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田里的大部分姜都染上了姜瘟,这该怎么办?
姜瘟病,又称作生姜腐烂病,生姜青枯病,是生姜生产的过程中最常见而且是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发病的时间,通常是在6月开始发病,到了7月的中下旬进入发病的盛期,在8~9月的高温季节这时发病正严重。而露地栽培的生姜,姜瘟病一般情况下都是在5月的中旬至6月的上旬开始发病。到了6月下旬和7月上旬正是大面积中心病株的出现和中心病团形成的时候,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姜瘟发生和流行的高峰期。
姜
姜瘟病的传播途径比较多,而且是发病期长,所以说防治起来确实比较困难,截止目前还没有非常理想的杀菌药剂,同时也没有发现可以抵抗姜瘟病发生的生姜品种,所以说,农业上还是以防治措施为主,再辅助以药剂的治疗,这样可以切断它传播的途径,尽最大的可能来控制姜瘟病的发生和再次蔓延。
姜
发病的初期,建议选用70%甲基硫菌灵的可湿性粉剂1000倍的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的液,40%的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的液等药剂进行喷淋或者是浇灌。以上药剂分别掺入600倍的“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的叶,是可以提高药效的。要用地菌净(土壤消毒杀菌剂)来处理土壤,如果发现病株很少,建议在整地的时候用25%的地菌净粉剂,按照每亩地5公斤原药办成毒土,然后均匀的撒在地表上耙平整成畦。
在姜出苗以后浇水的时候,再按照每亩地5公斤原药溶于50公斤的清水中,均匀的滴在水里面进行灌溉。在培沟时按照每亩地10公斤原药拌成毒土,要均匀撒在姜苗的两旁,然后又开始培土。
姜
姜瘟病怎么办
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防治方法:
①土壤消毒。按每亩用氯化苦25~35千克熏蒸土壤。具体使用方法为:播种前30天左右,以专用施药器具按30厘米左右的间距,将药液施入15~25厘米深的土层,每点注入2~3毫升,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备播。氯化苦毒性极高,施药时必须由专业人员操作。亦可用溴甲烷进行熏蒸,具体方法参考氯化苦。
此外,还可使用石灰氮进行土壤处理。
②农业防治。严格选用无病种姜,轮作换茬,施净肥,浇净水,结合精细管理,对控制姜腐烂病的发生有显著效果。
③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当田间发现病株后,除应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外,还应将其周围0.5米以内的健株一并去掉,并挖去带菌土壤,在病穴内撒石灰,然后用干净的无菌土掩埋。
请问种植生姜,如何识别与防治姜瘟病?
有过种植生姜的农户应该都听过姜瘟病,这种病可谓是生姜的“癌症”,一旦生姜在种植过程中染上这种病害,会导致减产35%~70%,甚至出现绝收的情况,给农户的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
作为这样一种常见的毁灭性病害,我们种植生姜的农户该怎么去防治呢?
今天我就针对这个问题来给大家讲讲如何防治姜瘟病,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姜瘟病
2.姜瘟病发病原因
3.防治姜瘟病的措施
什么是姜瘟病
姜瘟病一种细菌性病害,它会危害到生姜植株的茎叶以及根茎。姜瘟病发病的高峰期主要在8~9月份,当生姜植株染病时,首先是从地下茎部开始,茎和根会呈现黄褐色,随着病害的加重,地上的茎叶也慢慢呈现出不正常(茎为暗紫色,叶为萎蔫状),同时也会伴有腐烂和臭味,直到最后整株生姜枯死。
姜瘟病发病原因
姜瘟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这也是姜瘟病比较难防治的原因之一。有时候并非农户不懂预防姜瘟病,而是不小心让生姜植株染上的,下面我主要说说几个有可能让生姜染上姜瘟病的原因,希望大家在种植生姜的时候尽量避免。
首先姜瘟病的发病跟气候环境有关系。这里的气候环境指的是温度、降雨量。前面也有提到姜瘟病的发病高峰期在8~9月份,这时候的气温是比较高的,通常情况下,温度高,病害的蔓延速度就越快,还有配合多雨的天气,则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植株患上姜瘟病。
其次姜瘟病的病原菌是可以潜伏在土壤中越冬的,一般来说,姜瘟病能在土壤中存活2年,因此有农户种植生姜,但他不知道土壤里有病原菌,就这样让生姜植株染病了。
最后是受水源的影响。农户种植生姜,为了引水灌溉方便,会靠近水源,但是姜瘟病的病原菌会随着水源进行扩散,从而让植株患病,特别是排水系统不好的地块,发病率会达到75%左右。
防治姜瘟病的措施
相信大家看了上述姜瘟病的发病原因后,会觉得姜瘟病真的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植株就染病,那么有什么措施能帮助生姜减少染上姜瘟病吗?还有当染上姜瘟病的时候,该怎么去防治。
