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过吊兰的土会有兰菌吗
会有。吊兰的根组织中和根组织周围的土壤中会存在兰菌,是和吊兰形成共生关系的,所以是会有的。兰菌是一种喜氧的真菌。
兰花的兰菌会不会被多菌灵杀死?
兰花的兰君不会背多菌灵杀死。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的杀菌药在花卉养殖种用的比较多,它对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防御和治疗的作用。
什么是兰菌
兰花根组织内和根际周围土壤里,通常生存有一种根菌,称为兰菌。
这些兰菌的菌丝体侵入到兰花根内部的皮层组织,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兰根皮层组织内的营养和水分,为兰菌创造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使兰菌得以繁殖和发展;同时,不断有兰菌的菌丝体被兰花分解、吸收,作为兰花的养分,促使兰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兰菌的生命强于其余的害菌及细菌,它的大量繁衍,形成一种物理障碍,防止了兰株从土壤里挟带的病原感染。当兰根缺乏兰菌时,则难以生长。
土壤中的根菌通常有三种来源:
一、山上的土壤
在长年累月地自然作用下,本身富含这种对植物有益的根菌。这是土壤先天性的带菌,所以这种土壤种植兰花就有很大的优势。也是兰花种子为何成苗率低的原因,因为兰花种子的朔果裂开以后,种子随风飘扬到这种土壤的几率确实不高。
所以,我提倡种植兰花时,最好有原山土或者“陪嫁土”,那样兰花的成活率会更高。
二、兰根与土壤互相合作而产生的
我们种植兰花以后,只要能符合植料三要素,那么兰花大多会成活,其中差别只是服盆期时间长短不一而已。兰花服盆以后,兰根就会与土壤相互作用,兰根中所携带的根菌就会在土壤中繁衍,而繁衍的根菌又会反过来提升兰根的工作效率,如此形成良性的循环。
这也是我一直说的,兰花种植前过度杀菌会影响成活率的原因,因为滥用杀菌药会同时杀灭兰根中本身携带的根菌。
三、人工添加
这是专业兰园常用的方法,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关于“兰菌”的药物,至于效果怎么样,没有亲自测试过不敢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原山土和健壮兰根的前提下,用这种方法培育出土壤(包括硬植料)中的根菌,确实是可行的。
兰菌土效果好吗?
初养兰花的朋友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明白为什么兰花的生长需要一种“菌”的协助。在他们的印象中,植物种植嘛只要有肥沃的土壤就行了,可事实真不是这样。如果种植兰花的土壤中没有这种菌类,兰根就很难长好。
那么,兰菌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今天好摄农夫就从理论(林业专科知识所写)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下,希望能给新手兰友有所启发。
菌根之说
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菌根的主要作用是扩大根系吸收面,增加对原根毛吸收范围外的元素(特别是磷)的吸收能力。菌根真菌菌丝体既向根周土壤扩展,又与寄主植物组织相通,一方面从寄主植物中吸收糖类等有机物质作为自己的营养,另一方面又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水分供给植物。
1885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和森林学家Frank在研究中首次发现一些真菌菌丝与树木根系正常地共生结合,并把他观察到的真菌与树木根系共生体命名为“菌根”。菌根”概念的提出是人们开始菌根研究的标志,Frank成为菌根学的奠基人。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观察到许多植物如兰科、杜鹃花科植物、松树等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侵染形成菌根。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关于菌根是什么情况了,再说说兰花吧。兰花的种子非常细小,它本身就不具备萌芽的能力,需要这种菌类侵入种子壁中,形成最初的菌根体系,才有能力从土壤中汲取到养分和水分。这种最初的兰花菌根,就是我们常说的龙根或者龙蛋。
从龙蛋和龙根中萌出的兰根,又会把这种菌类融入土壤中。兰菌是一种喜氧的真菌,它对土壤的要求就是疏松透气,有合适的氧含量。所以兰花种子落地的土壤中,必须要富含氧气(也就是透气性好),才适合这种菌类的滋生。只有这样的条件下,兰花才能有生根的可能。
当兰株越长越大,兰根也越来越长时,它的根系会把这些根菌带到更大范围的土壤中。如果土壤合适,根菌就繁衍得快,兰根就越健壮;如果土壤不合适,根菌不繁衍兰根就到此为止而不再前进。所以,我们在山上看到野生兰花的根系,同一株兰花的不同方向,有的地方多而旺;有的方向就会出现断根现象。可以理解为,那些断根前方的土壤不适合根菌生存,所以兰根不能再延伸了。
兰花植料里的白丝丝是兰菌吗?有害还是有益?
