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有哪些特点?
红壤的特点:
红壤地处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赤铁矿含量很高,铁、铝氧化物颜色为红色,呈酸性反应,故称为红壤。
在低丘的地形条件下红壤主要为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而成,在高丘陵和低山的地形下,成土母质多为千枚岩、花岗岩和砂页岩等。
红壤的黏粒含量很高,质地黏重,但由于氧化铁和氧化铝胶体形成的结构体,致使土壤的渗透性比较好,滞水现象不严重;其土壤风化度高,呈强酸性,植物养分贫瘠。
红壤的形成过程:
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作用下,红壤中物质的生物循环过程十分激烈,生物和土壤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交换极其快速。表现特点是在土壤中形成了大量的凋落物和加速了养分循环的周转。在中亚热带高温多雨条件下,常绿阔叶林每年有大量有机质归还土壤。
每年每公顷常绿阔叶林约40t,温带阔叶林8~10t。我国红壤地区的常绿阔叶林对元素的吸收与生物归还作用强度较大,其中钙镁的生物归还率一般超过200以上。
同时,土壤中的微生物也以极快的速度对调落物矿化分解,使各种元素进入土壤,从而大大加速了生物和土壤的养分循环并维持较高水平而表现强烈的生物富集作用。
红壤的红壤特征
一般红壤中四配位和六配位的金属化合物很多,其中包括铁化合物及铝化合物。红壤铁化合物常包括褐铁矿与赤铁矿等,红壤含赤铁矿特别多。当雨水淋洗时,许多化合物都被洗去,然而氧化铁(铝)最不易溶解(溶解度十的负三十次方),反而会在结晶生成过程中一层层包覆于粘粒外,并形成一个个的粒团,之后亦不易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因此红壤在雨水的淋洗下反而发育构造良好。红壤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红壤土类划分5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亚类。红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分布面积最大;黄红壤亚类为向黄壤过渡类型,在本区均分布于山地垂直带,下接红壤亚类,上接黄壤土类;红壤性土亚类是剖面发育较差的红壤类型,主要分布于红壤侵蚀强烈的丘陵山区,江西余江一带和福建东南部有较多分布。
1.红壤典型土体构型为:Ah-Bs-Csq型(q次生硅积聚层)或Ah-Bs-Bsv-Csv。
2.红壤有机质通常在20gkg-1以下,腐殖质H/F为0.3~0.4,胡敏酸分子结构简单,分散性强,不易絮凝,故红壤结构水稳性差,因富含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临时性微团聚体较好。
3.红壤富铝化作用显著,风化程度深,质地较粘重,尤其在第四纪红色粘土上发育的红壤,粘粒可达40%以上。
4.红壤呈酸性一强酸性反应,表土与心土PH5.0~5.5,底土PH4.0;红壤交换性铝可达2~6cmol(+)kg-1,约占潜性酸的80%~95%以上;盐基饱和度在40%左右。
5.粘粒SiO2/AI2O3为2.0~2.4,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一般可占粘粒总量的80%~85%,赤铁矿5%~10%,少见三水铝石;阳离子交换量不高(15~25cmol(+)kg-1),与氢氧化铁结合的SO42-或PO43-可达100~150cmol(+)kg-1,表现对磷的固定较强。
什么是红壤、黑土,分布在哪,有何特点?
红壤分布在我国南方,是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土壤,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黑土分布在我国北方,是温带森林草原和草原区的地带性土壤,包括灰黑土(灰色森林土)、黑土、白浆土和黑钙土。黑土中性偏酸,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丰富,土壤肥沃,保水性强。
红壤的特点
红壤
在亚热带气候和常绿阔叶林作用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在我国分布广泛。北起长江,南至南岭山地和台湾北部,西部包括云贵高原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南缘。由于该地区降水丰沛,土壤淋溶作用强,故钾、钠、钙、镁积存少,而铁、铝的氧化物较丰富,故土壤颜色呈红色,一般酸性较强,土性较粘。由于红壤分布地区气候条件优越,光热充足,生长季节长,适于发展亚热带经济作物、果树和林木,且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在我国,红壤地区是稻米、茶、丝、甘蔗的主要产区,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防止土壤冲刷等措施提高红壤肥力。
红壤是酸性还是碱性 红壤是什么性质的土壤
1、红土是酸性土壤,由碳酸盐类或含其他富铁铝氧化物的岩石在湿热气候条件下风化形成。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
2、红土是我国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分布的地带性红土,属中度脱硅富铝化的铁铝土。红土通常具深厚红色土层,网纹层发育明显,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酸性,盐基饱和度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