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国柱”这个官职吗?
柱国
古代官名。柱国,又称上柱国,中国古代官名。战国楚置,时立覆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北魏置“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亦作国都名或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历史上的柱国是什么官职?八柱国指的都是谁呢?
帝知人善任使,从谏如顺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获囚俘,释而用之;及河桥之役,以充战士,皆得其死力。诸将出征,授以方略,无不制胜。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云。
——令狐德棻评价八柱国之一的宇文泰
01.总述
据《魏晋南北朝史》记载,所谓八柱国,指的是西魏时期的八位大将军。他们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那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咱以最具代表性的宇文泰为例,他的官职很长,有26个字。什么太师啦,柱国大将军啦之类的一大堆。
但其中最具威慑力的还是“都督中外诸军事”。说白了,他就是西魏的二把手,出将入相的存在。其他人,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综上所述,八柱国,就是八个超级有实力的“三军总司令”。下面,咱就从多个角度,谈谈这八柱国。
虎少倜傥有大志,好读书而不存章句,尤善射,轻财重义,雅尚名节。
——王钦若等在《册府元龟》中评价八柱国之一的李虎
02.关于八柱国的那些事儿
据裴松之的《襄阳记》记载,早在北魏孝庄帝时期,尔朱荣就因有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但很快就废止了。到了魏文帝时期,宇文泰和元欣,分别掌握了最高军权,其他六人,分别掌握一队禁旅,其地位稍逊于宇文泰和元欣。
据清代华广生的《白雪遗音》记载,大概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以这八个柱国大将军为代表的新的门阀士族逐渐壮大,也就是所谓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翦伯赞先生认为,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创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三帝国,即北魏-西魏-北周-隋-唐。
风宇高旷,独秀生人,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谟长策,道著于弼谐;纬义经仁,事深于拯济。方当宣风廊庙,亮采台阶,而世属艰危,功高弗赏。眷言令范,事切于心。
——杨坚评价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
03.八柱国中的代表人物——宇文泰
最后,咱来介绍一下八柱国中的代表人物——宇文泰。据《南北朝史》记载,此人乃是鲜卑人,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凭着杀伐决断的个人谋略,统一了关陇地区,并最终建立了西魏。据史料记载,宇文泰在位期间,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而且还建立了府兵制,为以后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另外,据史料记载,这以八柱国为代表的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直到武则天时期才算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古代的柱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头衔?
在古代,官员等级是很明确化的,柱国是一个古代的官名,也被人叫成上柱国。柱国不是谁都能当的,主要还是一些武将当职。特别是把那些上战场杀了敌方将领立了大功的才能有机会被封为为上柱国。朱荣被杀后此官遂废。亦作国都名或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柱国算起来是属于二品官的,级别可比丞相还高。
柱国这个职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后来魏孝庄帝时期,有一将军名为朱荣,因为立了翊戴之功,所以被帝王官封为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之上,但是后来这个职位因为一些事被废除了。后来到了魏文帝时候,为了奖励宇文泰的建中兴之业的功劳,才又重新把这个职位搬来,封了这个官职。能在这个职位上任职的人,都是有能力,又对国家有建功立业的大功劳的人。因此,这个官职可以说是至关重要。
上柱国这个职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的楚国,应该说是和令尹一般等级的官职,但是它的职务却与令尹不同,上柱国是只领兵不管政。而且后世朝代很多都有柱国、上柱国这些职,但更多的时候这个柱国只是一种荣誉职位,这些人手里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就是到了隋唐的时候,上柱国的地位即使是仅次于三公爵位,但是也是有职无权的荣誉性质的高官,只是享受的高俸禄。
归结一下,柱国这个职位就是一个听得好看却没有什么实权的傀儡职位。
柱国是什么官职
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汉废,五代复立为将军名号
唐以后正式确立隋朝的六部制度,兵权归中央机构,”上柱国”逐渐成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战国时楚国设置,为统率武装部队之官,或称“上柱国”,其地位略次于“令尹”。两汉废。北魏、西魏时设“柱国大将…北周时增置“上柱国大将军”,隋代有“上柱国”、“柱国”,以封勋臣。唐以后作为勋官的称号;“上柱国”
《会典》称正一品阶勋云加授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疑止为赠设耳。李韩公、徐魏公、常鄂公初俱带“上柱国”,然阶不过银青荣禄大夫。盖因元之旧,官未定也。后常公物故,二公俱改“左柱国”。近夏少师言独得“上柱”,为一时旷典。然在隋初为从一品勋,而唐则四,实不为异也。乙丑年,加严嵩,辞以人臣无“上”,则夏公此官,固骖乘之祸耳。乙丑,少师徐阶以十五年满加,固辞。辛巳,少师张居正亦以十五年满加,亦辞,后卒以为赠。今按:“上柱国”一人,夏言;曾“上柱国”一人,张居正。
北周八柱国的柱国是个什么官
柱国,军事武装的高级统帅,为统率武装部队之官,或称“上柱国”,其地位略次于“令尹”。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
北周八国柱,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
“八柱国”是哪八人?为什么叫“柱国”?
我们先来说一下“柱国”的由来,最开始,柱国是国都的意思,根据《战国策》所载:安邑是魏的柱国,晋阳是赵的柱国,鄢郢是楚国的柱国。后来就变成了,保卫国都的武将,战国楚国、赵国都有设置,是职位最高的武将,地位次于令尹,也就是次于丞相。
到了魏晋南北朝,柱国就是柱国大将军的简称,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北魏,西魏都有设置,地位高于丞相,西魏时期就任命了八个柱国,史称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元欣。
宇文泰,鲜卑人,字黑獭,原是北魏将领,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不和,所以就跑到西安投降宇文泰,十二月,宇文泰杀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建立西魏,自此宇文泰控制西魏长达二十几年,宇文泰死于公元556年。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在堂哥宇文护的帮助下逼迫西魏恭帝禅让,建立了北周,宇文泰被追封为北周文帝。
李虎,唐国公,陇西成纪人(甘肃秦安),赐姓大野氏,死于公元551年,他的儿子叫李昞,他的孙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虎被追封为唐景皇帝,庙号为唐太祖。
李弼,赵国公,辽东襄平人(辽宁辽阳),原来是尔朱天光的部将,后投靠宇文泰,死于公元557年,追封为魏国公,他有一个曾孙叫李密,是隋唐时期瓦岗寨的首领。
赵贵,楚国公,天水南安人(甘肃天水),原来是尔朱荣的部将,后投靠宇文泰,公元557年,因为不满宇文护专权,与独孤信联合打算铲除宇文护,失败被杀。
于谨,鲜卑人,燕国公,本来跟着尔朱天光跟高欢作战,失败之后投靠宇文泰,率军灭掉南梁,杀死了梁元帝(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死于公元568年。
独孤信,鲜卑人,卫国公,大女儿嫁给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儿嫁给李渊之父李昞,七女儿嫁给隋文帝杨坚,与赵贵一起在公元557年被宇文护杀害。
侯莫陈崇,鲜卑人,梁国公,北魏宗室,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哥哥,
公元563年,侯莫陈崇被宇文护杀害。
元欣,鲜卑人,大丞相,北魏宗室,广陵王元羽的儿子,北魏节闵帝元恭的哥哥,死于公元566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