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平为了陪伴艾滋病患儿放弃院长职位,他的选择说明了什么道理?
郭小平为了能够更好地陪伴和照顾艾滋病儿,愿意放弃医院的院长职位,然后去积极为孩子创建一个能够快乐健康成长的胶原,这样的选择说明一个人为了给另外的人建立一个安全的港湾,愿意放弃自己的名誉、地位以及金钱,这样的选择和付出是非常值得我们敬佩的!
一、爱和责任让他放弃了前途美好的工作。
郭小平曾经是临汾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可是在他早年接触了一批艾滋病儿童后,他看到了他们生活的困境——没办法正常上学,父母去世无人看管……最终,郭小平出于道义,选择帮助他们。然后在经过跟孩子的长久相处后,他对孩子滋生了更多的爱和更大的责任感,最终他舍弃了医院院长的职位,反而回头去学校当一名校长,去监管和陪伴孩子。
二、情感的付出却让他获得了精神的满足。
虽然郭小平的日子不再如当院长时候那般过得光鲜,但他每天却都是充实且快乐的,他自己每天都引领孩子学习,陪伴孩子成长,还为了孩子去邀请不同的老师来给孩子上课,教孩子们画画等。这些孩子逐渐长大,不少已考上大学,有的甚至已毕业进入社会工作,开启另一段人生旅程。但是郭小平对他们依然放不下,还是喜欢花时间来关心孩子,即便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
三、持续的努力帮孩子撑起一片蓝蓝的天。
这么多年来郭小平一直默默付出,因为他一直这么认为——“他见到我的时候,就已经把他的生命托付于我”,所以不管时间再如何流逝再怎么便签,郭小平依然几十年如一日地陪伴孩子成长,愿意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在这个安全的学校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并在孩子的心理驻下了不去伤害他人的最低底线。
郭小平对孩子的付出和努力,确实是太令人动容了,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坚守初心,为更多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也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美好,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帮助这些孩子。
演讲稿《选择》【五篇】
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
【篇一】演讲稿《选择》
大家好!
恰当的选择在我们的人生中就像踏过宽敞顺畅的青云大道一样。适中有强,才是;无适再强,毫无意义。例如,大象是一种较为强大的生物,但是它也不是任何环境都能生存的生物,它如果在海洋里,或许寿命短得连一条最普通的小鱼也比不过。至少小鱼在水里是舒适的,大象则不然。而大象在陆地上便如鱼得水,因为适者生存。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善于发现自己长处,而不是盲目地努力和学习,否则他的成就永远只会庸庸碌碌地在中等徘徊,不会。能力差一些的人可以选一方面专攻,能力强一些的人可以选两三方面专攻,未来均可有所成就。他们获得成就最重要的,是有目标,有选择。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学会舍弃一些对自己不太重要的事物,选择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事物,然后再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当然,选择的时候要综合兴趣和特长来考虑,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旁人的意见。
像我,未来就应该学习金融专业,擅长数学;舍弃学习医学,接触生物发毛还不能临时做手术,容易紧张办坏事。不得不说,医学是个好专业,但是今生恐怕无法深入接触和研究。我不敢说自己学金融一定会有所成就,但这条路一定比医学这条路要好走得多。适者生存,竞者发展,强者辉煌。
希望大家未来能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烦恼少少,遗憾少少。
【篇二】演讲稿《选择》
大家好!
