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耐药性(氨基酸和耐氨酸)

抗生素治疗中耐药性resistance,耐受性tolerance和持久性persistence(?)的区别

3背景 抗生素的耐受性与抗生素治疗失败以及许多细菌感染的复发相关。并且与耐药性不同,它需要使用MIC法进行测量,由于一种相似定量分析指标的缺乏,耐受性成为一种特征比较模糊的指标。这可能导致耐受菌株的错误分级为耐药,或者耐药为耐受,并最终导致了治疗的失败。在这篇评价文章中,我们介绍了最近关于耐受性,耐药性和持续性的研究,并从这些研究,我们概述了是如何对每种分型是如何清楚明确定义的。我们 提出了一个根据这些定义对细菌菌株的药物反应进行分类的框架,这些定义基于MIC以及最近被定义的耐受性定量分析指标,最小灭菌时间MDK(the minimum duration for killing).最后,我们讨论了导致耐药性增加相关的基因,the tolerome,将其作为治疗耐受性菌株的靶点。

耐药菌株的分离和基因特性揭示了许多耐药的分子机制,包括药物靶点突变,直接灭活抗生素的酶激活,排出抗生素的外排泵的激活.参与这些机制的基因被称为"抗性基因"。然而,早在1944年,人们就观察到细菌能够在广泛抗生素治疗中存活,并且没有产生耐药突变。耐受性和持续性就被创造出来用于区分耐药存活的菌株类型。但是这两种命名的明确定义在一些情况中仍保持着争议。"耐药性"被用于描述微生物在高浓度抗生素在继续生长的可遗传的能力,不受治疗时间的影响,并被部分抗生素通过MIC法量化。而"耐受性"则更一般的用于描述微生物能够暴露于高浓度抗生素而短暂存活并不改变MIC值的能力,无论这种能力能否被遗传,这通常是通过减缓必要的细菌过程来实现的。这篇文章中,我们遵循Kerter和Fortune所定义的耐受性的术语,即耐受性能使细菌菌体短暂暴露于抗生素的某种浓度而存活,过久就会死亡。例如,当细菌生长缓慢时就会对β内酰胺酶产生耐受性,生长缓慢会导致更久的最低浓度治疗时间才能获得相同的灭菌水平,不管抗生素的浓度如何。休眠也许可以被看做生长缓慢的极端状况,休眠所导致的耐受性也许可以被命名为"药物冷漠"。

耐受性也许需要通过一个遗传突变或者环境条件诱导就可以产生;例如,贫瘠的生长条件已经被证明可以增加细菌在抗生素一定浓度的耐受性。这种耐受性被Lederberg和Zinder通过营养缺失型突变菌株所证明,因为在没有氨基酸的条件下,当一个诱变菌群暴露于青霉素中时,仅有非生长的营养缺失型菌株才能存活。一个非生长状态所导致的耐药性也能被抗生素所诱导,这种药物诱导的耐受性能够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杀灭。不同于抗药性和耐受性,这种属于整个细菌菌群的属性,持续性是一个克隆菌群中一个亚群暴露于高剂量抗生素中存活的能力。持续性能被典型的观察到,当一个菌群的大部分被迅速的杀死,而一个亚群却能存活的更久一些,尽管他们同属一个克隆群体。它的杀灭时间曲线将是双相的,由于持久型和非持久型亚群的异质性。持久型亚群更慢的杀灭速率是非遗传的:当持久型菌株被分离,被传代,重新暴露到相同的抗生素治疗中,同样的异质性被观察到,像它的原生菌群一样,仍被区分为持久型和非持久型亚群。第一个直接观察到的持久型情况是在单细胞水平发现的,生长缓慢和休眠期的一个细菌小亚群是构成整个群体高存活率的基础。此外,在这些初步观察之后,还观察到,通常是剂量依赖性,持久型的机制也展示出双相杀伤的情况。由于一些原因,依据细菌暴露于抗生素期间的生存情况,不同策略的实验室区分是重要的。首先,这些存活策略,虽然表面上是相似的,活动度的基础模型是有区别的,这意味着治疗的失败,如果使用了错误的存活策略。其次,潜在的机制和用于研究他们的实验,也许对每种策略也是非常不同的。再次,受药物反应影响的抗生素的范围可依据生存策略而不同。例如,生长缓慢所致的耐受性将可以经常提供一个抗生素分级的优势,然而,大部分的耐药机制仅提供一种抗生素分级的。最后,抗药性,耐受性或持久型的定量分析方法需要不同的公制单位和实验操作为每种生存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当前的基础和策略,为区分三种情况,没有任何一种先前的复杂的分子机制知识。这些术语被经常互相用于文献中,但是我们的目的是给每个属于我一个明确清晰的定义,并提出了用于区分这些表型的实验框架,该框架使用一个标准化的、可测量的指标来检测对药物暴露的耐受性-MDK。我们希望MIC和MDK联合使用作为体外药敏试验的标准,这也许最终可以为难治性感染提供更好的治疗。

