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病毒(香蕉病毒感染事件)

香蕉线条病毒病有哪些症状?

香蕉线条病毒病:病原是香蕉线条病毒(BSV)。BSV侵染香蕉后可以产生多种症状,典型症状是叶片出现断续的和/或连续的褪绿条斑及梭条斑,随着症状的发展,可逐渐成为坏死黑色条斑。假茎、叶柄及果穗有时也会出现条纹症状。香蕉线条病与香蕉花叶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在田间易混淆,但该病在后期可以发展成为坏死条斑,从而加以区分。BSV侵染还可造成许多其他症状,如假茎内部坏死成为心腐,假茎基部肿大、假茎分开和生长排列不规则,叶皱缩卷曲、木栓化和叶片变窄等症状。症状严重时植株矮化,甚至不开花,即使开花结果,果穗小、果实不饱满。

香蕉线条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香蕉线条病毒Bananastreakvirus(BSV)。

分类地位:杆状DNA病毒属Badnavirus,花椰菜花叶病毒科Caulimo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15.0.05.002。

病毒提纯:取新鲜香蕉病叶(剔除掉主脉)100g,切成小块,在液氮中研磨;用0.2mol/L(pH6.0)磷酸缓冲液(内含0.5%亚硫酸钠,2%PVP-40,10mmol/LEDTA)按4∶1对入在咖啡机上将样品拌成匀浆状,接着用磁力搅拌器在4℃搅拌1h,用三层纱布过滤提取液,滤液用Bekman高速离心机4℃下12000r/min离心20min,为进一步除去植物残渣,在上清液中加入PEG-6000及NaCl,使其浓度分别为6%(V/W)、3%(V/W),4℃下磁力搅拌1h,4℃下静置3h;接着4℃下12000r/min离心,取沉淀用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含1.5%NaCl,0.5%(V/V)TritonX-100),4℃下磁力搅拌1h,4℃下12000r/min离心20min,上清液用Bekmantype55.2转子4℃120000r/min离心2h;沉淀用0.01mol/L(pH7.2)磷酸缓冲液重悬,加入等体积的预冷氯仿,4℃10000r/min离心5min;吸取水相,4℃12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即为病毒粗提液。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杆状病毒,27nm±3nm*119nm±8nm(Lockart,1986)。沉降系数约200S,分子量未知。制备物的A260/A280为1.26。

②核酸。环状双链DNA,7.3~7.7Kb,基因组每条链都被一不连续专一性位点所打断。

③蛋白。有3个开放阅读框,其中ORFⅠ和ORFⅡ各编码一个20.8ku和14.5ku未知蛋白,ORFⅢ编码一个208ku的聚合蛋白,切割成MP、CP、RP和天冬氨蛋白酶,但切割位点不明确。

株系:根据血清学性质BSV可划分为许多株系,株系间存在很大的血清学差异性。有些株系与已制备的BSV抗血清不发生反应,株系间DNA序列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免疫诱捕、PCR和三抗体夹心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SVOnne株系分布十分广泛。在澳大利亚,根据寄主品种不同也鉴定了几个株系,分别为BSVCav、BSVMys、BSVGF和BSVRD。对这些株系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株系间序列同源性较低。

香蕉主要病害与防治有哪些?

1.香蕉束顶病 香蕉束顶病(见图2-58)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自治区)已普遍蔓延。广东省田间病株率一般在5%~10%,部分发病严重的蕉园达20%~40%。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才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没有商品价值。

(1)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新生叶一叶比一叶窄、短、硬、直,病叶质脆且成束状,叶脉上有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或黑色条纹。病株分蘖、丛生。根头变红紫色,根系腐烂或变紫色,难发新根。病株常不开花抽蕾。若抽蕾期发病,可结实,但果实少而小,且味淡。无经济价值。

(2)病原 该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top virus)。属黄矮病毒组,该组病毒粒体为球状。病毒主要借带病蕉芽和香蕉交脉蚜传播,汁液持毒能力达13天。该病毒为半持久性。机械摩擦,土壤均不能传毒。

图2-58 香蕉束顶病

1.传病昆虫—香蕉交脉蚜 2.病株

(3)发病规律 香蕉新植区的初侵染源来自带毒种苗,老蕉区来自病株及其吸芽。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毒吸芽,近距离传播靠香蕉交脉蚜。因此,发病高峰期和媒介昆虫的发生规律有密切关系。在广东蕉园,10月交脉蚜的种群数量逐渐回升,到翌年1~2月达到高峰,4~5月则为束顶病的发生高峰期。该病的潜育期1~3个月。除香蕉之外,交脉蚜的寄主还有芋头、姜花、蕉麻和蛇尾蕉属的植物。在现有的香蕉栽培品种中,目前还未见抗病品种。