人的一生经历无数次选择,即无数次机会的把握。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感受遗憾的苦果。
在寒假的时候,我参加了数学补习班,每天的下午都要去乘坐公交车去学校。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在公交车上。一会儿,上来了一位老爷爷,只见他颤颤巍巍地走到我和一位阿姨的座位旁,一只手按在我的后背座椅上,另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握住了头顶上的把手。
看到他站定了,我心里只是美滋滋地想:幸好他站在我后面,这样我就不用让座了,因为我还有很多站才到呢。更况且车上还有那么多的年轻人,他们一定会让座的!我偷偷用余光瞄着那些有座位的人们,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那些人非但不让座,竟然还故意把头扭向窗外,假装看街上的风景。我犹豫了,此时,我感觉自己好像站在了十字路口上不知道往哪边走才是对的,是让?不让?看着老爷爷瘦弱的身体随着汽车的颠簸一晃一晃的,听到广播说给需要的人让座,于是我心想还是把位置让出来吧!我极不情愿地站了起来,转向老爷爷,拉了拉他的衣角挤出一丝笑容说:老爷爷,您坐这里吧!老爷爷笑眯眯地坐了下来,嘴里不停地说:谢谢你啊!小朋友,你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
人生的道路就是由许多个十字路交错而成的,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由自己定。只要在每一个路口慎重地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在自己多彩的人生之路上走出一串串坚定的脚印,才能实现自己独特的人生价值。
【篇三】演讲稿《选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鱼儿选择了硕大的海洋,遨游无际,鸟儿选择了蔚蓝的天空,展翅翱翔鱼鸟没有他人的随意指引,却能有不一样的选择,展示自己的才华,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可见,世间道路千千万,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自己最完美的选择。
敢于选择,可以使人类有不一样的成就。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他不仅敢于选择,还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五四爱国运动前夕,鲁迅终于选择了写下《狂人日记》,揭露历史,这一选择使他成为了革命先驱者。敢于选择不一样的方式,哪怕前方道路多渺茫,也会有不一样的成就。若只执着于自己为伤残者治疗的选择,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换一种方式不会有所成就呢?成就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敢于有这一步的选择。
学会选择,可以使人类有丰富多彩的人生。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他不仅学会了选择,还获得了广大人民的尊重。郭小平坚定选择了创办艾滋病患儿学校,让艾滋病小孩有书可学,这一选择使他荣获了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学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哪怕前方道路都艰辛,也会有不一样的快乐。若只局限于自己一开始的选择,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换一种人生不会有所幸福呢?幸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学会有下一步的选择。
尝试选择,可以使人类有各自的发光点。十年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他不仅尝试选择,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尝试选择了忍辱负重,努力管理大事,这一选择使一个受欺压的变成了强国。尝试选择不一样的生活,哪怕前方道路多泥泞,也会有不一样的发光点。若只忍受战胜国的欺压这一懦弱的选择,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换种生活方式不会有所发展呢?发光点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尝试有这一步的选择。
选择来自于方方面面,不一定要随波逐流,不一样的选择带来的就是不一样的成就,不一样的快乐和幸福。自己选择的就一定要毫无保留的、坚持的走完,哪怕前方是悬崖,也要随风横渡过去。
【篇四】演讲稿《选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高考之后,同班同学都各自奔赴了东西,有的人翅膀很硬,飞到了遥远的北方或者去了海南广州等南方,有的同学选择留在了省内,离家比较接近。我们选的专业也是百花齐放,很多的人学了师范或者是医生,有的人选择了功课,有的人学习经济或者是管理,所以不同的人总是有不同的感慨。
学医生的同学总是感慨自己的大学就是高四,背不完的书,学不完的医学常识,还有各种各样的解剖实验课,有一种血淋淋的味道。学土木工程或者建筑的同学感慨自己还有学习素描,每一张工程图都能画好几个通宵。去军校的同学则感慨自己的学校常年没有假期,每天都有很大的运动量,晚上还有站岗。学习经济的同学则抱怨课程太抽象,总是太无形,没有办法剖析其本质。
去了离家较远的城市的同学,感慨自己一年只能回两次家,有时候开学早都不能在家里过一个中秋或者是元旦。去了离家较近的城市的同学总是觉得自己的城市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比较单调,设备也和家乡的差不多,没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其实,所有的这些不同的感慨都源于我们最初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了远方,所以才能更加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独立,才能邂逅不同地域的风采。有的人选择了离家近的地方,可以常回家看看,可以在家里过节,路费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一)
徐静蕾“不回头”
这一期的朗读者,徐静蕾作为唯一的女性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对“选择”二字别样的认知。
她从做演员到当导演,从唱歌到写书又到北影教书,在诸多角色的变换之间,她早已从当年那个懵懵懂懂的少女变做集众多奖项和荣誉于一身的女演员、青年导演,开始被大家称为“老徐”了。
她说自己是一个“善变”的人,希望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什么东西做的不错的时候,她就会尝试着去选择另一种可能,朋友都说她有事业自毁倾向。
她听从朋友的建议,开始尝试做导演,但选择一个新的工作方式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沟通交流便是其中之一,而她,又是一个三分理想,七分固执的人,一旦认定的事却也是十头牛也拉不回的。
董卿“撞南墙”
94年的那个你,不也是陪着朋友去参加浙江电视台的招聘而初入主持行列么,你做主持、做编导、做剪辑……你也是喜欢尝试新事物的对不对?
96年的那个你,转战上海东方电视台,负责联络、催场、做剧务,璀璨的舞台不属于你。不甘寂寞的你去上戏学了编导,如今你真的做了导演不是么?