抗药还是耐受?

Resistance抗药,对抗生素抵抗,这通常是由遗传突变引起的,与多种分子机制相关,这些机制已经在其它文章里综合综述过。它对于说明细菌耐药机制降低了抗生素的功效十分重要;也就是说,需要更高浓度的抗生素才能在抗性菌株产生与在敏感菌株中产生的相同的效果。抗药可以被MIC量化,能够被最小抑菌浓度所定义。大约需要16到20小时可以观察到。被限制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内使用。MIC是一种便利的抗性检测方法,一种菌群的MIC值更高意味着具有更高的抗性。全耐是一种极端的耐药案例。MIC有两大限制,首先,它对非抗性菌株没有耐受性信息。其次,它是体外实验可能无法代表体内实验。但是,MIC法是目前唯一一种常规临床细菌耐药监测方法。

耐受性Tolerance,一般被理解为一个菌群短暂存活于抗生素的能力。甚至在极高MIC值得浓度的抗生素内。不像抗性,耐受性利用的仅杀菌剂,而不是抑菌剂,因为所有的细菌都可以在抑菌剂中短暂存活,它并不致命仅是限制生长。因此,所有文章中所讨论的药物暴露都应该被认为是针对灭菌剂的。

  对耐受性重要的是药物暴露的时间而不是浓度,才能产生像敏感菌株一样的杀灭水平。耐受株和非耐受株有一样的MIC值,MIC法无法提供耐受性评估信息。一种建议认为评估耐受性的方法是在一种抗生素的不同浓度测量杀灭时间曲线。但是,没有一个标准的检测方法去解读曲线,同时由于这些结果又来自不同的实验室而相互比对困难。另一种被提出的耐受性测量方法是MBC/MIC比率,MBC(the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最小灭菌浓度,即在经过24小时孵育培养后,某浓度的抗生素的灭菌效果要大于99.9%。对于接近MIC值的抗生素浓度仅限制生长但MBC导致死亡的情况,MBC/MIC的比率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值。因此,这种方法也许能够精确的评估药物诱导的耐受性水平,但是与其他形式的耐受性相关性不强。

    最近,MDK被认为是耐受性的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它能够从杀灭曲线中得到,是基于耐受性菌株能够更久的时间才能被杀死,相比于敏感菌株。MDK被定义为抗生素治疗的典型持续时间,这个浓度杀死一定比例的菌群所需时间远超MIC值(这意味着菌体死亡率不依赖抗生素浓度)。例如,治疗的最小持续时间是需要杀死一个菌群的99%,它可以从杀灭时间曲线中得到。假设依靠MDK作为耐受性的测量方法,高浓度抗生素的杀灭功效已经达到饱和,那么细菌对浓度就是不敏感的,依赖的仅仅是暴露时间。

  类似于MIC可以用于比对细菌间的耐药水平,MDK也可以用于比对细菌间的耐受性水平。与只能从指数致死曲线中提取的致死率(即存活率指数下降的速率)相反,MDK仅仅综合了所有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更快的或者更慢的总体死亡效果,例如死亡延迟或非指数死亡曲线。因此,这种耐受性的量化方法并不依赖任何部分的分子机制。我们讨论认为MDK应该成为耐受性检测的执行方法,因为它可以量化的比对不同菌株和条件。甚至来说,MIC值升高和MDK值升高可以作为清楚定义抗药性和耐受性的评估框架。

  文献中对耐受性的报道总是与生长缓慢和代谢降低相关。以β内酰胺酶为例,生长缓慢或完全停止生长的细菌会对许多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或减弱。这是那些在微生物里竞争资源的抗生素进化的直接结果,这些抗生素的产生是靶向快速生长的菌体,这些被选择的抗生素是对资源最具竞争力的。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已经演变成针对生长所需的不同过程,并且一旦抗生素所针对的过程已知,有时可能人为的将抗生素功效与生长速率分离(即分离靶向产物和生长)。

氨基酸耐药性(氨基酸和耐氨酸)

抗生素的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理?

