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发分别一张稷和黍的图片,并标志出来
稷和黍是同一种植物,下面是稷的详细介绍以及图片。
稷是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秆粗壮,直立,高可达120厘米,节密被髭毛,叶鞘松弛,叶舌膜质,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
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小穗卵状椭圆形,颖纸质,无毛,第一颖正三角形,第二颖与小穗等长,第一外稃形似第二颖,第二外稃背部圆形,平滑,鳞被较发育,种脐点状,黑色。7-10月开花结果。
扩展资料:
稷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播种的时间最好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和每年秋季的八月底到九月初,这段时间的温度基本上是十五到二十五度左右,期间雨水和光照都比较充足,最适合生长。
播种方式有三种,可以采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地中将种子均匀的撒下去然后用耙子将种子压入土地,最后可以盖上一层薄膜或者是枯草、草木灰都可以。
常用的是进行条播,这样既能保证田间稷的合理密度以及稷的产量,同时也方便后期的一个田间管理。
第三种就是穴播,需要按照每行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每株间隔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属于精耕细作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稷
黍和粟的区别
黍类是禾本科一类种子形小的饲料作物和谷物。亚洲或非洲可能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栽培。一般株高0.3至1.3米(珍珠黍可高达1.5至3米)。
穗状或总状花序,也有圆锥花序。除珍珠黍外,种子脱粒后谷壳不脱落,去皮后常呈奶油白色。黍类味浓,不能制膨松面包,主要用于小面包干及做粥或饭。世界年产量约3000吨,主要生产国是印度、中国、尼日利亚和俄罗斯。
黍的图片为:
粟,就是谷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数千年前中国、日本、东印度诸岛即有栽培,依考据推论原产地可能在中国大陆。
为单子叶植物,株高约60~120公分,茎细直,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形,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性,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子实极小,径约0.1公分。
如图:
一种谷物,闽南饶平人叫做“黍仔”,求教学名
黍
黍,shǔ,从禾从雨。亦称“稷”、“糜(méi)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
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
黍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黍子是什么啊
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一年生栽培作物,民间称为“黍子”、“黍谷”,有的地方因为多用黍米酿酒,又称为“酒米”。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其形态特征与糜子相似,子实有黄、白、红、紫等颜色。籽粒脱壳即成黍米,呈金黄色,具有粘性,又称黄米、软米。
扩展资料:
黍子营养特征:大黄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米面等大部分粮谷类。当然它的蛋白质组成依然逃不掉缺乏赖氨酸这种谷类的先天不足。大黄米的铁、锌、钾、维生素B1的含量是我们常吃的白米白面的好几倍。
北方蒸年糕时,常选用甜红薯和大黄米掺和在一起,红薯香甜,大黄米软糯,无需加糖,就能成就黄灿灿香喷喷的“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黍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稻黍稷麦菽,你吃过这些食物吗?
现在农村还有人种植糜子的吗?怎样种植糜子?
有。
首先要选好糜子的种子,在选种过程中,最好选用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应种植适合当地环境,尤其是土壤的种子。而且播种前最好用增产灵浸种,以增加产量。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淘汰质量不好的种子,也就是人们口中的老种子。然后,就是小米种植地的选择。然而,由于黍子具有其他作物所不具备的抗寒性。因此,糜子的种植地点非常适合在北方广阔的土地上种植。对于糜子来说,它的适应性很强,即使在盐碱地上也能很好的种植。所以会有很多种种植户,在土质好的土地上种植玉米、高粱等作物,当他们发现旁边有一块质量差的土地时,就会在上面种植糜子,以求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益。
至于糜子本身所要求的环境,最好是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方,还要考虑后期收获时的运输问题。所以,要有良好的交通能力,也就是说,要靠近马路。此外,对糜子生长期间的管理也很重要。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糜子适合长期播种。它的生长期短,所以这个过程不是很难。而且对于种植者来说,糜子有这样一种属性,是其他作物所没有的。但在此期间,应注意糜子的施肥、除草和灌溉。当然,为了让糜子长得更好,最好的办法是混合各种肥料,增加它的营养。
糜子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是山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重要抗旱作物。山西北部、西北部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无霜期短,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少。糜子在这些地区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和区域优势,在当地旱作农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黍”和“稷”有什么区别?
是两种米,黍是黄米,稷是高粱,他们都属于六谷。黍粘,稷不粘。糯米;稷,谷物名。别称粢、穄、糜。古今著录,所述形态不同。汉以后误以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新版《辞源》对“稷”的释义尽管与新版《辞海》同样需要商榷,但与1949年以前齐思和时代的旧版本相比,删除了“稷即高粱”的内容,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黍[shǔ]: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煮熟后有黏性。是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古代用黍百颗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叫黍尺。黍可以酿酒、做糕等。如图:
粟 [jì]:俗称小米。古代的粟是黍、稷之类粮食的总称。粟的粮食古农书称为粱,糯性粟为秫。甲骨文“禾”即指粟。后来人们把一种比较细的梁叫做粟,北方人把粟米叫做小米。简单区分为:穗大、毛长并且粒粗的是梁,穗小、毛短并且粒细的是粟。苗和茅草相似。粟现在还在种植。如图:
“稷”在古书上指过三种谷物。一是指“粟”,脱粒后是小米。《尔雅·释草》中提到“稷”,孙炎注解说:“稷,粟也。”二是指“黍类不黏者”。《本草纲目》中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三是指高粱。清人王念孙说:“稷,今人谓之高粱。” 黍指的是黄米。玉米在明朝传入中国后,也有人将黍指代玉米。 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小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