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到底对人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
1、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有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等。
作为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单位的氨基酸,无疑是构成人体内最基本物质之一。对于刚出生的早产儿来说,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也是必需的。
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另外8种氨基酸,它们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称为必需氨基酸,即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缬氨酸。另外婴幼儿时期较成人还多一种必需氨基酸,即组氨酸,这9种必需氨基酸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极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出现相应的缺乏症状。
2、生命代谢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产生、存在和消亡,无一不与蛋白质有关。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如果人体缺乏任何一种必需氨基酸,就可导致生理功能异常,影响机体代谢的正常进行,最后导致疾病。
3、起氮平衡作用
氮的总平衡是指每日摄取的氮量与粪,尿和皮肤排出的氮量相等,实际上就是蛋白质与氨基酸之间不断合成分解的平衡。如果摄入的过多蛋白质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平衡机制会被破坏,若机体补充的蛋白质很少,体内的蛋白质会继续分解,形成负氮平衡。
4、参与构成酶
氨基酸参与构成酶,激素以及部分维生素,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含氮激素的成分是蛋白质或其衍生物,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有的为维生素是由氨基酸转变或与蛋白质结合存在,酶,激素,维生素在调节生理机能,催化代谢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转变为糖或脂肪
氨基酸分解代谢所产生的a-酮酸,随着不同特性,循糖或脂的代谢途径进行代谢。a-酮酸可再合成新的氨基酸,或转变为糖或脂肪,或进入三羧循环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放出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
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区别
1、成分不同
氨基酸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是含有碱性氨基和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连在α-碳上的为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部分为α-氨基酸。
游离氨基酸是既含氨基(-NH2)又含羧基(-COOH)的有机化合物。氨基酸中还含有氨基的氢与分子中的其他部分发生取代而形成亚胺的环状化合物(亚氨基酸)。
2、特点不同
游离氨基酸在羧基邻位α—碳原子上有一个氨基,因此称α—氨基酸。天然蛋白质是由不同的α—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复杂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和组成十分复杂。
绝大部分氨基酸都能溶于水。不同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差别,如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溶解度较大,酪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的溶解度很小。各种氨基酸都能溶于强碱和强酸中。但氨基酸不溶或微溶于乙醇。
3、合成原理不同
氨基与羧基结合在同一碳原子上的称为α-氨基酸。天然得到的氨基酸大部分是α-氨基酸(R-CHNH2-COOH),α-氨基酸相互间失水形成肽键连接的化合物为蛋白质或肽。由于氨基从α顺次向相邻的碳原子移动,因此被称之为β-,γ-,δ-氨基酸等,但并不存在于蛋白质中。
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代谢可以合成组织蛋白质、变成酸、激素、抗体、肌酸等含氨物质、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产生能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离氨基酸
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
氨基酸的功效与作用:
①合成组织蛋白质;
②变成酸、激素、抗体、肌酸等含氨物质;
③转变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④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及尿素,产生能量。
氨基酸的发现
1827年,Auguste Arthur Plisson和Étienne Ossian Henry通过水解1806年从芦笋汁中分离出的芦笋胺(asparagine),首次发现了天冬氨酸。他们最初的方法是用氢氧化铅,但现在更常用其他各种酸或碱来代替。
而后陆续有几个氨基酸被单独发现,而最后确立氨基酸的命名则是在1900年左右通过化学家在实验室水解不同的蛋白,得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氨基酸,就是有一个氨基一个羧基和一个侧链的结构的物质。1820年在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中发现了结构最简单的甘氨酸。
1935年发现最后一种氨基酸苏氨酸,1940年代,人类已发现自然界中存在20余种氨基酸。赖氨酸是Drech-sel于1889年首先从酪蛋白上分离出来的。
2022年6月6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氨基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