1 抗菌药的主要作用机理 Bauman R W主编的《微生物学》[1]中,抗菌药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5种。 1.1 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这些药物主要选择性作用于某些有细胞壁的真菌、细菌,而对宿主本身没有毒性作用。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Penicillins)、头孢菌素(Cephalosporins)、万古霉素(Vancomycin)、杆菌肽(Bacitracin)、异烟肼(Isoniazid)、乙胺丁醇(Ethambutol)等。它们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的合成,从而引起细胞壁的通透性改变,大量水分进入细胞浆中而引起细胞的裂解。 1.2 抑制蛋白质的转录或合成 由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差异,真核生物的核糖体主要是80 S,由60 S和40 S两个亚基组成,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是70 S,主要由30 S和50 S两个亚基组成。属于这一种作用机制的主要抗菌药包括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如链霉素(Streptomycin)、阿米卡星(Amikacin)、托普霉素(Tobramycin)、庆大霉素(Gentamicin)等,它们主要作用于核糖体的30 S亚基,改变它的形状,导致mRNA不能被正常地翻译而引起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也是作用于核糖体的30 S亚基,但它们主要与A位特异性结合,即tRNA的结合位点,从而阻止了肽链的延伸。另外一些抗菌药,如氯霉素(Chloramphenicol)主要阻断50 S亚基的酶结合位点而抑制蛋白质的翻译过程;林可霉素(Clindamycin)和大环内酯类(Macrolides)则主要是结合到50 S亚基的不同部位,抑制核糖体从一个密码子到另一个密码子的延伸过程,从而使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停止,蛋白质的合成受到抑制。 1.3 破坏胞浆膜的完整性 这类抗菌药主要是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它们主要能够与细菌细胞胞浆膜上的一些磷脂成分结合,破坏胞浆膜的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的裂解。 1.4 影响细菌的代谢途径 这类抗菌药的代表就是磺胺类(Sulfonamides),作为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ic acid, PABA)的类似物,它们可以竞争性结合对氨基苯甲酸酶,对氨基苯甲酸酶催化PABA转化为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在体内进一步代谢成为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ic acid, THFA)。THFA是合成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的重要辅酶,磺胺类的这一种竞争性的抑制作用,直接导致细菌体内THFA的严重缺乏,从而导致细菌细胞内的代谢混乱而引起细菌的死亡。 1.5 抑制核酸的合成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一些核苷酸的类似物,它们可以插入到DNA或RNA链中,导致DNA或RNA复制过程中的错配,而干扰其正常的功能。另外一些药物,如喹诺酮(Quinolones)、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可以特异性地抑制DNA旋转酶的活性,抑制细菌DNA复制时的解螺旋,导致DNA复制的受阻。 2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生化机理 细菌的耐药性机理主要有生化机理和基因机理两个方面。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的生化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细菌产生破坏药物结构的酶 这一类的耐药细菌常常可以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细胞内的药物,使之失去生物活性。这是引起细菌耐药性的最重要的机制,目前发现和分离的钝化酶主要有以下4种。 (1)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它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耐药的主要原因,由于β-内酰胺酶的产生,使其β-内酰胺环的酰胺键断裂而失去抗菌活性。该类酶可以为染色体介导,也可为质粒介导。Bush K[2]根据底物及酶抑制剂的作用类型将剂的作用类型将β-内酰胺酶分为4种,即A组β-内酰胺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B组金属酶(其活性部分是结合锌离子的硫醇),C组β-内酰胺酶(主要水解头孢菌素类),D-组β-内酰胺酶(苯唑西林水解酶)。 (2)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生了对这一类药物的共价修饰酶。这些酶通过磷酸化、乙酰化和腺苷酸化等途径对其进行修饰而使其灭活。目前,这一类的共价修饰酶主要有[3]磷酸转移酶(O-phosphotransferases, APHs), 腺苷酸转移酶(O-adenyltransferases,ANTs)和N-乙酰转移酶(N-acetyltransferases,AACs)3类。现在已经对这些酶的晶体结构有了清楚的研究。 (3)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此酶为一种胞内酶,早在1987年,Lyon等就确定此酶由质粒或染色体或转座子基因编码,主要作用是使氯霉素类抗生素转化为无抗菌活性的代谢物[4]。 (4)红霉素酯化酶。此酶是一种体质酶,由质粒介导,主要作用是水解红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中的内酯而使之失去抗菌活性[4]。 2.2 靶位的改变 由于抗菌药作用的靶位(如核糖体和核蛋白)发生突变或被细菌产生的某种酶修饰而使抗菌药物无法发挥作用,以及抗菌药的作用靶位(如青霉素结合蛋白和DNA回旋酶)结构发生改变而使之与抗生素的亲和力下降,这种耐药机制在细菌耐药中普遍存在。目前的研究表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为核糖体的50 S亚基,大环内酯类和氯霉素以及克林霉素的作用靶位为核糖体的30 S亚基,利福霉素类的作用靶位为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哇诺酮类的作用靶位为DNA促旋酶,磺胺类的作用靶位为二氢碟酸合成酶和二氢叶酸还原酶,万古霉素的作用靶位为细胞壁五肽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末端的游离羧基[5]。