99年的那个你,第三次易主于上海卫视。新频道的新鲜劲一过,略感失落的你从红楼里,从唐诗宋词里汲取力量,勇敢选择了华东师范的古典文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还记得千禧年的双向音乐会吗?那个得了金话筒的你。
02年之后啊,你进入央视,05年你荣登春晚,08年你主持奥运,10年你放声世博。事业上的进步却远远赶不上你那颗上进心,14年的你再一次选择拿起课本,回归学堂。
15年,你选择做导师,17年,你选择做制片人。无论未来的你还会选择怎样的身份转变,我们依旧陪你走过一天又一天,月月年年,此心不变……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二)
这一期的主题是“选择”。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演员王千源选择自己热爱的电影角色,成就影帝梦想;托福满分的耶鲁学霸秦玥飞,选择回国做“大学生村官”,将青春奉献基层;着名作家麦家,选择小心翼翼陪伴儿子度过焦躁的青春期;着名演员徐静蕾的人生,因为选择坚强而更加精彩;“汉字叔叔”理查德选择为汉字贡献所有;曾是医院院长的郭小平,选择了做国内唯一一所红丝带学校校长,为艾滋病儿童提供教育。这些选择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
爱跟自己较劲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选择让他因电影《钢的琴》获得影帝殊荣。王千源朗读的内容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托福满分的秦玥飞热爱脚下的泥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到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举动影响了一个精英群体。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秦玥飞朗诵的内容是迟子建的《泥泞》。
着有《风声》《暗算》的作家麦家,一度与叛逆期的儿子关系紧张,儿子曾经对他关了3年的房门。3年,1095天,作为父亲,麦家选择坚持陪伴,坚持教育,不放弃开导儿子,不放弃对他的培养。麦家朗诵的内容就是他为儿子写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父爱。
为什么徐静蕾要选择当演员?是什么机会使她决定导演一部电影?导演不同类型片子的背后,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这又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徐静蕾朗诵的是史铁生的《奶奶的星》。
美国汉学家理查德·西尔斯,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1994年,汉字叔叔44岁时,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让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让他对毕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断。理查德·西尔斯朗诵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郭小平是校长,也是父亲。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诵的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三)
看第三期的《朗读者》时我哭了两次
第一次是徐静蕾朗读《奶奶的星星》时
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听着文章我想起我的奶奶
和我最爱吃奶奶烧的糖醋排骨
美味永远停留在了记忆里
第二次是郭校长朗读《如果》时眼泪开了闸
郭院长选择当郭校长
我感慨这世上还有如此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人
可爱的孩子们很不幸但是他们有幸遇见了郭校长
孩子们有了希望有了新的生活
愿郭校长保重身体不要太操劳
因为你是孩子们的顶梁柱孩子们需要你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今天再次开始迈开腿(接下来要管好嘴)
巧的是去年的今天是我去年最后一次运动(面壁)
我也是太懒了长一身懒肉不能怪谁
既然又开始运动那就坚持下去吧
这个月规定自己要读完四本书(m.taiks.com)
第一本书选的是朴有天和我都喜欢的《海边的卡夫卡》
能和自己喜欢的人读同一本书真开心
观看《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
【观看《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1】
自从《朗读者》开播以来,周六晚上收看这个节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锁定央视一套,静待《朗读者》播出。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旧一袭白裙,依旧笑容绽放,依旧口吐莲花……这一期的主题是“选择”。
每个生命都有不同的华彩,每个人生都面临多样的选择。演员王千源选择自己热爱的电影角色,成就影帝梦想;托福满分的耶鲁学霸秦玥飞,选择回国做“大学生村官”,将青春奉献基层;著名作家麦家,选择小心翼翼陪伴儿子度过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员徐静蕾的人生,因为选择坚强而更加精彩;“汉字叔叔”理查德选择为汉字贡献所有;曾是医院院长的郭小平,选择了做国内唯一一所红丝带学校校长,为艾滋病儿童提供教育。这些选择使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
爱跟自己较劲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选择让他因电影《钢的琴》获得影帝殊荣。王千源朗读的内容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托福满分的秦玥飞热爱脚下的泥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国到农村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他的举动影响了一个精英群体。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秦玥飞朗诵的内容是迟子建的《泥泞》。
著有《风声》《暗算》的作家麦家,一度与叛逆期的儿子关系紧张,儿子曾经对他关了3年的房门。3年,1095天,作为父亲,麦家选择坚持陪伴,坚持教育,不放弃开导儿子,不放弃对他的培养。麦家朗诵的内容就是他为儿子写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话语里是沉甸甸的父爱。
