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病?
布病也就是布鲁菌病,也叫布氏杆菌病,也叫波状热。它是因为感染了布鲁菌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跟接触羊等这些动物有关。
布氏杆菌病是怎样一种病?如何检测?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传染途径是病牛或带菌牛,特别是在流产或分娩时,大量布氏杆菌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偶尔在乳、粪、尿以及阴道流出的恶露内发现。然后通过消化道、损伤或完整的皮肤、黏膜、结膜和交配而互相感染。病牛的临床特点是发生流产、胎衣滞留、子宫炎、不孕症、乳房炎、关节炎等,孕牛在7~8月时流产。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人可通过与病牛的频繁接触及食入未严格杀菌的病牛乳、肉而感染。人患病的主要症状是呈波浪热、关节炎和睾丸肿胀,头和全身疼痛,有的发生骨质变形、流产等。
布氏杆菌的检验主要是采用两种血清学诊断方法:
(1)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采被检血清0.03毫升,加抗原0.03毫升与之混合,4分钟内观察反应并判定结果。凝集者判为阳性,不凝者判为阴性。对阳性反应的牛再进行试管凝集反应。
(2)试管凝集反应。操作方法:每份血清用5支小试管,第一管加入2.3毫升0.5%碳酸生理盐水;第二管不加;第三、第四、第五管各加入0.5毫升。用1毫升吸管吸取被检血清0.2毫升加入第一管内并混匀之,以该吸管吸取混合液分别加入第二管和第三管,每管0.5毫升。以该吸管将第三管混合液混匀,吸取0.5毫升加入第四管,混匀后,再从第四管吸取0.5毫升加入第五管混匀,弃去0.5毫升。如此稀释后,从第二管起,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1∶100。然后先以0.5%碳酸生理盐水将抗原原液作20倍稀释,并加入上述各管(第一管不加,作为血清对照组),每管加0.5毫升,振摇均匀。加入血清后,第二至第五管各管混合液的容积均为1毫升,血清稀释度从第二管起依次为1∶25,1∶50,1∶100,1∶200。每次试验还应做阴性血清对照:阴性血清需取自未患过布氏杆菌病的牛,且先须以布氏杆菌抗原检定,证明确为阴性反应者。阳性血清对照:阳性血清通常取自人工免疫的牛,但亦可从送检血清中选取,其凝集价最好不低于1∶800。抗原对照:加1∶20抗原稀释液0.5毫升于试管中,再加入0.5毫升碳酸生理盐水。以上试管于充分振荡后置于37~38℃恒温箱中22~24小时,然后检查并记录结果。
判定标准:“++++”表示上层液体100%清亮,管底有极显著的伞状沉淀物。振荡时,沉淀物碎裂成花瓣状、块状和粒状(100%菌体被凝集)。“+++”表示凝集现象与四个加号相同,但上层液体75%清亮(75%菌体被凝集)。“++”表示上层液体50%清亮,管底有伞状沉淀物,振荡时碎裂成花瓣状、块状和柱状(50%菌体被凝集)。“+”表示上层液体25%清亮,管底有不很显著的伞状沉淀,或只有伞状沉淀的痕迹。振荡时,在液体中有可见小块和粒状物(25%)菌体被凝集。“-”表示无凝集现象。液体不透明,无伞状沉淀,有时细菌可能沉于管底,但振荡时又呈均匀混浊状态。牛以1∶100稀释度出现两个加号以上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阳性反应。以1∶50稀释度出现两个加号以上的凝集现象时,被检血清判定为可疑反应。可疑反应的牛,经过3~4周,须重新采血检验。如重检仍为可疑,应判定为阳性反应。
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临床上以发热和流产为特征的人畜共患性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多种家畜对该病原均易感,如猪、牛和羊等,其中该病对养羊业的危害最为严重。
什么是布病
布病即布鲁菌病,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羔为主要传播途径。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本病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就个别病人而言,其临床表现可以很简便,仅表现为局部脓肿,或很复杂而表现为几个脏器和系统同时受累。羊型和猪型布鲁菌病大多较重,牛型的症状较轻,部分病例可以不发热。
国内以羊型布病最为多见,未经治疗者的自然病程为3~6个月(平均4个月),但可短仅1个月或长达数年以上。其病程一般可为急性期和慢性期,牛型的急性期常不明显。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少数患者在感染后数月或1年以上发病。
实验室中受染者大多于10~50天内发病。人类布鲁氏菌病可分为亚临床感染、急性和亚急性、慢性感染、局限性和复发感染。
扩展资料:
主要症状、体征:
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但目前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限局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布病
什么是布病?
提起布病,牧民们都很熟悉。这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最常见的传染源就是带病的牛羊。而我们国内,因接触带病牲畜而感染布病的情况时有发生,主要是羊类布病最多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其为乙类传染病。
一、布病究竟是什么
布病是指布氏杆菌病,英文brucellosis,也称波状热,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疾病,目前这种疾病相比较少见,它的传染源主要见于一些肉类的动物,例如牛羊猪狗等。
二、布病通过什么渠道传染
国内布病主要是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其次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三、布病的症状
布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布病发病分为急症和慢症两种,其中急性期的突出表现为寒战、发热、多汗,发热平均时长为2-3周,数日至2周后再次发势;另外就是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呈游走性,少数伴关节红肿,或肌肉疼痛;淋巴结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主要见于颈部及腋下。 而慢性期常见症状有疲乏、出汗、头痛、低热、抑郁、烦躁、肌肉及关节酸痛。
布病主要多发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牧区发病率高,这时也正是牲畜生产的高峰期,牧民大量接触生产的母羊,极易让病菌乘虚而入。
我的家乡紧邻内蒙古,很多人家多多少少都饲养牛羊,所以,布病在我们当地是个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大家对布病的防御工作也非常重视。不知你家乡是否对布病有明确的认识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