这些作用靶位结构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产生很高的耐药性。 2.3 渗透屏障 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形成一道有效屏障,抗菌药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而发挥抗菌效能,这也是细菌在进化与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防卫机制。这类耐药机制是非特异性的,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菌。因为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黏肽层外面存在着类脂双层组成的外膜,外层为脂多糖,由紧密排列的碳氮分子组成,阻碍了疏水性抗菌药进入菌体内。外膜上存在着多种孔蛋白,分子较大者为OmpF,分子较小者为OmpC,它们可形成特异性通道(OprD)和非特异性的通道(OprF),作为营养物质和亲水性抗菌药物的通道[6]。抗菌药物分子越大,所带负电荷越多,疏水性越强,则不易通过细菌外膜。细菌发生突变失去某种特异孔蛋白后即可导致细菌耐药性,另外由于外膜蛋白OprF的缺失,使药物不易通过而产生耐药性。如绿脓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的耐药性[4]。 而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胞膜被一层厚厚的肽聚糖细胞壁所包裹。尽管细胞壁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但由于其结构比较粗糙,几乎不影响抗菌药物这样的小分子物质扩散至细胞内[4]。 2.4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药物的主动外排系统被认为是导致广泛的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表明主要有两大类外排系统:特异性(单一性)外排系统和多种药物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外排系统。一般来说,两个外排系统的作用都各不相同[7-8],其中特异性外排系统一般只作用于单一的底物(药物),常常是某一类的抗生素,如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而多种药物耐药性外排系统可以作用于多种抗菌药或者一些结构和功能不相关的复合物。它们被认为是由保护细菌细胞免受在生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毒素损坏的内在外排系统进化而来的[9]。Mcmurray L M等[10]最早报道了在大肠杆菌中发现四环素的主动外排系统。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主动外排系统在不同的细菌中被发现,而且编码这些系统的基因可以通过它们所处的不同位置(染色质或质粒)而垂直或水平传递给其他同种或异种细菌,从而使耐药性的情况更为严重。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的有以下几个主动外排系统。 (1)介导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等耐药性的主动外排系统。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和链霉素等抗菌药的耐药性主要由主要转运器(major �0�2facilitator)和ABC 转运器(ABC transporter)两个蛋白家族介导的主动外排系统引起。其中,MF类蛋白家族通常由12个~14个跨膜片断组成,不含有核苷酸结合区。它们主要作为反通道,从膜上的H+梯度中获取能量。而ABC类蛋白家族则不同,它们含有两个核苷酸结合区,可以结合ATP来获取能量[9]。MF类蛋白家族主要有两个基因编码,分别是mef(A)基因[11]和mef(E)基因[12],其中mef(A)基因主要编码跨膜蛋白,它们的作用底物仅仅局限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3]。mef(A)基因最早被发现存在于化脓链球菌中,后来在Lancefield的C群和G群链球菌中也被确定存在。而mef(E)基因就主要存在于肺炎链球菌中[12]。Luna �0�2V A等[14]研究表明mef(A)基因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中,如链球菌、肠球菌、微球菌等。接合实验表明这几类细菌的mef(A)基因可以成功转移给粪渣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 ABC类蛋白家族在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土壤的细菌中广泛存在,它包括许多个不同的亚群,比较重要的主要有以下3个亚群:Msr(A)蛋白亚群、Vga(A)和Vga(B)蛋白亚群,还有最近从粪渣肠球菌中分离到的Lsa蛋白亚群。其中Msr(A)蛋白亚群中主要包括Msr(A)蛋白以及和它结构类似的Msr(SA)、Msr(SA)’和Msr(B),由于它们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8%,现在都使用Msr(A)蛋白来指代这一群蛋白[15]。它们主要介导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B类链霉素的耐药性;Vga(A)和Vga(B)蛋白是葡萄球菌的蛋白,编码这两个蛋白的基因Vga(A)和Vga(B)被确定存在于pIP524 or pIP1714等质粒上[16]。它们主要介导对链霉素的耐药性;而Lsa蛋白主要介导对林可霉素的耐药性。 (2)介导四环素耐药性的主动外排系统。细菌对四环素产生的耐药性主要由膜相关的Tet蛋白介导,它主要通过和四环素的阳离子复合物交换质子而发挥作用的。所有的Tet蛋白都属于MF蛋白家族,目前已经发现了至少18种四环素主动外排系统蛋白,根据它们氨基酸的差异,可以将它们分为6个亚群[17]。第1个亚群包括A~E、G、H、I、J和Z等Tet蛋白,tet(A), tet (B), tet(C), tet(D)和tet(E)基因广泛存在于肠道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和弧菌中,而tet(H)基因是巴氏杆菌属的主要Tet基因;第2个亚群主要包括Tet(K) and Tet(L)蛋白,它们主要存在于葡萄球菌、杆菌、链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中;第3个亚群主要包括Otr(B)和Tcr3蛋白,它们从葡萄球菌中被分离出来,由14个跨膜片断组成,可能是作为防止四环素及其代谢产物发挥作用的一种自我防御系统;第4个亚群是来源于梭菌属的TetA(P)蛋白;第5个亚群是来源于分支杆菌属的Tet(V)蛋白;最后一个亚群是没有定名的Tet蛋白。

