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对植物和土壤的作用有哪些?
有机肥的作用
一、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经常施用有机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维持土壤有机质的稳定,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二、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土壤有机质、碳酸钙和多糖类物质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有良好作用。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厩肥更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尤其是能产生较多的五碳糖、六碳糖和多糖。这特别有利于水稳性团粒的形成,如使大于0.25mm的水稳性团粒明显增加。
三、提供养分。
有机肥中含有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有机肥的使用能明显提高耕层土壤中养分,尤其是钾的含量。1995年农业部对全国12个省份耕地的调查,耕地中磷含量较之1990年以前有所增加,而缺钾和缺微量元素的耕地面积却有所扩大,因此大力提倡秸秆还田有利于部分归还土壤钾素。
四、调节土壤的氮素供应。
微生物在分解C/N大的秸秆初期,要从土壤中吸收氮素组成自身的体细胞,导致土壤氮素的生物固定,起到了暂时保存氮素的作用。当微生物死亡后,这部分氮又分解释放。此外,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土壤中的能源物质,也有利于生物固氮,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含量可达30%左右,相关资料显示,每氧化1.0g碳素释放的能量,可供固氮微生物固定10~40mg氮素的需要。
五、提高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活性。
施用有机肥后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增加,距离施有机肥处近的土壤尤为明显,这对加速有机态养分的释放,活化土壤中的养分有良好的作用。此外,有机肥还能减少某些作物的病害。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施用所显示的优点还包括:
1、营养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增产明显,肥效高;
2、改善农产品品质;
3、抑制病原菌,减轻病虫害;
4、疏松、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中硝酸盐的污染;
5、增加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增强作物抗旱及抗倒伏能力;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哪些好处
有机肥施入土壤能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更新土壤腐植酸组成,培肥地力。
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通过生物化学的作用又能重新合成信的、更为复杂、更为稳定、土壤特有的大分子高聚有机化合物,即腐植酸。腐植酸是土壤中稳定的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
有机肥施入土壤,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有机肥料在腐熟过程中产生羟基一类的物质,与土壤粘粒表面或氢氧聚合物表面的多价金属离子相结合,形成团聚体,优化土壤团粒结构。加上有机肥料的密度一般比土壤小,所以它呢能偶见底土壤的容重,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使耕性变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比热较大,导热性小,较易吸热,调温作用明显提高。
有机质施入土壤,能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有机肥能在溶液中离解出氢离子,具有很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因此施用有机肥可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持水量。
有机质施入土壤,能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净化土壤环境
有机肥料的解毒原理就在于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增加对隔、铅、砷的吸附或固定,使之随水下渗或排出农田,从而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有机肥对于土壤有哪些好处
一、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有机肥中不但含有氮、磷、钾三要素,还含有硼、锌、钼等微量元素。施入土壤后,可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
二、促进微生物繁殖。有机肥腐解后,可为土壤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进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又通过其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丰富土壤中的养分。
