均匀喷雾,每隔10-15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5、茶树小绿叶蝉
虫害发生初期(或虫量开始迅速增加时),均匀喷施5%乳油600-800倍液,或10%可湿性粉剂1200-1500倍液,或25%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或50%可湿性粉剂6000-8000倍液,或200克/升可溶液剂2500-3000倍液,或350克/升悬浮剂4000-6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
回答
作用: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如飞虱、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使用后害虫不易产生抗性。使用方法:以防治粉虱等害虫为例,一般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
一、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1、吡虫啉是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无交互抗性问题,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如飞虱、蚜虫、叶蝉、粉虱、蓟马等,具有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多重药效,速效性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
2、吡虫啉防治苹果瘤蚜、绣线菊蚜、梨木虱、桃蚜、粉虱、卷叶蛾、斑潜蝇等害虫,使用方法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喷雾,或用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蟑螂可以选择用神农2.1%灭蟑螂胶饵。
3、用在油菜、芝麻、菜籽等作物上使用40毫升兑水10-20毫升,可包衣2-3斤种子;用在姜、大蒜、土豆、山药等一般用40毫升兑水3-4斤,可包衣1亩用种量;用在烟草、红薯及葱、黄瓜、芹菜、番茄、辣椒等蔬菜类作物,可以带营养土移栽,用40毫升拌碎土30斤,充分和营养土搅拌均匀;不带营养土移栽,兑水40毫升以漫过作物根部为标准,移栽前浸泡2-4小时后用剩余的水兑碎土搅拌成稀泥,再蘸根移栽。
4、在花生上用4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可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在玉米上用40毫升兑水100 -150毫升,可包衣10-16斤种子(2-3亩地种子);在大豆上用40毫升兑水20-30毫升,可包衣8-12斤种子(1亩地种子);对小麦用可将40毫升药物兑水300-400毫升,能包衣30-40斤种子(1亩地种子);在棉花上用10毫升兑水50毫升,可包衣3斤种子(1亩地种子);在豇豆、豌豆、菜豆、四季豆上用40毫升兑水20-50毫升,可包衣一亩地种子;浸种用量为10毫升每亩,露白后播种,尽量控制水量。
二、吡虫啉使用注意事项
1、吡虫啉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2、贮藏吡虫啉要与食品远离,以免发生危险,适期用药,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
吡虫啉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
作用:广谱、高效、持效期长。对刺吸式口器的蚜虫、叶蝉等害虫及鞘翅目害虫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还可用于建筑防治白蚁及防治猫、狗等宠物身上的跳蚤等。一般亩用有效成分1-2克即可获得满意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数周之久,施药1次可使些作物在整个生长季节免受虫害。
用途:主要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稻粉虱,稻蚜虫等刺吸口器害虫,对稻螟虫,负泥虫,稻象甲等也有效防治秧田稻蓟马,可用1%悬浮种衣剂1份与稻种30–40份包衣。
使用吡虫啉的注意事项
1、本品不可与碱性农药或物质混用。
2、使用过程中不可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
3、适期用药,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
4、如不慎食用,立即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5、贮藏要与食品远离,以免发生危险。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吡虫啉
吡虫啉的作用和用途,和多菌灵能一块用吗
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广谱、低毒、低残留为其特点,害虫接触药剂后,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一般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但残留期较长。对于稻飞虱、稻叶蝉,低龄若虫盛发期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50千克喷雾。
一、吡虫啉的作用和用途
1、吡虫啉是新一代氯代尼古丁杀虫剂,具有广谱、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一般的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害虫接触药剂后,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药后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
2、对于稻飞虱、稻叶蝉、稻粉虱等,在低龄若虫盛发期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5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3、防治稻瘿蚊,亩用5%高渗可湿性粉剂10-20克,兑水50千克喷雾。
4、对于稻水象甲,每亩秧苗用10%可湿性粉剂60克,兑适量水浸秧根后,对稻水象甲成虫卵巢发育和产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防治菜蚜,亩用10%可湿性粉剂5-10克或2%高渗乳油40-50毫升或20%浓可溶剂5-10毫升,兑水40-6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明显。
6、防治斑潜蝇,在发生较整齐的一代幼虫期,用1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0%浓可溶剂4000-5000倍液喷雾,药效可维持10-15天。
7、防治茶蚜,在发生盛期,亩用10%可湿性粉剂10-15克,兑水50-75千克,对茶树冠快速喷雾。
二、吡虫啉和多菌灵能一块用吗
1、吡虫啉和多菌灵能一起使用。因为作物的病害一般不是单一的,常常会同时受到病害和虫害的侵袭,而吡虫啉是杀虫剂,多菌灵是杀菌剂,一起使用时防治效果更全面。
2、呲虫啉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对于蚧壳虫、蚜虫、红蜘蛛、飞虱、白粉虱等害虫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渗透力较强、药效期较长。
3、多菌灵属于一种广谱、低毒、低残留的杀菌抗病药剂,其防治对象为白粉病、斑点病、褐斑病等病害。
吡虫啉主要杀什么虫
主要用于防治咬口器害虫(可在低温和高温下与啶虫脒交替使用——高温下为吡虫啉,低温下为啶虫脒),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一些害虫也有效,如稻象甲、稻泥虫和斑潜蝇。但不能对抗线虫和红蜘蛛。可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蔬菜、甜菜、果树等作物。由于其优异的内吸性,它特别适用于种子处理和颗粒喷雾。一般每亩用有效成分3-10g,加水喷雾或拌种。安全间隔是20天。施药时注意防护,防止接触皮肤和吸入药粉、药液,施药后及时用清水冲洗暴露部位。防治桃绣线菊、苹果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螟、粉虱、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可喷洒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2000-3000倍液。蟑螂防治:可以选择神农2.1%杀蟑胶饵。扩展数据使用吡虫啉的注意事项是:1.本产品不应与碱性杀虫剂或物质混合。2.使用过程中不要污染养蜂养蚕场所及相关水源。3.适当的药物治疗。收获前两周禁止用药。4.如不慎误食,立即催吐,及时送医院治疗。5.远离食物储存以避免危险。如果吸入,应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不小心溅到眼睛里,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送医院治疗。万一误服中毒,应立即持此标签到医院治疗。本品无特效解毒剂,医生应对症治疗。
吡虫啉的作用和用途
具有低毒、低残留,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的作用。可用于防治粉虱、蓟马、叶蝉、蚜虫、稻甲虫、负泥虫、潜叶蝇、潜叶蛾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吡虫啉是系统性的杀虫剂,发挥昆虫神经毒素的作用,属于新烟碱类化合物。它作用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工作原理是干扰昆虫神经系统中刺激的传递。具体来说,通过阻断尼古丁能量神经元通路,吡虫啉将阻断烟碱乙酰胆碱受体,防止乙酰胆碱在神经之间传递神经冲动,导致昆虫瘫痪,最终死亡。它通过接触和胃摄入起效。因为吡虫啉与昆虫神经元受体的结合比与哺乳动物神经元受体的结合强得多,所以这种杀虫剂对昆虫的毒性会大于对哺乳动物的毒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