如何正确使用氨基酸饲料添加剂

正确使用氨基酸添加剂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确定需添加的氨基酸的种类

不同地区因饲料资源不同,畜禽日粮类型不同,通常的日粮类型有:以玉米—豆饼(粕)型为主的日粮,在满足猪、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的情况下,蛋氨酸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优其对于家禽,常需要补充蛋氨酸。以玉米—大豆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型为主的日粮,以玉米、稻谷(米)—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型为主的日粮,以玉米—棉籽饼(粕)、向日葵饼(粕)型为主的日粮,以上三种类型日粮赖氨酸常为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因此畜禽日粮需补充赖氨酸。上述各种日粮类型,在能量和蛋白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色氨酸、苏氨酸缺乏,但若蛋白质水平在正常需要量水平以下,常导致色氨酸、苏氨酸的缺乏。实际生产中,要正确确定日粮中所需添加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还需经过认真的计算。

2.确定合理的添加量

首先应测出饲料中氨基酸的含量,然后与畜禽饲养标准对比,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确定添加量应注意:饲养标准的氨基酸需要量不完全等于添加量。饲养标准是畜禽在正常情况下所需氨基酸的最低值,但畜禽的需要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实际的添加量与规定的需要量之间有很大差异。往往实际需要量高于推荐值,因此,要在饲养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安全系数。

3.要考虑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消化率和可利用率

因饲料原料中所含的氨基酸并不能全部被动物消化、吸收和利用。实践证明,以可消化或可利用氨基酸含量为指标配制畜禽日粮,比通常用总氨基酸指标配制的饲料更有效。

4.搅拌均匀

使用氨基酸添加剂时应充分搅拌,并均匀地分布于全日粮中。若没有强力搅拌机的情况下,可用适量的玉米粉或麸皮等作载体,与氨基酸预混合,经搅拌均匀后再与其它配合饲料原料混匀。

