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是什么植物 豚草介绍
1、豚草属于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2、豚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一年生草本,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上部有圆锥状分枝,有棱,被疏生密糙毛。下部叶对生,具短叶柄,二次羽状分裂,裂片狭小,长圆形至倒披针形,全缘。上面深绿色,被细短伏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绿色,被密短糙毛。雄头状花序半球形或卵形,径4-5毫米,具短梗,下垂,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宽半球形或碟形;花冠淡黄色,长2毫米,有短管部,上部钟状,有宽裂片。瘦果倒卵形,无毛,藏于坚硬的总苞中。花期8-9月,果期9-10月。
3、原产北美洲,1935年发现于中国杭州,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和华东等地约15个省、直辖市。恶性杂草,对禾木科、菊科等植物有抑制、排斥作用。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一批)。
豚草的危害有哪些?
1、破坏生态:
豚草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它的茎、节、枝、根随便扦插都可以长出不定根,所以如果铲除得不彻底,很容易“春风吹又生”。
它的种子可随风、水流以及人类活动四处进行传播,很容易形成优势群体,抢夺本地植物和农作物的水分、营养、阳光,使其它植物渐渐走向消亡,造成本地生态系统破坏和农业减产。
而且它的种子落到地上30-40年仍然具有生命力,无论在荒郊野外,还是路旁河岸,甚至是硬化土壤,都能生长起来。
2、花粉过敏:
几内亚草对人体的直接危害是开花后发出的花粉。草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质,与人接触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反应,是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菌,容易导致有害健康的 “干草热病”。轻度引起咳嗽、哮喘、病情严重,可引起肺气肿,感染将年复一年复发,且逐年加重。
3、传播病虫害:
日葵叶斑病和大豆害虫的原因一部分就是由豚草造成的。这也就是豚草的另一危害,能够传播病虫害。当豚草果实夹杂在其他植物中,就可能使豚草进行可怕的传播。比如甘蓝菌核病就是由豚草引起的。
扩展资料:
豚草的防治办法:
化学防治:出苗前,在早春土壤翻耕后,每亩用150〜200克 38%莠去津胶悬剂,对水50〜60千克,在苗前喷雾处理 土壤。出苗后,非农田防除,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与150毫升 48 %苯达松水剂混合,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可使豚草枯死。
每亩用1000毫升10%草甘膦水剂,对水40千克均 匀喷雾,3天后豚草枝端变黄,7〜10天后死亡。出苗后,农田防除: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水剂。
对水40〜50千 克,防除大豆和果园中的豚草。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与150毫升 48%苯达松水剂混合,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防治大 豆田和水稻田埂上的豚草。
每亩用60〜1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水剂,对水 40〜50千克,均匀喷雾。每亩用30毫升10。 8%高效盖草能乳油,并加入 50〜70毫升48 %广灭灵乳油和100毫升48 %排草丹水 剂,对水25〜30千克,均匀喷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豚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矮豚草
如何消灭豚草
豚草又名艾叶破布草、美洲艾,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初传入我国东南沿海。豚草具有很强的化感作用,对多种粮食作物和蔬菜的产量具有严重影响,还能传播其他病害和害虫;豚草的花粉能够引发过敏性皮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危害人类健康。
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在豚草开花结实之前(6月上旬至7月下旬),人工拔除或机械铲除。
(2)化学防治①对于路边、荒地等非农田中的豚草,在2~4叶期,每667米2可使用20%百草枯水剂150~200毫升,兑水25~30千克,或使用10%草甘膦水剂800~1000毫升,兑水30千克,进行喷雾防治。②在小麦、玉米、水稻等单子叶作物田间,每667米2可用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150毫升加48%苯达松水剂150毫升混合,兑水3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3)生物防治。
①在豚草幼苗4叶期时,每株上释放2头豚草条纹叶甲1龄幼虫。②在16.7~18.4℃的温度下,往豚草幼苗上喷洒白锈菌孢子悬浮液,并保持液滴4小时以上,可使豚草感染病害。
(4)替代控制。
种植本地的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能减轻豚草的发生和危害。
豚草是什么植物
豚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为二十到一百五十厘米,茎干细长直立,表面比较光滑,圆锥形分枝较多,长度为十到十五厘米,而且豚草具有喜湿怕旱的特点,因其根系浅,无法从深层土壤中吸取水分,所以深秋旱季植株会出现萎蔫枯萎的现象。
豚草是哪种植物
豚草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株高为二十到一百五十厘米,茎干细长直立,表面比较光滑,圆锥形分枝较多,长度为十到十五厘米,且表面被有稀疏的糙毛,对生叶片具有短叶柄,形状呈长圆形至倒披针形。
豚草的生长习性
豚草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耐干旱,而且植株为浅根系植物,无法从深层土壤中吸取水分,因此在每年的深秋旱季,豚草会出现萎蔫凋零的情况,此外成株的植株抗寒性强,可以在零下三到五度的环境中正常生长。
豚草的传播途径
豚草具有极强的繁殖性,对环境的适应性高,而且植株的种子细小,等成熟后会随风飘到各个地方,还可以粘附动物的皮毛上、人的鞋底、交通工具等四处传播,另外豚草掉落在水里后,会借助水流来传播种子。
豚草有哪些危害
豚草在入侵裸地一年后即可成为优势种,从而掩盖和压抑土生植物,给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植株能所有的旱地作物,并吸收土壤中的水养分,导致作物生长不良,出现大面积草荒现象。
植物杀手豚草入侵全球,曾蔓延中国19省市,为何如今很少见了?