每到春秋两季兰花翻盆高峰期的时候,论坛上就会有人贴出在种养兰花的过程中,植料里面生长的一种白色的丝状菌体,有的絮状成团,有的是分枝状的……有的附着在兰根上,在这种白丝状真菌中穿梭的兰花根有的白净很健康,有的发黑要腐烂……然后,帖子下面就讨论开了:有的说白丝丝是与兰花一起生长的共生菌既“兰菌”,是有益菌;有的说白丝丝是病菌,要腐草,有害。然后各自列举自己以往的经历加以证明……我就在那里看热闹,因为他们的讨论——毫无意义!
无菌组培的兰根被兰菌侵染后明显变粗
我们先来看看维基百科中这样的一段描述:
真菌各门的物种之间不论是在生态、生活史及形态(从单细胞水生的壶菌到巨大的菇类)都有很巨大的差别。人类对真菌各门真正的生物多样性了解得很少,预估约有220万-380万个物种,但目前已发表的仅有12万种。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自然界中,群落成白色丝状的真菌远超一万种。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鉴定真菌要用到DNA测序的方法,至少也要拿个显微镜看看,多少能分辨出一些常见的真菌种类是不是?然而,兰花论坛上,透过屏幕,通过网线,看着对方用手机拍的模糊照片,就在那里讨论兰花植料里的白丝丝是不是兰菌——他们是不是认为我国大江南北白色丝状真菌就只有一种啊?
从兰友们反映的情况来看,生长在有这种白丝丝植料中的兰花,有的长的很健康,有的呈现出病态。仅凭肉眼可见的白丝丝、健康或不健康就对白丝状真菌作有益还是有害的判决是极其错误的——他们是不是认为只有这种白丝丝才会和兰花的根产生互动啊?
再来科普一下:农业上的耕作层土壤,平均每一克土壤中,约有一亿个细菌、真菌、藻类等活物!我们的兰花盆子里,整盆植料,有几百亿个细菌、真菌真的不在话下。从种类上讲,没有上千种,也有上百种不同的真菌、细菌吧?
其中,有益的、中性的、有害的、看的见的、看不见的,那么多,为什么就只把一种看的见的白丝丝菌体和兰花的健康联系起来?放着剩下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就不管了?兰花长的好,难道不可能是某种细菌在起保护作用?长的不好,难道不会是某种看不见的致病真菌?
在兰花根周围的“白丝丝”学名叫做——菌索(Rhizomorph):有些高等真菌的菌丝体平行排列组成长条状似绳索,称为菌索。
菌索周围有外皮,尖端是生长点,多生在树皮下或地下,根状,白色或其他各种颜色,有帮助真菌迅速运送物质和蔓延侵染的功能,在不适宜的生长环境下呈休眠状态。请注意上面的描述——“多生在树皮下或地下”,所以,这种白丝丝经常在混了树皮的兰花植料中可见,只要你不经常使用杀菌剂灌根,这种菌丝总是会长出来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还会有蘑菇长出来。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形成菌索的真菌就只有一种,种类多的海了去了。
让我们回到标题中的问题:“兰花植料里的白丝丝是兰菌吗?有害菌还是有益菌?”不做实验,不做显微观察,谁能知道?如果有人拿着宏观世界的照片在那里对这些菌丝下定论,劳烦你给他作个揖——大师!
兰花真的有兰菌吗?且他们是共生吗?
兰菌就是兰科植物根内的内生真菌与兰根共生成的复合体从而现成菌根,真菌吸收植料的有机物,产生葡萄糖、核糖和其他营养物,维持自身营养,真菌自溶后,将碳水化合物及其他次生代谢物供给兰科植物;另一方面,兰科植物也估计真菌氨基酸,硫胺素等,形成共生的生活关系.菌根真菌能促进兰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潘瑞炽 叶庆生国兰生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