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树上的臭虫叫什么名字
荔枝树上的臭虫叫荔枝蝽。
荔枝蝽属于昆虫纲,半翅目,果树害虫,主要危害荔枝和龙眼;也危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荔枝蝽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上浓郁的叶丛或老叶背面越冬。翌年3、4月恢复活动,产卵于叶背。5、6月若虫盛发为害。若虫共5龄,历时约2个月,有假死习性,多数在7月间羽化为成虫,天寒后进入越冬期。若虫和成虫刺吸荔枝和龙眼的嫩梢、花穗和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如遇惊扰,常射出臭液自卫,沾及嫩梢、幼果局部会变焦褐色。
荔枝蝽蟓可以吃吗?
荔枝蝽蟓,即荔枝蝽,可以吃,通常吃法是用来油炸,但是荔枝蝽腹面被白色蜡粉有臭腺,因此尽量少吃,并且这种野生昆虫由于新冠病毒为鉴,尽量少吃。
荔枝蝽蟓俗称臭屁虫,每年发生一代,以性未成熟的成虫越冬。2-4月交尾,3-5月产卵最盛。若虫或成虫刺吸荔枝枝梢、花穗及幼果的汁液,导致枯梢,引起落花、落果。大量发生时,严重影响产量。
扩展资料:
荔枝蝽的危害:
1、初花期的危害这就要从荔枝蝽蟓的生活习性说起,荔枝蝽蟓是主要食物来源就是嫩芽的汁液,靠长长的针状吸器插入嫩芽里面吸收树汁,随后刚刚生长出来的花穗由于水分不足引起枯萎脱落。如果花都没有了哪来的荔枝。经过统计,花穗期由于蝽蟓造成的荔枝减产达到20%左右。
2、危害荔枝幼果吃完花穗再吃幼果,这时候大部分是刚刚孵化的小蝽蟓为主,通常一个荔枝幼果可以看见三四只小蝽蟓一起吸食。最后肯定是引起大量幼果脱落,这个时期蝽蟓引起的幼果脱落大概在18%左右。
3、成熟期的危害排泄物影响外观,由于排泄物的刺激性,除了给果皮上色以外,还引起果皮的细胞质损伤,容易细菌感染。特别是在阴雨连绵的天气,给霜霉病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
4、采摘期的影响荔枝成熟采摘时,蝽蟓的危害依然不减,主要体现的采摘受到惊吓时排泄的尿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荔枝蝽
荔枝蝽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
荔枝蝽在华南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上郁密叶丛里及其他隐蔽处所越冬。翌年春天气温达16℃左右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吸食荔枝、龙眼枝梢和花穗,并开始交配产卵,4、5月为产卵盛期。卵多产于叶背,卵期半个月左右。若虫于5、6月盛发,若虫期约2个月。新成虫于7月羽化,旧成虫逐渐死亡。初孵若虫群集,2龄后逐渐分散为害。从第五龄若虫至新成虫期间为大量取食期,积累脂肪,准备越冬,此时自然抗药性强,春季越冬成虫恢复活动,取食繁殖,代谢旺盛,脂肪消耗,自然抗药性显著减弱,此时是化学防治的适宜时机。成虫寿命约300多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6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