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和防治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死秧病,是瓜类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瓜、西瓜和冬瓜受害最重,甜瓜稍轻,南瓜较抗病。田间发病率10%~30%,严重田块达50%~80%。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其典型的症状是萎蔫。苗期发病,茎蔓基部变褐缢缩,子叶及下部真叶逐渐变黄猝倒而枯死,幼茎维管束黄褐色。成株期受害,多半在根瓜摘后,即开花结果盛期出现症状。初期植株下部或一侧叶片中午萎蔫,似缺水状,早晚恢复正常,数日后萎蔫叶片增多,下垂而枯死。病茎蔓基部缢缩,表皮纵裂,常有琥珀色胶质物溢出。剖视病蔓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有粉红色霉层。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未腐熟的有机肥料中越冬,为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存活6~7年,条件适宜时从根部伤口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后进入维管束繁殖,堵塞导管。病菌产生毒素,使导管中毒,失去输导作用,致使植株萎蔫而枯死。病菌有潜伏侵染现象。当土温在8~34℃,病菌均可生长。土温24~28℃、土壤持水量大、空气相对湿度高发病最快。土温低,潜育期长。连茬地、土壤偏酸、排水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深耕,每667米2施腐熟的有机肥5000千克;轮作,与葱、韭、蒜类蔬菜进行2~3年轮作或水旱轮作;拔除病株于田外烧毁,病株穴内撒多菌灵消毒;深翻晒田灭菌,夏季5~6月份,瓜拉秧后深耕、灌水,地面铺旧塑料布并压实,使土表温度达60~70℃,5~10厘米土温达40~50℃,保持10~15天,有良好的效果。
②选用抗病品种和种子消毒。如津早3号等。种子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直接播种。
③无病土育苗和苗床土处理。用稻、麦田土育苗。床土用50%多菌灵6克/米2加细干土15千克拌匀,育苗时上盖下垫。
④嫁接防病。用黑籽南瓜做砧木,黄瓜做接穗,用斜接法(其他方法也可)嫁接后置高温(30~33℃)、高湿(相对温度90%以上)条件下,促使伤口愈合,而后转入正常苗床管理。
⑤药剂防治。在定植的时候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在枯萎病发生后,还可以将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稍加水,做成膏状涂在病部,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黄瓜的枯萎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黄瓜枯萎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1)病原。
黄瓜枯萎病是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真菌侵染致病。
(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中、未腐熟的农家肥里或附着在种子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干燥土壤里至少可存活5~6年。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病菌从寄主根部伤口和根毛端细胞、侧根分枝处、茎基部裂口侵入,在薄壁细胞内和细胞间生长,而后侵入维管束,在导管里快速发育、繁殖、蔓延。使植株萎蔫,导管变褐。
(3)发病条件。
枯萎病发病的温度范围很广,发病适温为24~28摄氏度,发病与湿度关系密切,雨水或灌水过多时易发病。多年连作地发病较重。另外,管理粗放,地下害虫、线虫多,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均有利于病害的侵染和发生。
黄瓜的枯萎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黄瓜枯萎病的症状:黄瓜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病,但以开花、抽蔓到结果期发病最多。幼苗染病,顶端呈现失水状,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为黄褐色缢缩,发生猝倒死亡,土壤湿度大时,根颈处产生白色绒毛状物。染病较早时,幼苗未出土即腐烂。
成株期发病,多数病株均从开花结瓜期开始表现症状,病株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发黄,逐渐向上发展。中午萎蔫,夜间恢复,反复数日后全株萎蔫枯死。有时一株在开始时只有少数枝蔓萎垂,后逐渐蔓延到全株,而在茎基部节上可长出不定根,有时表现半株发病,半株健全。
病株到后期,茎基部表皮多纵裂,节部和节间出现黄褐色条斑,常流出松香状的胶质物,潮湿时,长出白色至粉红色霉层,茎基部和根部变黄褐色腐烂,极易从土中拔起,横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