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分为几种?
洪涝: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1.洪水:是指大雨、暴雨,由于降雨量过多会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从而导致重大灾害,如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2.涝害:就是指雨水过多或降水过于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3.湿害:是指在洪水、涝害过后,由于农田没有进行及时排水或排水不良致使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进而使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在我国,洪涝灾害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集中于一些江河流域,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都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夏涝是我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而秋涝则是多由台风雨造成,它主要发东南沿海和华南地区发生。
什么是涝害?
涝害多发生在沿江、沿河两岸和湖泊洼地等稻田。主要由于雨季雨水过多,或遇台风暴雨强度大,造成江河上游洪水猛发,中、下游又受潮汛影响,平原水网径流汇集,退水迟缓,淹浸稻田,使水稻呼吸作用受抑制而引起的生理障碍;或由于洪水流速快,夹带被冲刷的泥沙,造成稻株为泥沙埋没、折断、倒伏等直接机械伤害,以及器官损伤,诱导病菌侵袭危害等而引起。其中以没水受害的影响最大、危害最重。
怎样的灾害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洪水是指河、湖、海所含的水体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洪水常常会威胁沿河、滨湖、近海地区的安全,甚至造成淹没灾害。洪水可分为雨洪水、山洪、泥石流、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湖泊洪水、天文潮、风潮、海啸等。涝害是指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而造成农田积水成灾。湿害指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第一,是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第二,是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
洪涝灾害的起因是什么呢?如何预防洪涝?
一 、涝害的影响因素
1、天气形势:副热带高压外围冷暖空气交汇相持的锋面附近和沿海台风登陆时常带来大暴雨造成水灾。台风深人内陆减弱为低气压后仍可形成特大暴雨。
2、地形:迎风坡山前平原是多雨带,汇水面积大而出口小的扇形平原下游排水不畅易积涝,山前冲积扇缘洼地和沿江平原低地,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易发生湿害和沥涝。
3、土壤质地和结构:黏土和存在坚实犁底层或夹有不透水层的土壤易积水成涝。
4、技术因素:在低洼或黏性土壤上种植不耐湿涝作物,水田和旱地相间使地下水位抬升,都可能人为加重涝害。
5、作物种类与发育期:水生作物最为耐涝,谷子等耐旱作物较不耐涝,玉米吐丝期最为耐涝,但苗期极不耐涝。
6、社会因素:人们盲目在山区伐木垦荒导致水土流失加重;人类在湖区库区围垦,削弱水体调蓄功能;水利设施多年失修废弃等都可能加重涝害。
二、 洪涝的防御与减灾对策
1、防御大江大河洪涝:制定防洪规划和设防标准,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和基础建设,建立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防洪、拦蓄、疏浚、排涝等重大水利工程,多方集资开展洪水保险。加强河道整治,堤防建设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可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灾害的机
2、山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多植树、多绿化,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不乱砍乱伐,从根源上预防洪涝灾害的发生。
3、开展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提高排涝和耐涝能力。
4、调整农业结构,选用耐涝和适应多雨环境的作物品种。
以上是关于洪涝灾害起因的一些介绍,以及如何去预防洪灾的一些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欢迎补充。
怎么形成涝灾及涝灾的特点是怎么样的?
什么是涝灾?洪灾就是由于本地降水过多,地面径流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积水超过作物耐淹能力,造成农业减产的灾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的原因是,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相继排出,造成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系部呼吸困难,并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
涝灾的分类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可分为洪水、涝害、湿害。
(1)洪水:大雨、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业设施等。
(2)涝害:雨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或返浆水过多造成农田积水成灾。
(3)湿害:洪水、涝害过后排水不良,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缺氧而成灾。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的中下游地区。四季都可能发生。
春涝,主要发生在华南、长江中下游、沿海地区。
夏涝,是我国的主要涝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东南沿海、黄淮平原。
秋涝,多为台风雨造成,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和华南。
洪涝的成因
洪涝灾害具有双重属性,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经济经济属性。它的形成必须具备2方面条件:①自然条件。洪水是形成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只有当洪水自然变异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才可能出现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有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②社会经济条件。只有当洪水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才能成灾。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往往是江河中下游地区,而中下游地区因其水源丰富、土地平坦又常常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
洪涝的特点从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来看,洪涝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可重复性。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乎全部都发生在夏季,并且成因也基本上相同,而在黄河流域则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洪涝灾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普遍性。洪涝灾害不仅对社会有害,甚至能够严重危害相邻流域,造成水系变迁。并且,在不同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山区、滨海、河流入海口、河流中下游以及冰川周边地区等。
洪涝仍具有可防御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水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可以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