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简谱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简谱如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由邬大为、魏宝贵填词,石铁源谱曲,蒋大为演唱的一首歌曲,收录在专辑《一人一首成名曲(原人原唱系列1)》中,于2002年1月发行。
歌曲赏析
这首经典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由著名词作家邬大为、魏宝贵作词,作曲家铁源作曲,唱出了军民之间的深厚情意,先后六次出现在了春晚的舞台上,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用他那嘹亮的歌声感动了几代人。
经过多次修改,邬大为与魏宝贵、铁源一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完成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歌曲意境中那种无比温暖的春天氛围,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走向繁荣的文艺标志。
《十五的月亮》原唱是谁?
1984后的秋,那年我从师范学院的自学辅导班下课回家,打开电视。电视里正播中秋晚会《但愿共婵娟》。柳培德弹着吉它,自弹自唱了一首歌曲《十五的月亮》,柳培德在演唱这首歌时声情并茂,很好的诠释了这首歌的意境。那份夜晚的宁静,那份浓浓的思念,那份士兵的柔情都表现在歌曲里面了。
1985的春节联欢晚会,尽管那届“春晚”并不成功。但由柳培德和董文华在晚会上再一次演唱这首歌曲,虽然柳培德并没有董文华唱的那么明亮,深情,但做为演唱第一人,我觉得更适合表达在十五的夜晚战士的怀乡之情,怀亲之情。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十五的月亮》的走红,更多的是这首作品在词曲方面对军人思乡的情怀刻画到极致。特别在当时的中国,在那个连收录机都成为奢侈品的年代,军人们只能通过收录机收听广播,而这首歌的出现无疑唱出了千万军人的心声。而关于这首歌的影响力,随后因为“春晚”的关系,不只是在军人、部队间,在广大人民群众队伍中也得到了传唱,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金曲。
《十五的月亮》这首歌的诞生纯粹出自一个偶然的机会。1984年4月,《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了一个创作组,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北省高碑店某部队体验生活。作曲家铁源、北京军区词作家石祥、总政歌舞团作曲家徐锡宜等人。这天,创作组与这个部队的官兵共同召开“连队战士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座谈会,一位连长在发言时说:“现在官兵唱的歌不少,但反映军人妻子的歌却没有,干脆,你们就给我们写一首赞美军人妻子的歌吧。”话还没有说完,大家就笑了起来。这位连长严肃地说:“笑啥子嘛?我说的是真心话!”原来,这位连长是四川人,他的妻子还没有随军,妻子不仅在家乡种田和抚养孩子,而且还要常年照顾年迈的婆婆、公公。这位连长的一席话,给创作组的成员很大启迪。
石祥回到住处后,顾不上休息,当天就写出了《十五的月亮》的歌词:“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铁源和徐锡宜谱了曲。其实,最初这首歌是由歌唱家董振厚演唱的。后来,董振厚因病去世。而由董文华唱红。也成就了年轻的董文华。因为这首歌是赞美军人妻子的,歌词是这样写的“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可能是董文华是女的关系,把这首男歌女唱。歌词也改为:“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一经发动,“你”变成了“我”,极大的削弱了主题,军人对妻子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给人一种军人妻子不谦逊的感觉。削弱了军嫂在军人心中善良贤惠的美好形象。
25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在重新演唱这首歌的时候,希望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按照最初的歌词来演唱“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以达到赞美军人妻子的意境。也能表现出军人对家乡对妻子的思念。
沈航校歌谁作曲
沈航校歌谁作曲
铁源为沈航校歌《梦圆长天》谱的曲,旋律优美、节奏有力,唱起来精神振奋。
相关信息
铁源沈阳军区的作曲家为《西部之恋》、《十五的月亮》谱曲。
《十五的月亮》
填词:石祥
谱曲:石铁源,徐锡宜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我(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有我(你)的甘甜,也有你(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有你(我)的一半也有我(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我(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你(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我(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你(我)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祖国昌盛有你(我)的贡献,也有我(你)的贡献;
万家团圆,是你(我)的心愿也是我(你)的心愿。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经典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传唱了几十年,歌词中“桃花盛开的地方”指的是宁波奉化溪口。
2015年4月29日,在央视综艺频道《非常6+1》特别节目《非常星发布》中,蒋大为讲述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背后的故事。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创作灵感源于词作者与一位驻守边疆小战士的对话。蒋大为在节目中透露了他新近获得的准确消息:当年的“小战士”是奉化溪口人。蒋大为老师在与笔者短信交流中再次证实了他在央视节目中的讲述。
扩展资料: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创作背景
1969年寒冬,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不久,沈阳前进歌舞团的创作员邬大为与魏宝贵到中苏边境珍宝岛前线体验生活。在采访战士时突发灵感,可是当时由于“文革”的文艺专制,无法创作此类抒情歌曲。
直至1980年,铁源和邬大为等人到辽宁丹东的一支边防部队采风,正赶河口地区桃花盛开,铁源与边防战士一起巡逻在桃林旁,不禁被这满树桃花给陶醉了,他们很快就写出了歌词,创作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词。
歌词由铁源谱曲,铁源刚开始谱的曲调有点邓丽君的风格,邬大为还曾表扬他“解放思想”,但之后,铁源把自己的创作推翻了,他感觉那样缺乏阳刚之气,不适合战士歌唱。铁源开始想把曲子改成蒙古族民歌的风格,后来,铁源想到自己的家乡大连有桃花,于是在歌中添加了辽东曲调,最后定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_《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原来说的是宁波奉化溪口
十五的月亮表达了什么情感
《十五的月亮》表达了边关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妻儿的思念。
《十五的月亮》可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为8小节,均为两个乐句。第一部分的8小节,音调采用了北方民间音调的素材,简洁流畅,委婉动人,寓情于景表达了边关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妻儿的思念。
紧接着的8小节:“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我在边疆站岗值班”,用宣叙的音调叙述了明媚的月夜夫妻二人的不同境遇,在对照中将“家乡”与“边关”、“妻子”和“丈夫”巧妙地联为一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84年的一天,作词人石祥到河北省与部队官兵座谈“战士喜欢什么样的歌曲”时,一位连长希望他创作一首歌唱军人妻子的歌曲。起初石祥对如何称呼军嫂感到犯难,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人”又太时髦;
直到晚上快熄灯的时候,他推开窗子想开阔一下思路时,一眼望见明月,便想起了苏轼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于是石祥便用“你”、“我”解决了人称难题,有感而发,很快写完了《十五的月亮》的歌词。
之后某天,在石祥晨练时,偶遇作曲人铁源,便兴致冲冲地把歌词背给了铁源听,铁源听后也拍手称赞,并希望为该曲作曲。铁源回到房间后,两天内便创作出了该曲的曲谱,之后铁源请作曲人徐锡宜对曲谱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