5.要保证产品理化性质的稳定

应将其贮藏在避光、通风、干燥处,防止高温高湿。严格按说明书使用,不超过有效期,最好开袋后一次用完,如使用不完,应将袋口封严。

6.要注重经济效益

添加与否和添加多少,不仅要考虑饲养效率,而且还必需考虑经济效益。在日粮配合时,首先要采用多种饲料原料合理搭配,使不同饲料之间氨基酸产生互补作用,可提高饲养效果和降低成本。例如,对家禽来说,玉米—豆粕型日粮缺乏蛋氨酸,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加入部分玉米蛋白粉,可使豆粕和玉米蛋白粉的氨基酸产生互补作用,又可充分利用饲料资源,节约了豆粕,提高了日粮中蛋氨酸含量,降低了饲料成本。另外,大豆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菜籽饼粕等多种植物蛋白混合使用,可使氨基酸得到互补。在考虑是否应用合成氨基酸时,就要考虑饲料原料中可消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提供每千克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的价格和合成氨基酸的价格。应用计算机或配方软件,可很快得到日粮成本最低,营养又最全面的配方。

女13岁 输氨基酸有什么好处 输氨基酸有没有抗药性

抗药性 性别:女年龄:22病情描述:对抗生素抗药性强是什么原因 有什么药物可以推荐,已经打了10天的针了 但是没什么大的好转 而且在打针前就有口舌生疮 喉咙肿痛的症状,复查后为病毒性心肌炎,为什么抗药性强,药物推荐 ,为什么肺部感染会有先前的症状 发病时间: 查看原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8333.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2月3日 上午9:45
下一篇 2022年12月3日 上午9:54

相关推荐

  • 长春花种子价格(长春花种子价格查询)

    这植物名称 植物长春花 植物名称:长春花 学名:Catharanthus roseus (L.) Don 科目:夹竹桃科长春花属 别名: 日日春、日日新、日春花、四时春、五瓣梅、雁来红 原产地:马达加斯加、印度,现有许多园艺栽培种。 分布 : 原产地中海沿岸、印度、热带美洲。中国栽培长春花的历史不长,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栽培,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栽培…

    肥料资讯 2022年12月30日
    00
  • 热带鱼怎么养这方面要注意不然什么鱼你都养不好

      图文 /草缸养鱼虾   前言:现如今,人们的休闲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在繁忙的工作学习之余,养养小动物已成为消遣解压的一种方式。观赏鱼因其色彩鲜艳,好养殖,观赏性极强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我们在养鱼生涯中总是会碰到许多的不解之惑。      养鱼,和养其他动物植物一样,是在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轻缓的环境。当然养鱼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养好的,要想养得好,不仅需要主…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31日
    00
  • 杭州氨基酸原液(杭州氨基酸原液公司)

    氨基酸原液的功效与作用 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单位 你说的功效其实是蛋白质体现出来的 通过氨基酸合成不同形式的蛋白质而有不同的作用,如果你真的要知道氨基酸的功效,似乎那我只能这样给你说了 氨基酸的功效就是合成蛋白质!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启发! 亮肤原液和氨基酸原液有什么区别? 主要是成分不太一样,亮肤原液是以功效来命名的,氨基酸原液是以成分来命名的,严格来…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8日
    00
  • 整个青辣椒怎么腌制好吃

      【整个青辣椒怎么腌制好吃】,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整个青辣椒怎么腌制好吃,欢迎大家阅读。青辣椒是生活中的常见菜品,在它大量上市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把它腌制成咸菜。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了腌青辣椒的做法,快来试试吧。      1.将青辣椒洗净,晾干。   2.去蒂放入容器中   3.用沸水冲烫   4.捞出控干水分   5.锅中加水、加入花椒煮开。…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3日
    00
  • 沈阳铁建6公司(沈阳铁建集团)

    本文目录一览: 1、沈阳铁路局沈阳铁建集团公司与中铁中建相对比怎么样 2、请问有了解沈阳铁路局铁建集团公司的吗 3、中铁总共有多少局 总部各在哪些地方?有什么联系? 4、沈铁局沈阳铁建集团是指中铁九局吗? 沈阳铁路局沈阳铁建集团公司与中铁中建相对比怎么样 沈阳铁建是沈阳铁路局下属的一个处级单位,以前主要是搞房屋建设的,现在多涉及沈阳铁路局范围内建筑项目,包括…

    肥料资讯 2022年8月23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