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蕈蚊的防治方法
首先保持菇房及环境的清洁,菇房用前进行杀虫处理,菇房安装纱窗,杜绝虫源,还可安装黑灯诱。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 2500-3000倍的50%溴氢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声时,可采净菇后,用10%菌蚊净熏蒸,用量0.27克/平方米,每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蕈蚊。
闽菇迟眼蕈蚊是什么?
闽菇迟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oti Yang et Zhang)又名尖眼蕈蚊、菇蚊、菌蛆、蘑菇蝇等。属双翅目尖眼蕈蚊科。是1种发生频繁,寄主广,食性杂,为害蘑菇、平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的重要害虫。蘑菇、平菇、银耳受害最重。质地松软、柔嫩的品种受害较重。人防地道种菇与生料栽培菇发生重。
为害状
以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多在培养料取食,可把菌丝咬断吃光,使料面发黑,成松散米糠状。小菇蕾被害后,枯萎死亡。为害子实体时,从接近料面的菌柄基部开始蛀入,逐步向上蛀食,受害轻的子实体每朵菇有虫3~5头,多时达300~400头,可将整个菌柄内部蛀空,菌柄外留有许多针眼大小的虫孔,继而侵害菌褶、菌盖。有时成虫在菌盖上产卵,幼虫则向下蛀食,被害子实体不能继续发育。成虫虽不能直接为害,但可传播螨、线虫与病原菌。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2.7~3.2毫米,暗褐色,复眼大,肾圆形,黑色,眼桥小。触角16节。胸部背面隆起,呈弧形,小盾片较大。翅前缘、内缘有微毛,翅脉简单,前缘脉(C)、亚前缘脉(Sc)、胫脉(R)3条纵脉很粗,呈深褐色,中脉M1+2细弱,末端2分支,成“U”字形。足细长,基节、转节、腿节黄色,跗节色深,黄褐色至褐色,胫节末端有较长的距1对。腹部暗褐色,尾器基节宽大,基毛小而密,中节分开不连接,端节小,末端较细,内弯,有3根粗刺,雌虫体较大,触角短,腹部粗大,端部细长(彩版三十六,203)。卵为椭圆形,初期乳白色。幼虫蛆形。老熟幼虫体长6~8毫米,乳白色,头黑色,有一较硬头壳,头部后端几乎与前胸等宽,胸腹部共13节。腹部末端1节常向外突出呈泡状。蛹为离蛹,黄褐色,腹面较深。腹节8节,每节有气门1对。
发生特点
闽菇迟眼蕈蚊喜在畜粪、垃圾、腐殖质和潮湿的菜园土及花盆土上繁殖,以幼虫为害。成虫有趋光性,飞翔能力强。羽化4~5小时后交尾,翌日产卵于土缝或培养料中,每处产卵可达40~219粒。雌虫一生可产卵300多粒。成虫寿命3~4天,长者7~9天。在温度14~17℃,相对湿度70%~85%条件下,卵期5~6天;幼虫期16~18天。幼虫5龄,有群居为害和爬行时吐丝的习性。老熟幼虫于土缝或培养料表面吐丝化蛹。蛹期5~6天。
防治方法
见平菇厉眼蕈蚊。
如何防治异形眼蕈蚊?
异形眼蕈蚊是生姜贮藏期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俗称姜蛆,也为害田间种姜。
防治方法:
①姜窖内防治。生姜入窖前彻底清扫姜窖,然后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窖,或放姜时,在姜堆内放入盛有敌敌畏原液的开口小瓶数个,或在放姜后点燃部分柴草对敌敌畏原液加热,对姜窖进行熏蒸,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亦可同时采用几种方法进行防治。
②田间防治。精选姜种,发现被害种姜立即淘汰,或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浸泡种姜5~10分钟,以杜绝害虫从姜窖内传至田间。
什么是眼菌蚊?如何防治?