三、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肥施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有利于耕作及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四、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及缓冲能力。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后,可增强土壤的深处供肥和耐酸碱的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
五、刺激作物生长。有机肥腐解后产生的一些酸性物质和生理活性物质,能够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在盐碱地上施用有机肥,还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可减轻盐碱对作物的危害。
六、提高抗旱耐涝能力。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可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能力,在干旱情况下,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施入有机肥后,还可以提高土壤的也隙度,使土壤变得疏松,改善根系的生态环境,促进根系的发育,提高作物的耐涝能力。
七、提高化肥利用率。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分解时产生的有机酸,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的矿物质养分溶解,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
有机质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有哪些
为了维持土壤生产力及肥效,土壤中含有适量的有机质很关键,而施用有机质肥料是最为有效的方式。再者,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以及人们对兼顾食品品质与安全的需求,让有机质肥料的使用再度受到重视。
改善土壤物理性及化学性,有机质促进作物生长
施用有机质肥料对作物生长具多重效应,其中包括直接及间接效应。施用有机质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有许多方法,例如借由堆肥中的腐植质稳定土壤团粒构造;调节土壤通气性,给植物根系供应足够氧气,并且可以有效排除根圈过量的二氧化碳;堆肥颜色较深,可促进土壤吸收热能,增加土壤温度并间接改善土壤结构;借由有机物质疏松土壤,降低土壤总体密度,避免排水不良、表面冲蚀等效果,使作物根系发育伸展,以及增进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等,作物品质也因而提升。此外,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蚯蚓多,造成蚯蚓粪亦多,土壤团粒构造佳。
在施用有机质肥料后,土壤化学性也随之改善。土壤可长期保存较多植物所需养分,且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容量、阴离子交换容量及缓冲能力;此在黏粒及有机质含量少的土壤中更为重要。再者,也能增加土壤储存养分的能力,有机质肥料中含有所有植物所需养分,可增进土壤养分含量。
蚯蚓粪具有良好团粒构造,所以土壤蚯蚓粪含量多,则团粒构造相对较佳。
有机质肥料具有较大缓冲能力,使土壤不会因外来化学肥料而使酸碱值、电导度呈巨大变化。
此外,能钳合微量营养元素,广义有机质包括生物体、有机残体、腐植质,狭义有机质多指腐植质,而土壤有机质可分为有机残体、腐植质,由于腐植质含有若干含氧功能基,使其具有各种胶体特性,例如表面吸附、离子交换、钳合(螯合、夹合作用)、缓冲作用、氧化还原、生理活性等;并能协助植物营养元素溶解,帮助吸收且提高有效性。
有机质不仅是土壤微生物活动能源,也是有机及无机养分来源。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所含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较多,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而释放植物所需的无机养分。有机质肥料也可能促进某些会分泌生长素的微生物生长,土壤腐植质中的腐植酸有类似植物生长素的特性,可促进植物生长。
掌握有机质肥料品质三要素:供应量大、释放速度快、腐熟度高
有机质肥料是资源再利用的方式,若有机废弃物不被利用或不为土壤消化,便会排放至环境中,造成资源浪费,又引起大气、水面及土壤污染。如今堆肥主要目的已经不只是提供养分,而是让废弃物无害化,因此可将有机废弃物适度翻堆。
有机质肥料的优劣,将影响施用后对土壤、作物和周遭环境的冲击,进而影响农民购买和使用意愿。优质有机质肥料的基本要求包括具有供应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构造、调节土壤水分、通气性及温度、活化土壤磷肥等多重功能;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双重功效;友善周遭环境,不产生异味;对外在环境冲击具有缓冲能力;较少产生不利副作用。
左图:香瓜田A试区土壤有机质低植株呈萎凋现象;右图:香瓜田B试区土壤有机质高,植株生育较佳。