(4)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香蕉种苗及组培苗的检疫。田间选取用于组培的吸芽应严格遵守检疫程序,组培苗第一代要送交有关部门进行生物测定和血清测定,确定不带毒之后才准繁殖;带毒苗则应及时销毁。②苗圃应设置在方圆2~3公里内无蕉园的地方,以防带毒蚜虫传病,必要时可在苗圃四周加设60目的防虫网;袋苗每10天喷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鱼藤精8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等,以保证组培苗假植期不带病。③重病区全部改种无病毒组培苗是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零星发病的蕉园应定期检查并尽快挖除病株,开穴曝晒半个月后再行补种无病组培苗。

2.香蕉花叶病 香蕉花叶病(见图2-59)在南美洲、菲律宾等地早有发生,其危害性不亚于束顶病。我国过去没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广东省自1974年首次在广州及东莞个别地区发现该病以后,蔓延扩展较快,发病率高达80%。早期感病植株生长矮缩,甚至死亡。成长株感病则生长衰弱,不能结实。

图2-59 香蕉花叶心腐病

1.内层假根(部分)症状(示长条线状和斑块坏死病部)2.假根切面症状(示黑色坏死病部)3.叶片症状(示褪绿黄色条纹和梭状斑)

(1)症状 ①花叶。病株叶片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褪绿黄色条斑或梭状圈斑,呈现黄绿条纹相间的症状。②心腐。继嫩叶黄化或出现黄色条斑后,心叶或假茎出现水渍状,横切假茎病部可见黑褐色块状病斑,中心变黑腐烂、发臭。

(2)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病毒,称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Cuoumber mosaic virus strain banana)。病毒粒子球形,直径26纳米。体外存活期为12~24小时,可通过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染。

(3)发病规律 病害初侵染源来自感病寄主。远距离传播靠带毒种苗;近距离传播靠媒介昆虫。通过汁液摩擦可传染发病。该病潜育期一般5~10天,但当发病条件不合适时,可长达12~18个月。苗期比成株期发病严重,尤其1米以下幼嫩蕉苗最易感病。香蕉与黄瓜间、套种发病严重。该病在温暖干燥年份发生较为严重,这与蚜虫发生量有密切关系。每年发病高峰期在5~6月。新抽生的幼嫩组织及心叶较易感病。发病与品种有一定关系:矮秆香蕉的耐害性、恢复性比高秆香蕉强。

(4)防治方法 参照香蕉束顶病,同时还应避免与瓜类作物和茄科作物间种。

3.香蕉枯萎病 香蕉枯萎病(见图2-60)又称香蕉巴拿马病、香蕉镰刀菌枯萎病,在拉丁美洲许多国家早有发生,我国台湾省亦早有发现,本病被列为我国对外、对内的检疫对象。大陆于1960年在广西的西贡蕉上首先发现,1975年在海南粉蕉上亦有发生。现在广东、广西、台湾很多蕉区都有发生,造成毁灭性的损失。

图2-60 西贡蕉枯萎病

1.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病茎纵剖面和横切面 3.病株

(1)症状 从苗期到成株期都能发病。苗期症状不明显。成株接近结果期症状明显,有叶片倒垂型黄化和假茎基部开裂黄化两种。叶片倒垂型黄化发病蕉株下部及靠外的鞘先出现特异黄化,多在叶片边缘出现,然后逐渐扩展到中肋。感病的叶片很快倒垂枯萎,由黄变褐而干枯。假茎基部开裂型黄化病株先从假茎外围的叶鞘近地面处开裂,渐向里扩展开裂达心叶,并向上发展达叶片处。裂口褐色干腐,最后叶片变黄。病株多数在未现蕾结实时即枯死。个别不枯死的则果实发育不育,品质差,产量低。母株发病以至枯死后,其根茎通常不立即死亡,仍能长出新的吸芽,能继续生长,到了生长中后期才发病。

(2)病原 该病原为一种真菌,称为尖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um oxysporum f.sp.cubense(E.F.Smith)Syn.et Han.]属半知菌亚门。病原菌的孢子座上产生的分生孢子有了3~5个隔膜,多数为3个隔膜。散生在菌丝上的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很多,单胞或双胞,卵圆形。菌核蓝黑色。厚垣孢子椭圆形至球形,顶生或间生,单生或两个联生。

(3)发病规律 该病初侵染源来自病株及带菌土壤,病原菌的厚坦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至十几年,但在积水缺氧的情况下存活期则大为缩短。该病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苗、带菌的土壤和流水,故地势低洼的蕉园易发病。