预防:想要降低染上姜瘟病的风险,那么我们就得选择好的种姜,同时在种植的时候要对土壤进行考察,避免种植在已经带有病原菌的土壤中,还有灌溉系统一定要做好,在进行灌溉的时候要确保水源的干净。遇到干旱天气时,不能大水漫灌,需控制好水量。
防治:在种植之前,我们就可以对种姜和田地进行一番药剂处理,这样在后期的种植上也降低染病方式。做法为:用高锰酸钾对种姜进行杀菌;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在种植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的植株,就要马上拔出,切不可留下。要知道这种病原菌传播速度非常快。
一般来说,当姜苗长出有三杈的时候就可以用药防治了。具体药剂有很多种:农用硫酸链霉素、波尔多液、新植霉素等等,用量的话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以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为例,一般是4000倍液制成喷雾对生姜植株进行喷施,每隔一周喷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起到防治的目的。
种植生姜,如何识别与防治姜瘟病?
姜瘟病也叫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在我国各生姜产区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具有毁灭性的病害,发病的田块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可以达到50%左右,甚至造成绝产,是生姜种植最具有威胁性的病害。那么种植生姜,又该如何识别与防治姜瘟病呢?
一、姜瘟病的发病症状
姜瘟病病菌属于青枯假单孢杆菌,属于变形菌门细菌。可侵染生姜的根、茎、叶等部位。发病初期,植株的叶片卷缩、萎蔫、没有光泽,发病的病叶由基部向上逐渐变成枯黄色,直到最后会导致整颗生姜植株死亡。茎基部和地下跟茎部发病初期受害出变软,浅褐色,水渍状。如果将发病植株的根茎部或者根茎部横切会发现病部维束管变色,用手挤压,有白色污状黏物从发病维束管溢出。发病后期,内部组织变褐并且腐烂,有灰白色的汁液流出,残留纤维,最后凋萎并从茎秆的基部折断病死亡。
二、姜瘟病的发病规律
姜瘟病的病原主要来自于种姜,也有在栽培地的土壤中存在。传播途径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的途径进行传播,病菌首先会从茎基部入侵,带伤口的生姜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染。姜瘟病最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6℃~31℃,在高温多雨天气容易发病,温度越高发病就越快。
三、姜瘟病的防治措施
由于姜瘟病可多次侵染,而且发病期比较长,所以防治非常不容易,截止目前,还没有完全防治姜瘟病的药剂,也没有完全抗病的品种被培育出来,因此,对于姜瘟病的防治,还是从切断传播源入手,通过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办法,尽可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1、农业综合防治
严格选种:在选种时,从没有发病的植株中严格选种,在播种前再进行一次筛选,做到万无一失。
实行轮作:应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尤其是多年种植已经发病的种植地,更应该重视轮作制度。如果地块2~3年内发生过姜瘟病,则不能种姜。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发生涝害的时候要及时排除田间的积水。
重视整地和施基肥:姜田选定后,在前茬作物选定后秋耕晒田,第二年土壤解冻后再耙一遍,并结合耙地施入基肥,基肥每亩建议施优质腐熟的有机肥3000㎏、过磷酸钙50㎏、硫酸钾50㎏。为了防止地下害虫的侵害,用3%辛硫磷颗粒剂2㎏拌土12~15㎏撒均匀,然后将地耙平。
清除病株:一旦发现发病植株,应立即拔除并在病穴周围撒石灰消毒。
2、化学农药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链霉素、波尔多液、水合霉素、新植霉素、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4加瑞农加收米与碱性氯化铜、琥胶肥酸铜、中生菌素、噻菌铜、络氨铜、琥铜·乙膦铝、春·氧氯化铜等药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灌根或者基部喷施。用药情况视发病情况病情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总之,姜瘟病一旦发病就很难防治,所以在实际栽培种,应从各方面重视预防措施,以免发病给种植户朋友造成人工损失和经济损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