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为什么又称不死树?
榕树最奇特的地方,就是“独木能成林”。因为它除去中央的主干部分之外,还能从侧枝上伸出许多离奇的“气根”,有的就悬在半空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的干脆直扎入土中,与正常的根一样吸收土壤的水分和养料,并迅速长粗,成为一棵棵小树
正是因为榕树有无数的气根为母体吸取养料和水分,榕树才能够生长茂盛,寿命很长,所以在民间就把榕树叫做“不死树”。
不死树的典故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人食之可得长生。
《山海经·海内西经》“有不死之国, 阿 姓,甘木是食”
《山海经·大荒南经》晋 郭璞 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
《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开明北有“不死树”。
又:“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淮南子·墬形训》:“﹝ 昆仑虚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旋树、不死树,在其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
省称“不死”,亦称“甘木”,“寿木”。传说中长生树,可使人长生不死,亦可使死者复活。生于西方昆仑,即西王母所居处。
灵光寺外的不死树象征着什么
有人说:
一颗象征着正法永住。另一颗象征着世间的无常!
一生一死,更是象征着我们不生不灭的本体空性!
两颗树生死相依,亦是福祸相依相伏之理!
任何说法,只要有道理,我就支持。
不过,不管怎么说,象征意义都是人类赋予它们的。
没有人类,一切都没有了意义。
为什么榕树又叫不死树?
榕树是越剪越能长,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长,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个枝桠中长出一枝,东西横斜,一片浓绿。
榕树的根盘根错节,起伏不定,根与树没有根本的区别。榕树的很多种类具有板根现象、老茎生花、空中花园和绞杀现象,这可能就是榕树被叫做不死树的原因。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树除了扶桑以外的另外三个是?
另外三个是建木,若木、寻木。
1、建木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黄帝等众帝都是通过这一神圣的梯子上下往来于人间天庭。建木的得名也许和初民的“建中”之制有关。初民于居处之地必立木杆旗帜以号众,这种木杆旗帜在甲骨文中被称为“中”。
《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都广之野”据说是天地的中心。《海内南经》记载:“有一种树木,形状像牛,一拉就剥落下树皮,样子像冠帽上缨带、黄色蛇皮。它的叶子像罗网,果实像栾树结的果实,树干像刺榆,名称是建木。” 这种具有榆树和麻双重特征的神树原型应为榆树科的山黄麻。
建木能通天的神话,原因是其长得很高,又能搓成绳子来做成梯子。“颛顼化鱼妇”的传说大致揭示了“升天”的程序。这些氐族巫师以建木为工具举行仪式,让人装扮成半人半鱼的形象代替逝去的皇族灵魂,跟随巫师沿建木向上攀登,从而完成了升天的仪式。
2、若木
太阳西下时憩息的树称为若木。《大荒北经》记载:“大荒当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山,山上有一种红颜色的树木,青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名叫若木。” 昆仑西极是西王母的御苑瑶池所在,其中最能代表西王母尊贵身份的植物,是蟠桃树,这也是西方“若木”的原型。桃树的树身呈灰褐色,枝头的颜色是红褐色的,花是红色的,叶子是青色的,符合“若木”的特征。
3、寻木
有虞氏在虞渊建立了新的日落之所,据郭璞记载虞渊被寻木所笼罩,“渺渺寻木,生于河边,竦枝千里,上干云天,垂阴四极,下盖虞渊。”《海外北经》记载:“有种叫做寻木的树,有一千里长,在拘缨国的南面,生长在黄河岸上的西北方。”
“寻”是古代之长度单位,伸张两臂为一寻,约等于八尺或六尺,也有说是七尺的。描述“寻木”不说其高度,而说“长千里”,满足这个特征的只有榕树。榕树高达三十米,可向四面无限伸展。其支柱根和枝干交织在一起,形似稠密的丛林,因此被称之为“独木成林”。
扩展资料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代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多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确证。
对于《山海经》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海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