(4)防治方法 ①加强检疫。严防从国外或台湾省的带病种苗进入;国内也要严禁病区的蕉苗调往外地。②推广种植无病组培苗。③定期检查蕉园,发现零星病株应及时清除销毁,并撒施石灰或尿素处理土壤。重病区可考虑全园销毁,改种水稻、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

4.香蕉炭疽病 炭疽病是香蕉产区的常发病,也是全世界香蕉产区最重要的采后病害。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的蕉区均有发生。

(1)症状 在黄熟果皮上先出现梅花点状病斑,病斑迅速扩大化成深褐色块斑,致全果变黑腐烂。果柄发病时,引起蕉指脱落。叶片被害,病斑初期不明显,后期则呈不规则长条形,中央灰色,上生许多小黑点。假茎被害,顶端发黑,严重者茎腐。若开花不久被病菌侵入,小果端部变黑腐烂。

(2)病原 该病病原(见图2-61)是一种真菌,称为香蕉盘长孢。(Gloeosporium musarum Cooke et Mass)属半知菌。在自然条件下,只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生于分生孢子盘内。分生孢盘直径135~240纳米,聚集在一起时呈朱红色,分生孢子梗短杆状,无色,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长椭圆形,无色。

图2-61 香蕉炭疽病

1.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2.病果

(3)发病规律 田间病害初侵染源来自带病的蕉树,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侵入后,最易在幼嫩组织上先发病。果实受害,通常呈潜伏侵染状态,病菌在表皮下休眠,直到果实黄熟后才迅速表现症状。果实包装材料及催熟房间内病原菌分生孢子也是果实贮运期该病的菌源之一。病害的发生与温湿度及品种关系密切:夏秋季高温多湿期间该病发生严重,发病的决定因素是湿度,在多雨雾重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发病严重,冬季低温干燥,病害较轻。栽培品种中,白油身、黑油身、东莞中把较为抗病,63-1、高脚顿地雷则较感病。

(4)防治方法 ①清洁蕉园,集中病、枯叶烧毁;增施肥料,加强树势。②药剂防治。自抽蕾开花期起,每隔10~15天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高脂膜的混合剂,连续3~4次,可有效降低炭疽病危害。果实采收后用45%特克多可湿性粉剂或50%抑霉唑500倍液浸果1~2分钟,晾干,置于加高锰酸钾固体保鲜剂的密封薄膜袋内,可有效抑制炭疽病发生,延长青果期,减少贮运期烂果。③选择晴天适时采收,当果实有75%~85%熟时采收最好。收获时蕉果不要直接与地面接触,避免产生伤口。④果实包装、催熟场所及包装材料每次使用前必须用10%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熏蒸消毒。

5.香蕉叶斑病 叶斑病(见图2-62)早在30年代初期已在中美洲和南太平洋地区普遍发生,70年代我国的台湾、广东、海南等蕉区亦普遍发现。主要为害叶片引起蕉叶干枯,明显减少叶片的光合作用面积,导致植树株早衰,影响果实充实,可减产30%~50%,此外,病株的果实品质欠佳、不耐贮藏,容易腐烂。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三种。

(1)症状 常见三种叶斑病症状如表3所示。

图2-62 香蕉叶斑病

1.煤纹病(①病叶②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灰纹病 3.褐缘灰斑病

表3 香蕉叶斑病症状及危害

(2)病原 褐缘灰斑病菌的病原菌(Cercospora musae Zimm.)是一种真菌,称为香蕉尾孢菌。分生孢梗褐色,丛生。分生孢子棍棒状、无色、有分隔。灰纹病病原菌(Co-rdana musae(Zimm.)Hohn.)是一种真菌,称为香蕉暗双胞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双胞或单胞、无色、短西瓜子形。煤纹病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 forulosum(Syd.)]是一种真菌,称为簇生长蠕孢菌,分生孢子梗褐色,有分隔,分生孢子淡墨绿色,有3~12个分隔。

(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主病斑或病株残体上越冬。叶斑病的初侵染源来自田间病叶。春季,越冬的病原菌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每年4~5月初见发病,6~7月高温多雨季节病害盛发,9月后病情加重,枯死的叶片骤增。发病严重程度与当年的降雨量、雾露天数关系密切;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蕉园发病严重;矮秆品种的抗病性较差。

(4)防治方法 ①每年立春前清除蕉园的病叶、枯叶并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在香蕉生长期最好每月清除病叶一次。②控制种植密度。矮把品种3000株/公顷,中把品种2250株/公顷,高把品种1800株/公顷。③多施钾肥、磷肥,不偏施氮肥;雨季及时排水,降低蕉园小环境的湿度。④喷药防治。现蕾前一个月起选用25%敌力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特克多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全株喷雾,每隔20~30天喷一次,共喷3~5次,并注意交替用药,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6.香蕉黑星病 黑星病(见图2-63)是蕉类非常见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早衰凋萎;病果外观差,商品价值低,贮运期易腐烂。