为什么徐静蕾要选择当演员?是什么机会使她决定导演一部电影?导演不同类型片子的背后,她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这又给她带来怎样的影响?徐静蕾朗诵的是史铁生的《奶奶的星》。
美国汉学家理查德·西尔斯,一个美国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国汉字来源演变,为此常常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心气却一如少年,他被网友亲切地叫做汉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时,我会打电话给朋友说再见;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无疑问我会电脑化《说文解字》。”1994年,汉字叔叔44岁时,一场严重的心脏病让他走到了生命的边缘,让他对毕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断。理查德·西尔斯朗诵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郭小平是校长,也是父亲。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郭小平目前担任红丝带学校校长,艾滋病感染儿童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安心接受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里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诵的是英国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的《如果》。
【观看《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2】
观赏了中央电视台继《中国诗词大会》以后推出的《朗读者》,如果说《诗词大会》是一场文人雅士之间不见硝烟的博弈,那么《朗读者》就是有故事的人娓娓道来温情如水的一段诉说。董卿,这位早已被大家所熟识的央视主持人,在主持《诗词大会》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她“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素养,所以,身为制片人和主持人,无论是《朗读者》这个节目还是董卿本人,都更加令人期待。
这些朗读者,或感恩于命运中有如再造的知遇之恩,或感念于天赐的生命血脉之缘,或以一己之力尽己之能于危难之时挽救生命、呼吁和平的白衣战士,他们娓娓道来,深情诉说着一段瑰丽人生。
我个人不算什么,大家要宣传就宣传‘无国界医生’这个特殊的职业吧,这是非常有意义,也非常有社会价值的职业。”蒋励说。2013年蒋励辞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的职位,与丈夫分离两地,作为无国界医生,来到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在爆炸和枪声下接生婴儿,救助因为战乱而更加无助的孕产妇和新生儿。看着蒋励和她的同仁们平静明朗的面孔,我找不到战争与硝烟的痕迹,一直觉得那些战火纷飞流离失所的世界与我们相隔甚远,毫无关系,可是它们真实的存在于地球的某个部位,蒋励和她的同仁们安静的朗读着鲍勃.迪伦的《答案在风中飘扬》,
“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
才能被永远禁止
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到底要花费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我听到了全世界人们都在朗读这首诗作,我听到了无数只白鸽起飞时的欢歌。
最让我感动的当属压轴出场的、九十六岁的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人生的意义不是你活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天,你要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要发现美,创造美,成功有成功的乐趣,失败有失败的乐趣,要欣赏生命中的每一天,生活的美好就在于你自己创造的、只属于你的别人夺不走的乐趣”。当这位精力和情感依然充沛、声音洪朗、精神矍铄的百岁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哽咽着诉说林徽因睹物思人的情景时,我也禁不住泪眼濡湿。这该是有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多么浓烈的生活热情才能在读到一首诗的时候热泪盈眶?董卿告诉观众说老先生2007年时就被确诊为直肠癌患者,我注意到,许老先生先是发出了一串爽朗的笑声,紧接着说:你们看,生命是可以掌握的!老先生没有被病痛打倒,反而愈发奋进,日日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翻译事业中。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着实让我敬佩,相比自己在身体出现一些问题时总是那样的消极很低落,真的很惭愧。
他从六十几年前至今出版了《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等等共计六十多本中外名著译本,在2014年,也就是医生曾宣告的生命的终点获得了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他说,如果能让他活到一百岁,他的小目标是把莎士比亚都翻完!
老先生曾就读的西南联大的校训为:“中兴业,须人杰”。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百废待兴,亟待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不是需要,而是必须!许老先生一生都在恪守履行这个校训,他做到了,诗译英法唯一人,他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
听着,看着,我想这位耄耋老人不仅仅让我一个人感到汗颜,相信看过这个节目之后,很多人都会开始反思自己,空掷了多少光阴,蹉跎了多少岁月,给自己找了多少借口,放纵自己日复一日的懈怠……老先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怎样才是对事业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正如屠格涅夫所说,我们的生命虽然短暂而且渺小,但是伟大的一切都由人的手所造成。人生在世,意识到自己的这种崇高的任务,那就是他的无上的快乐。
由此,请允许我向您致敬!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