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椰子有哪些别称?
人们只知道禾本科植物的水稻能生产大米,可你知道高大的树木植物也能生产“大米”吗?这种树叫西谷椰子,也叫米树,它属于棕榈树科,外观与棕榈树完全一样。米树主要生长在亚洲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马来半岛、印尼诸岛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和地区较多。米树和棕榈树一样,树干挺直,叶片很长,长3—6米,四季常绿,是较为理想的风景树。它生长较快,十年就可长成10—20米左右高的大树。米树的开花习性非常奇特,它与竹子一样,一生只开花一次,开花后,就宣告生命的结束,几个月内就会慢慢地死去。这样,米树一般寿命也就是10—20年左右。
米树为什么开花后就会死亡,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有的人解释,可能与它的生理结构有关。因为米树的树皮内全是水溶性淀粉,“大米”就生长在这里,一棵大树中能贮存几百公斤淀粉。它平时树干内的淀粉没有那么多,到了开花时,树干内的淀粉积累最高,但令人难信的是,这几百公斤的淀粉在开花后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全部被消耗掉。到时,枯死的米树只留下一根空空的树皮。当地农民为了能获得更多上帝所赐给他们的“大米”,因而必须在米树开花后的一周内就立即把它砍倒,及时收获其树干内所积累的淀粉。人们把刮下来的淀粉放入桶中,加水搅拌成米汤,然后让它澄清去杂和倒掉上层的清水,取出晾干,最后再加工成一粒一粒的“大米”。这就是我们通常在市场上见到的“西米”。
“西米”不仅是当地土著居民的重要粮食,同时还是纺织工业的上浆原料等。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木本粮油的基因工程转移很感兴趣,其目的是探讨能否育成像米树、面包树等植物的超高产新品种,尽管这种想法在目前可能还不现实,但这对揭开米树之谜注入了新的希望。
西谷椰子为什么被称为出米的树?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许多岛屿上生产着一种树,可以出米,当地居民把它作粮食用,它的名字叫西谷椰子,茎干是巨大的淀粉贮藏器官。茎干抽出3年后,由基部开始积蓄淀粉,逐渐向顶部推进,6~8年后,除最顶部外,树干中部蓄有大量淀粉。优良品种单个茎干淀粉产量可达120~260千克,野生种仅0~70千克。西谷椰子的淀粉可作食品、制酒精(代替石油),或通过乳酸发酵做成可降解塑胶制品,又可为纺织工业上浆用。树的嫩芽可以当菜吃。
西谷椰子(Metroxylon sagu)为棕榈科一种常绿大乔木,高可达20米。叶为顶生的羽状复叶,最长可达6米,肉穗花序成大疏圆锥状,花多数,淡红色包于黄褐色苞片内,果如李大。树干通直,寿命10~20年,开花后即死去,在开花前砍倒树干,切成若干段,每段长约1米,再纵劈为二,然后用一种竹制的斧子,把茎内的淀粉刮出来,放入有水的桶内,淀粉自沉于底,倒去水,干燥淀粉即可加工成均匀洁白如大米一样的颗粒——西谷米。
西谷椰子树的介绍
西谷椰子树,又称“米树”,他外貌类似椰子树,却能产“大米”,因此而被当地人叫做“米树”。西谷椰子树主要分布在南洋各国(南亚)。
西谷椰子树有什么特点?
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岛屿上,生长着一种能产“大米”的树,名叫西谷椰子树,当地人称它“米树”。
西谷椰子树树干挺直,叶子很大,约有3~6米,终年常绿,树干长得很快,十年就可以长成10~20米高,但是这种树寿命很短,只有10~20年,一生中只开一次花,开花后不到12个月就枯死了,结的果实只有杏子那么大。它的树皮坚韧,但里面却很柔软,全是淀粉,开花之前,是树干一生中淀粉贮存的最高峰。然而奇怪的是,这些积存了一生的几百公斤的淀粉,竟会在它开花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光,枯死后的米树只剩下一株空空的树干。所以要在它开花之前将它砍倒,切成几段,然后再从中劈开,刮取树干内的淀粉。接着将它们浸在水里搅拌,水就变得像乳白色的米汤一样,然后将沉淀的淀粉加工成一粒粒洁白晶莹的“大米”,人称“西谷米”。用它做饭,就像普通米饭那样香软。自古以来,米树生产的“大米”一直是当地人的重要食粮。据测定,这种米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一点也不比大米差,目前世界上仍有几百万人还依靠西谷米维持生活。
西谷米不怕虫蛀,可以用来作纺织工业的浆料,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