豚草原产北美洲,是一种独特的植物,但是豚草的生长能力非常的强,所以只要有一粒种子,基本上就能生长下来,并且快速蔓延。根据科学记录数据来看,豚草已经是入侵全球,所以要是看到这种原产北美的植物也是见怪不怪的了。当然这种植物在我国也明显有分布,并且分布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所以豚草也是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之中。
并且豚草还是列入的第一批入侵物种,所以是最早被说明出来的入侵物种,当然豚草也不是属于什么保护性的植物,可以随便处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种植物的情况。
豚草在我国分布有多广泛?
我国首次发现豚草是在1935年的时候,位于杭州,最初对该植物也并没有什么在意的,而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豚草突然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且快速的蔓延到了我国19省市,这个时候专家就呼吁赶快进行对豚草的控制,但是豚草的影响也来了。豚草被称为“植物杀手”,也就是因为他们的传播能力太强,适应和繁殖能力更强,所以在我国分布非常的广泛。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豚草无论是在街道,垃圾堆,公园,农作物种植物等等,都可以看到它的足迹,并且一株豚草如果发育良好,就可以产生豚草籽达7-10万粒,可以想下多强,一颗蔓延这么多出来,所以很难控制下来,并且还有一个问题是,豚草籽并不是非常重,能够轻松在人的衣物,鞋底上黏住,这样就可以将它带到更远的区域。
在自然风力的推动之下,种子随风飘扬100多公里远也是常见的事情,所以豚草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入侵植物,虽然一些鸟类也会去吃豚草籽,但是这是非常小的量,并且豚草籽如果我们放在地上30至40年,它不仅不会腐烂,反而还具有强的生命力,所以豚草也是因为在初期没有控制的状态之下,对我国产生影响较大的入侵植物,这也是我国第一批的入侵物种之中都有它的原因之一。
豚草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上面我们也从分布了解到了,豚草是如今全球的植物,在我国19省市都有,而无论是荒郊野外,还是硬化土壤,毫无肥沃的土壤等等,它都能够生长,那必然要根除豚草才行。而它的破坏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本身的生态破坏,第二就是开花结果的时候会带来影响。
生态破坏很简单,豚草的生存能力很强,传播到什么地方,就算是肥沃的土地,就能够很快的给你消耗完,并且它还能够遮盖和压抑土生植物,直接导致植物的多样性减少,因为只允许它生存。同时在农作物生长的区域,没有了肥沃的土壤,肯定也会导致农业损失,所以豚草就是一种永远不能过流的植物,有这样的一个试验数据,在1平方米的玉米地中,只要有30到50株豚草苗,玉米将减产3到4成,当豚草数量增加到50到100株苗时,玉米几乎颗粒无收。
所以从这里也可以看到豚草确实具有影响生态的实力。然后就是豚草的花粉容易影响人的身体,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豚草引发对人类的数量达1460万人。加拿大也有80万人,并且关键是遇到了豚草花粉过敏之后,这种情况不会消失,而是会年年出现豚草花粉过敏,一年比一年严重,所以如今我国对豚草的控制也非常的强,严格将这种入侵豚草“与世隔绝”。
为何如今在我国很少见了?
上面我们也说了,我国是严格控制豚草的流入,每年对进口的大豆,小麦等粮食作物都要进行严格检疫,杜绝传入,所以这是第一个避免途径。其次就是国内也在严格对豚草的处理,在出现豚草地区,采用机械,化学防除方式比较多,有个比较简单的方式,那就是将豚草深埋土地10厘米以下,这样可以防止豚草种子发芽,那么也就不会出现了,这是最简单的方式。
化学方式处理就是以药物为主,这种方式使用相对较少。而采取的生物防治虽然效果好,但是也引发了一些后续问题。从豚草的天敌来讲,可从北美引进豚草条纹叶甲(Zygogramma suturalis F.),大量繁殖使其蚕食田间的豚草,虽然这种防御方式很好,但是也因为季节性的变化以及受到其他物种的影响,所以这种方式也不太可行,同时也可能有人担心引进这些天敌如果出现变异会不会发生新一轮的生物入侵。
所以如今最为合理的就是利用真菌防治豚草,如白锈菌(Albugo tragopogortis)可以控制豚草的种群规模,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算是科学研究者们找到方法的原因,同时也有专家建议,可以在豚草易生区种植生存竞争力比它更强的洋生姜等经济植物予以防治,这样不仅可以根除豚草,还能够绿化环境,所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也是为何如今我们很难看到或找不到豚草的原因之一,它消失了,是因为除掉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