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出自哪里
1、不迁怒不贰过释义:不会迁怒于人,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3、“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即当我有了怒气的时候,不让这个怒气登高,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有什么烦恼和愤怒不发泄到别人身上去,
就是你自己心情不好,不要拿不相干的人当出气筒。
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行云流水的解释已经很完满了,实无补充必要,但本人向来手多,在此稍谈一下我自己的理解,可能对你有所助益.
颜回是孔门弟子中学问最好的,也是孔子最推崇喜爱的学生.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不乏贤者,为什么孔子单单只说颜回是最好学者,而他提出的理由竞只有不迁怒,不贰过简单的六个字,粗看之下,好象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高的修养境界,一般常人很难做到,很多人碰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往往怨天尤人/摔盘子砸碗/拿老婆孩子出气/家中小猫小狗遭殃,反正见什么什么不顺眼,尽管跟这个人这只小狗无关,他是通过用这种迁怒的方式把自已的怨愤憎恶等情感转移发泄到其他较安全或较为在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此来减轻精神上的负担了事,而不是冷静客观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喜怒哀乐之感情感于事而发并不在物,只有不迁怒,在碰到事情时才能冷静分析处理,不感情用事,真正搞清前因后果,吸取教训,才能不贰过.其实不迁怒应这样理解为不贰过的前提条件.至于说到不贰过更是难以达到,有很多人明知自已有某方面的缺点不足,但毛病一辈子到死都改不了.
不迁怒,不贰过。什么意思?
“不迁怒,不贰过”,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怨怒之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上下文是: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迁怒,不贰过”,可以说是一个人难以企及的修养。不迁怒,就是自己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不让火气继续冒上去。不贰过,就是知错就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这更是难上加难的事。
“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的意思是什么?
“不迁怒、不贰过、不伐善、不施劳”的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要第二次犯相同的错误,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不要表白自己的功劳。
不迁怒、不贰过:同一个坑,不会跳两次.自己跳了两次的坑,怨不了别人。
不伐善、不施劳: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指做人要谦虚、谨慎。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颜渊、季 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扩展资料
《论语》艺术成就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
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还有就是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时语言浅近易懂,接近口语,也是一个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