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胡中有什么功效?还有别名吗?
胡中别名: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药。其实胡黄连的作用和功效不仅仅只有这些,其实它的作用和功效还是有很多的。
黄连素.jpg
功效
胡黄连与黄连,均为大苦大寒纯阴之品,共具清热,泻火,燥湿,凉血之效。然不同之处,以《本草正义》言惟其质重色黑,沉降性尤其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黄连为捷。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膨胀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除此,黄连退蒸消疳功效不显着,而胡黄连泻心火,解毒之力也不及黄连。
作用
1、对肠胃的作用,胡黄连可抑制胃酸分泌,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加外,胡黄连还具有一定的抗溃疡作用。
2、保肝利胆的功能,胡黄连对肝胆也有一定的好处。胡黄连苦苷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胡黄连苦苷Ⅱ及其有关苷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3、抗炎镇痛的作用,胡黄连还具有一定的镇痛消炎的功效。用热板法、扭体法,胡黄连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4、抑菌作用,胡黄连具有抗菌的作用。胡黄连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链球菌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始载于宋《开宝本草》。苏恭曰:“胡黄连出波斯国(今伊朗)”。苏颂曰:“今南海及秦陇间有之(今广东、陕西、甘肃),初生似芦,干则似杨柳枯枝,心黑外黄,不枸时月采收”。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胡黄连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胡黄连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
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
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胡黄连的治病验方
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胆汗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另取生姜二片、乌梅一个,浸在三合童便中,半日后,去渣留尿,加温,饭后将药丸送下。
小儿潮湿、盗汗。用胡黄连、柴胡,等分研细,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至五丸,按年岁加减。丸子先用酒少许化开,再加水煮开多次后用药渣同服。
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不可用大黄、黄芩等伤胃的药物)。用胡黄连半两、灵脂一两,共研为末,加入雄猪胆汁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送下。
小儿疳泻,冷热不调。用胡黄连半两、棉姜一两(炮过),共研为末。每服半钱,甘草汤送下。
小儿黄疸。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吐血、鼻出血。用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加猪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临睡时服五十丸,茅花汤送下。
血痢不止。用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茶送下。
婴儿眼睛发红。用胡黄连研细,加茶调匀,涂手足心。
痈疽疮肿。用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加茶或鸡蛋清调搽。疮已溃或未溃都可用此方。
痔疮疼肿难忍。用胡黄连末和鹅胆汁调匀涂患处。
胡黄连的副作用
1、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2、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3、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 大寒 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黄连和胡黄连一样吗?
中药里面有很多药材的名字比较相似,有的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却又作用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黄连和胡黄连的区别。
首先从来源上, 黄连属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而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两者来源于不同的植物,所以说黄连和胡黄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从性状上来说, 黄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所以黄连又被叫做“鸡爪连”,其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惯上称之为“过桥”。胡黄连则是圆柱形,略弯曲,很少有分枝,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
从性味归经上来说,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而胡黄连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
从功效上来说,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胡黄连以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为功。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以上就是今天科普的所有内容,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药知识,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也欢迎大家关注我,每天收获 健康 小知识!
胡黄连、黄连的区别
一、科属不同
1、胡黄连:玄参科胡黄连属。
2、黄连:毛茛科黄连族黄连属。
二、外形特征不同
1、胡黄连: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cm,先端尖,基部狭窄成具鞘叶柄,边缘有细锯齿,花茎长于叶。
2、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三、分布不同
1、胡黄连: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喜马拉雅山区醅。主产于印度。
2、黄连: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生海拔500-2000米间的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胡黄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连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