眼菌蚊也叫蕈蚊(Mycetophila sciarid),是为害食用菌的尖眼蕈蚊的总称,该蚊的卵、幼虫、蛹主要随培养料及覆土进入菇房。成虫会被发酵料所吸引直接飞入菇房繁殖产卵,播种前幼虫咬食培养基,影响菌丝定植,发菌期则爬行于菌丝之间,并咬食菌丝,使培养基变松、下陷,菌丝变色,造成出菇困难;出菇期间还能够为害子实体,造成腐烂,产量下降。
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防止蚊蝇孳生。菇房门窗可用16目/厘米2的网纱封牢。菇房内可设置诱蚊装置,诱杀菇蚊。
平菇厉眼蕈蚊是什么?
平菇厉眼蕈蚊(Lycoriella pleuroti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是为害平菇最普遍最严重的1种害虫。
为害状
以幼虫为害平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严重时可将菌丝吃光。为害子实体时将菌柄蛀成空洞,将菌褶吃光。
形态特征
雄成虫体长3.3毫米左右,暗褐色,头小,复眼大,有毛,眼桥有小眼面4排。触角16节,鞭节颈明显。翅淡烟色,长2~2.8毫米,宽0.9~1.1毫米,脉黄褐色,平衡棒有1斜列不整齐的刚毛。足黄褐色,跗节较深,胫梳为弧形。腹部9节,末端尾器基节中央有瘤状突起,疏生刚毛,端节呈弧形内弯,顶端锐尖细长。雌虫体长3.8毫米,与雄虫相似,但触角较短,腹部中段粗大,向末端渐细,腹部有1对尾须,端节近圆形。卵为椭圆形,长0.23~0.27毫米,乳白色,孵化前头部变黑。幼虫头为黑色,体乳白色,共12节。初蛹乳白色,羽化前变褐色至黑色(彩版三十五,201、202)。
发生特点
室温下,1年可发生10代。完成1代需21~32天。成虫多在傍晚至翌日上午羽化,寿命一般3~5天,活跃,喜腐殖质。每雌产卵50~100粒,堆产或散产于培养料上,有趋光性,喜在菇房电灯周围飞翔或停止在墙壁及玻璃窗上。13.5~21.5℃下,卵期为4~7天,幼虫期9~17天,一般4~5龄。幼虫喜生活在腐殖质丰富且潮湿的环境,菇房浇水后常在料面爬行,如料面干燥,则潜入较湿润处,喜食菇类菌丝体、子实体原基及子实体,常从基部开始为害,严重时,菌柄被吃成海绵状,菌盖仅剩表皮。
防治方法
(1)搞好环境卫生,减少虫源。安装纱门、纱窗,防虫入内。
(2)诱杀。利用成虫趋光性,灯光诱杀。
(3)药剂防治。严重时,于采菇后用1.8%爱福丁乳油2000~2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家里尖眼菌蚊怎么除掉
化学防治主要以少量乙酰甲胺磷成分的杀虫剂稀释喷洒涂抹,可选用DDV、敌百虫、辛硫磷500倍,杀灭菊酯等。非化学防治:用鲜艳的色彩和蜜糖黏住诱杀之。
需药物防治时,要将子实体采净。然后用 2500-3000倍的50%溴氢菊脂或20%杀灭菊脂,或1500-2000倍液的50%马拉硫磷喷洒。严重发声时,可采净菇后,用10%菌蚊净熏蒸,用量0.27克/平方米,每天熏蒸1次,连续3次能彻底杀灭菇房内各发育期的蕈蚊。
危害性
后期也啃食植物根部和多汁叶片,个体太小,危害甚微,但是传染真菌,造成针对品种植物叶片感染;成虫雌性叮人。
危害症状
幼虫均有群居性,为害菌丝,并蛀食子实体。有趋光性。大蕈蚊还常将子实体的菌褶吃成缺刻,被害菇体易萎缩死亡或腐烂;其对菌丝的为害,多在培养料表面咬食菌丝、菌膜,不深钻料面。较喜阴湿。小蕈蚊除具上述特性外,还吐丝拉网,将菇蕾罩住,幼虫在网内为害,被其丝网罩住的菇停止生长,渐干黄而死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尖眼菌蚊、百度百科-眼蕈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