以有机质肥料取代化学肥料供应作物生长所需,此理念常被用于有机耕作。由于有机质肥料所含氮、磷、钾三要素含量与化学肥料相差很多,例如尿素含氮量高达46%,而一般有机质肥料仅1%~6%,并且须经微生物将其有机态矿化成无机态,才具有与化学肥料相同的效应,如果完全以有机质肥料取代化学肥料,便需要大量有机质肥料及适于矿化作用的条件来配合。所以完全迎合作物养分需求,所估算的有机质肥料用量将甚为庞大,同时若大量施用则可能造成难以补救的后遗症,例如盐分或重金属累积过量,因而破坏土壤品质、降低土壤生产力。
因此,供应养分为目的的堆肥应具备三大条件,即养分供应量大、释放养分速率快及腐熟度高。选用氮磷钾三要素成分含量高、碳氮比低(<17)且肥分含量较高的有机质肥料,因矿化作用大于生物固定化作用,故可快速释出养分供作物吸收,如粕肥、禽畜粪及其堆肥、动物质肥料等,便具备这样的条件。
油粕类肥料主要种类有大豆粕、花生粕及菜籽粕等20馀种,尚含有油脂,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榨油越完全,含肥分比率越高,分解亦迅速。由于富含氮而缺乏磷、钾,宜与过磷酸钙、草木灰(棕榈灰)混合施用,草木灰不仅供给钾素亦可促进油分分解,并中和分解时所产生的有机酸,此类肥料与任何肥料配合,品质不受影响。
只有在土壤中分解须靠微生物参与,所以寒冷季节分解慢,宜当基肥使用;夏季高温则分解快,可当追肥使用。近年来,市售肥料更朝向有机复合肥料(添加泥炭)和生技肥料(与有益微生物、有机肥料结合为氮磷钾三要素)类型发展,不过有机复合肥料肥分含量高,须注意施用量,过量易造成土壤电导度过高,影响作物生长。
新鲜或未完熟的有机质肥料,一旦施用于土壤中,可能产生许多负面效果,继续发酵所产生的热及有毒挥发性气体,例如甲烷、硫化氢将伤害植物根系,而使抑制生长、带来病原等,应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有机质肥料。
高功效及高稳定,有效改良土壤品质
有机质肥料富含有机质,除了可供应养分外,对土壤性质改善功效为化学肥料所无法比拟。一般而言,施用有机质肥料对土壤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的改善,比供应养分的贡献更大。最正确且合宜的肥培管理对策,应为利用有机质肥料改善土壤性质及持久释出作物所需养分,并配合化学肥料的速效特性,营造出和谐、合理、环保且永续的农业生产型态。
施用品质不良的有机质肥料,可能因发酵不完成而易产生杂菌。
为改善土壤性质,有机质肥料品质应具备长期效用特征,并非所有有机质肥料都可以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只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含量高者才有作用,通常肥分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的有机肥,如树皮、牛粪、稻草、稻壳等堆肥;而鸡粪、米糠、鱼肥、豆粕类等高氮成分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功效有限。再者,须具备高稳定性,稳定性高低的特性与有机质材料的构造及形态有密切关系,此二者愈稳定愈不易被分解,一般长效性有机质材料都具高稳定性。
顺应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化施肥各有要领
合理化施肥是适地、适时、适作的肥料管理方式,须完全配合作物和土壤需求。有机质肥料种类多,肥效根据其所含有机质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矿化作用释出养分要素而异,故施用有机质肥料应依其碳氮比预估矿化作用速率,以及可释出养分要素量。连续使用有机质肥料时,应评估前期土壤中有机质可矿化量,才能确定须由有机质供给的要素量。若化学肥料、有机质肥料配合施用,应将有机质肥料可释出要素量扣抵化学肥料施用量,以达到合理化施肥目标。
蔬菜园施用有机质肥料必须考量土壤性质,在低肥力、黏重或砂质壤土,经济状况许可之下应采取1次或2次大量施用足够高纤维质且难分解型有机质肥料,可显著改善土壤保水、保肥力,增进通气性及缓冲性等,使其有良好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再依据调整后之性质,合理搭配施用化学肥料。具高肥力及有机质高之蔬菜园,则宜施用含高氮且易分解型有机质肥料,如油粕类等,不但可减少施用量,避免过度累积磷、钾等养分,且其快速分解产生氮素,可充足供应蔬菜生长所需。
穴施有机质肥料可与土壤充分混合,覆土则可减少肥料流失,以促进肥效。
果树属多年生作物,每年因生长枝叶和开花结果,须从土壤吸收大量养分,其根系较深,因此施肥量、施肥方法、施肥位置和蔬菜类不同。肥料必须施入较深土层以促使根系向下生长,且可提高施肥效率,促进果树生长。种类以高纤维质有机质肥料为宜,再配合施用化学肥料,调节氮磷钾三要素吸收型态,以利生长及提升品质。
为土壤选择合适的有机质肥料
由于有机质肥料使用材料及混拌比例不同,其所含成分也各异,为使平衡养分供应及防止土壤过量累积重金属,特别是禽畜粪堆肥,应轮流施用以不同材料制成的有机质肥料,也等同于轮作。
有机质肥料不仅能协助土壤充分供应作物所需养分、水分及氧气,还能确保良好土壤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减少地力劣化,又可减少施用化学肥料及病虫害发生,使农田容易管理,省事又省心,还能维持良好生产力,以达成人类的粮食需求。肥培管理是对土壤施肥,而非对作物施肥,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生产健康作物。因此,有机质肥料中有机质含量成为最重要的指标。提升有机质肥料功能,达到改良土壤性质,又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兼具环境生态维护及提升农业产值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理念。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