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褐斑病如何防治。
建议三唑类农药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硅唑,咪鲜胺或者咪鲜胺锰盐(上述产品用量多了抑制生长),或者异菌脲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醚菌酯或者溴菌腈等等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褐斑病的病原是什么?
褐斑病的病原为Ascochytasp.,系半知菌亚门的壳二孢属真菌。分生孢子器初埋生,后突破,褐色至暗褐色,球形或近球形,有孔口,直径90~150μm,松散集生。无分生孢子梗。产孢细胞葫芦形,无色,光滑,瓶体式产孢,3.0~6.0μm×2.6~6.6μm,分生孢子无色,短圆柱形,中间1个分隔,不缢缩,两端圆滑,并各有1个油球,8~11μm×3.6~5.0μm。
龙眼、荔枝叶斑病类病原
菊花褐斑病是什么?
菊花褐斑病又称斑枯病、黑斑病,是菊花上的重要病害。分布普遍。以辽宁、河北、河南、西安、四川和上海等地为害严重。该病造成植株大量叶片焦枯和落叶,影响开花,严重受害的致全株死亡。
症状
叶片被害初期出现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至黑色,病部与健部界限明显(彩版四十四,245)。后期病斑中心呈灰色,并有小黑点。严重时病斑连接成大块病斑,叶片变黑干枯,落叶。
病原
Septoria chysanthemalla Sacc.属半知菌亚门菊壳针孢属菊壳针孢真菌。分生孢子器近球形。分生孢子针形,无色,透明,微弯曲,有3~4个隔膜(图10-1)。
图10-1 菊花褐斑病
1.病叶 2.分生孢子
发病特点
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温度适宜,尤其在雨后,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育苗到成株均可发病。该菌可多次侵染。病菌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4~28℃。北方地区以8~9月高温多雨时发病重。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序向上干枯或脱落。一般早菊品种感病严重。
防治方法
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较抗病的菊花品种有玉桃、迎春舞、紫桂、秋色、湖上月等。
(2)加强田间管理。植株栽植不宜过密,注意排水、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少施氮肥。更盆换土,避免重茬。及时清除病叶与杂草,减少侵染来源。
(3)药剂防治。在菊花生长期加强病情调查,发病初期及时喷80%敌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15天喷1次。应注意药剂的交换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向日葵褐斑病很常见,向日葵褐斑病症状是什么?
褐斑病可发生在向日葵苗期和成株期。小麦幼苗的子叶和病叶有近圆形的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斑点背面呈灰白色。成株病斑呈多角形、棕黄色晕,后期病斑上生有小黑点,即病原体分生孢子。多雨潮湿,病斑容易脱落或穿孔。病斑与重疾交融在一起,整片叶子死亡。茎和叶柄病斑呈褐色,细长。这是一种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的重要疾病。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促进土壤养分和谐共享。栽培前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菌源。深耕土地,积极保护土壤水分,施足基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优良的抗病品种。根据实施耕作的要求,合理密植。科学施肥,施用充分分解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氮肥偏施,提高植物抗病能力;开花前应喷施壮髓灵,增强向日葵的生理功能,提高受精和灌浆质量,降低空壳率,提高结实率,增加产值;合理灌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发病初期除去病叶,必要时喷洒400-500倍溶液的30%碱式硫酸铜(绿宝)胶悬剂或1: 1: 160倍溶液的波尔多液和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溶液,每10-15天一次,防治1-2次。褐斑病,又称斑枯病,是世界上向日葵的一种重要病害。它可以发生在苗期和成长期。主要危害中下部叶片,自下而上发展。初期在叶片上产生黄褐色的圆形斑点,膨胀后为暗褐色、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的大斑点。病灶周围有黄色晕圈,其上有许多黑点(分生孢子)。病斑不规则地分布在叶片表面,但通常形成在叶片的上边缘。
阴雨潮湿时,病斑汇聚成碎片,整片叶子死亡,叶柄和茎上的病斑狭长,黄褐色。它从下到上造成大量枯叶。发病时植株早熟,成熟早,产量下降,产量损失一般在20%~30%。田间病原菌褐斑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留在田间的病株残体。向日葵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的叶片等病残,集中焚烧或深埋,促进落叶腐烂,减少次年的原发传染源,达到减少病害的目的。向日葵与禾本科、豆科、甜菜等作物合理轮作,轮作周期3-5年,对向日葵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加强田间管理,适当施用基肥和追肥,可以使植物健康生长,提高抗病性,相对减少病害。该病可发生在苗期和成长期。幼苗的子叶和感染叶有近圆形的褐色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斑点背面呈灰白色。成年植物的病斑呈不规则多边形。严重者,病斑相连而死。有时周围有黄色晕环,灰色中心长有许多小黑点(分子孢子)。因为叶子受损,花芽形成的很小,甚至导致不能生育。病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春天,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中逸出,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从而扩大了危害。发病多见于秋季。多雨的年份,湿度很严重。
当归褐斑病很常见,当归褐斑病的症状是什么?
当归褐斑病:又称根腐病。5月发病,6月损害严重。病后根部和组织呈褐色,然后以水渍的形式腐烂。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植株矮小,叶子上有椭圆形的褐色斑块,最终枯萎下垂,平躺在地上,像被烫伤的水。在严重的情况下,植物会在23天内死亡。受根腐病影响的植株,根尖和幼根受涝,然后变黄脱落,而主根生锈发黄腐烂。
在严重的情况下,只剩下纤维。地上植物初期矮小发黄,严重时死亡。该病主要由土壤和幼苗携带,土壤积水,地下害虫发生严重。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雨后及时排水;选择无病健壮的幼苗;播种前将种子用0.05% amobam浸泡10分钟,发病初期及时挖出病株,病点用石灰消毒,病房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浇灌。褐斑病发病期间叶面出现褐斑,逐渐扩大,外围出现褪色晕,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后期中心出现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呈红棕色,干燥并死亡。病菌在病株芽头和病残体组织中越冬,温度高、湿度大时病害严重。防治方法:冬季清园,集中救治病残组织,减少越冬菌源;发病初期喷洒11150倍波尔多液或3%井冈霉素300倍液。
当归褐斑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外围呈淡绿色晕圈,边缘呈红棕色,中部呈灰白色。后期病斑内有黑色小颗粒,大部分叶片呈红褐色,最后全株死亡。该病5月开始发病,持续至10月,高温高湿下发病率高。
叶片感染时生不规则的褐色斑点,斑点两侧生黑霉。在严重的情况下,斑点合并时叶子会死亡。猕猴桃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大部分病灶近圆形,深绿色,叶缘渍水。下雨时,病斑发展迅速,变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晚期病变中心为褐色,外围为灰褐色或灰棕色,边缘为深褐色,上面有黑点。叶子卷曲、破碎、干燥,容易脱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