图2-63 香蕉黑星病

1.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 2.果实症状 3.叶片症状

(1)症状 感病的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叶面散生许多小黑粒,病害逐步向中、上层叶片发展,导致大量叶片发病(但嫩叶很少发病)。挂果后,青绿色的果皮逐渐出现许多小黑粒,果穗向外一侧发病多于内侧,严重时穗轴及蕉果内侧也集生大量微小黑粒。果实成熟时,在小黑粒的周缘会形成褐色的晕斑,后期晕斑部分的组织腐烂下陷,小黑粒的突起更为明显。

(2)病原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称香蕉大茎点霉的真菌[Macrophoma musae(Cooke)Berl.et Vogl.]属半知菌。分生孢子器半内生于叶片组织中,褐色。圆锥形,无色,单胞。少双胞。孢子成熟后在有水时从孔口涌出。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有病的蕉树上越冬。初侵染源来自田间的病叶及病果,分生孢子随雨水和气流传播。每年春雨季节,成熟的分生孢子器喷溅出大量分生孢子,感染叶片及果实使之发病。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雨后或雨季发生严重,在高温高湿下,苞片脱落后的幼果很容易感病。高肥、密植的蕉园多病;挂果后期最易感病;香蕉比粉蕉、大蕉易感病。

(4)防治方法 ①注意田间卫生,减少初侵染源(参照香蕉叶斑病)。②断蕾后套袋护果。袋的规格为长80~120厘米,宽50厘米,厚0.3~0.4毫米的蓝色聚乙烯薄膜袋,袋身打小孔,以便夏天散热。具体做法是将果穗套入袋内,上端紧扎在果穗的基础部,下部开口透气。套袋能阻止病菌随雨水转移到果实,并有一定的防寒作用,但盛夏期间容易引起果实灼伤。③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灭病威胶悬剂600~800倍液喷雾叶片及果实,尤其应在果实断蕾后套袋前喷果为佳。

香蕉病毒(香蕉病毒感染事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6680.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7:19
下一篇 2022年11月23日 下午7:47

相关推荐

  • 升级兰的养殖方法 升级兰怎么养殖

      1、升级兰即龙血树,百合科龙血树属。龙血树性喜高温多湿,喜光,光照充足,叶片色彩艳丽。   不耐寒,冬季温度约15C,最低温度5~10C。      2、温度过低,因根系吸水不足,叶尖及叶缘会出现黄褐色斑块,喜疏松、排水良好、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3、春夏秋三季,是龙血树生长的旺盛季节,这段时间,莳养者必须充分满足它对水分、养分、温度和需要,使之健壮生长…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6日
    00
  • 六国复合肥的各个含量是多少钱(六国三安复合肥价格)

    复合肥一个含量多少钱怎么算 复合肥一个含量2元。以尿素为例,一吨是2000元,1袋100斤就是100元,尿素的氮素含量是46,就是100元买了46氮,每个氮就是2元。是复合肥45的含量,现在改成44个含量,氮从15变成了14,那么就是缺一个氮。就是2元。 六国牌BB掺混肥玉米专用氮磷钾50个含量的多少钱对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从资料上查看了一下。各种化肥的大…

    肥料资讯 2022年12月27日
    00
  • 中微量元素肥料价格多少(中量元素肥料价格是多少钱一吨)

    中微量元素类肥料的作用肥知多少 微量元素类肥料的作用 微量元素是指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但相对来说是少量的元素,主要有铁、铜、锌、锰、钼、硼等。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他们在植株内往往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和不可代替的。因此,当作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时,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绝收…

    肥料资讯 2023年1月4日
    00
  • 有机肥厂5方干粪运输车 有机粪肥价格

    1平方干鸡粪有机肥大概有多少斤 一方干鸡粪有机肥大概600斤左右(含水量有很大差异)。 干鸡粪有机肥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鸡粪洒在土地上,会产生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壮苗生果,能够促进作物的高产量。 第二:能够降解农药化肥的残留物质,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 第三:形成“菌根菌,增强根系活力,加大吸收面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克服瓜菜重茬病,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15日
    00
  • 好品牌赋能好产品“齐鲁粮油”推动粮油企业品种培优品质更优

      记者 王颖颖   “齐鲁粮油”连续三年入选“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2022年,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上,“齐鲁粮油”公共品牌价值荣登“产业集聚区区域品牌”榜首;“中国好粮油”产品名单中,山东入选的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2022年、2022年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20家粮油加工企业的产品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   自2…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1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