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柴桑是现在哪里?
三国时期柴桑是现在的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
柴桑区是庐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三国诸葛亮、周瑜、东晋陶侃、陶潜、南宋岳飞和明朱元璋等历代名人的胜迹和传闻。先后发掘有新石器时代晚期战国遗址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陶渊明的陶靖节祠、陶靖节墓、岳母姚太夫人墓。
柴桑区,古称柴桑县,原名九江县,为江西省九江市市辖区,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民族英雄岳飞的第二故乡。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北与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隔长江为界,东北部飞地江洲镇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隔鄱阳湖与湖口县相望,隔长江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为界。
扩展资料:
柴桑区全境东西长62公里,南北宽57公里,总面积911平方公里,是江湖平原与低山丘陵相混交连地区,属于鄱阳湖冲积平原和江南丘陵相混地形地貌,呈西南高而东北低,东南和西南为低山高丘,中部多丘陵岗地,东北和西北部沿江滨湖一带地势平坦,有赤湖、官湖、江洲、新洲等冲积平原和洲地。
柴桑区,现下辖7个镇、5个乡、3个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政府驻沙河街镇,总人口33.16万(2015年末数据)。
柴桑区地理位置佳,交通便利,有九江庐山机场、京九铁路沙北编组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武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都九高速公路、105国道、九(江)瑞(昌)公路,北有长江黄金水道54公里。境内岷山乡一带地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桑 (江西省九江市辖区)
柴桑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遗址坐落在九江县赛湖村属境七里湖滩,东临七里湖,西依鹤问赛,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柴桑,古柴桑县城,又名九江,指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是浔阳郡治所,因此也被称为浔阳城。
柴桑遗址坐落在九江县赛湖村属境七里湖滩,东临七里湖,西依鹤问赛,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柴桑古县名。西汉置,因有柴桑山而得名。故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东汉末曹操率军自江陵东下,诸葛亮至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军。也是晋代大诗人陶潜(陶渊明)的故乡。九江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0.14平方公里。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
三国时,东吴京城柴桑现在在哪个市?蜀国魏国京城分别在哪里?
三国时,东吴的柴桑是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辖区。
柴桑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部,长江中游南岸,庐山西麓。东倚浔阳区、濂溪区、庐山风景区,南邻庐山市、共青城市、德安县,西接瑞昌市。
北与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隔长江为界,东北部飞地江洲镇四面环水,为长江冲积岛,隔鄱阳湖与湖口县相望,隔长江与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宿松县为界。
魏国,蜀国,吴国的都城分别如下:
1、魏国: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久汉献帝禅位,曹丕篡位,自立为帝,定国号魏,并定都洛阳,曹魏正式建立。
2、蜀汉: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蜀汉王朝疆域所及,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
3、孙吴:孙权建立政权,国号为“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扩展资料:
三国疆域:
1、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
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 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
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2、蜀汉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孙吴
孙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柴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