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有哪些?用什么药防治?
黄瓜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蔓枯病等。
霜霉病防治方法:发病前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预防。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_克_溶性液剂800倍液及时防治,每7天1次,连续2~3次。
白粉病防治方法:必病初期_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_72%农用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0%噻菌酮500~600倍液交替防治,每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
蔓枯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交替防治,每5~7天防治1次,连续3~4次。也可将甲基托布津与杀毒矾各50%调成糊状,用毛笔涂抹于病部,效果良好。
黄瓜病虫害有哪些
;
回答
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细菌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霜霉病可选用普力克、安克、灭克、抑快净、霜脲锰锌、阿米西达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防治霜霉病时,还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一般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能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一、黄瓜病虫害有哪些
1、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细菌角斑病、根结线虫、白粉虱。霜霉病发病症状为叶背面有水浸状、多角形病斑、病斑上有灰霉层,可选用普力克、安克、灭克、抑快净、霜脲锰锌、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等药物进行治疗,在防治霜霉病时,要注意细菌性角斑病的同时发生,可以在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中,加入防治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
2、灰霉病为害瓜条多先侵染败落的花,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后,再进一步侵染到幼瓜,被害小瓜萎缩腐烂,迅速变软,其上密生灰白色霉层。保护地内发病初期可选用10%的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次每亩250克,熏3-4小时,也可用2.5%适乐适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1500倍液,或25%阿西米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50%利霉康500倍液,每6-7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3-4次,要求药液喷到花及幼瓜上。在始花期沾花时加入0.1%用量的25%适乐时可湿性粉剂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沾花或喷花效果明显。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1、白粉病
在定植前可以按照每亩硫磺粉1.8公斤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个昼夜,可能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定植或播种。在黄瓜的生长期间,硫磺粉可以减量一半,时间减为一夜即可,隔5-7天再熏一次,效果更好。当田间发生病株时,要及时的喷药防治,可以选用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加收米4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等,每隔5-7天喷一次,并与农药交替进行使用。在喷药时,不能忽略对地面的喷撒。
2、病毒病
育苗时使用遮阳网遮光、降温,远离所有的带病作物。在移栽后立即用“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进行喷雾和灌根,促苗防病。发病的初期可用20%病毒A500液或20%毒克星5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
3、细菌角斑病
发病初期喷新植霉素5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以上药剂可以交替的使用,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容易导致药害,一般不能超过3次。在喷药前需要仔细的喷在叶片的正面和背面,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4、根结线虫
发生病害时对土壤进行消毒,种植前结合深翻亩施用石灰氮80公斤,土壤每亩用米乐尔3%颗粒剂4-6千克,或用1.8%虫螨克乳油每平方米1-1.5毫升兑水6升消毒,拌干细土50千克撒施;生长期再用1.8%虫螨克乳油1000-1500倍液灌根1-2次,每次间隔10-15天。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的病残株,集中深埋或烧毁,可以用沤肥。另外每亩施用两吨沼渣可以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蔬菜采收结束后种一茬水稻,防治效果更好。
5、白粉虱
植株要尽量避免混栽,特别是黄瓜、菜豆、西红柿不能混栽。调整生产茬口也是有效的方法,即头茬安排甜椒、芹菜等白粉虱为害轻的蔬菜,下茬再种黄瓜、番茄。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可以采用摘除老叶并烧毁的方法。在温室里设置黄板可以有效的防治白粉虱。用背负式机动发烟器把2.5%戊菊酯(杀灭菊酯)或1%溴氰菊酯油剂雾化成雾滴,悬浮在空气中杀灭成虫效果很好。可用2.5%溴氰菊酯,或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用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隔6-7天1次,连续防治3次。还可用烟雾剂进行熏蒸,连续2-3次。
黄瓜的主要病害有哪些?如何防治?
(1)黄瓜霜霉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浸状黄色小斑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至深褐色。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病情由植株下部逐渐向上蔓延,茎、卷须、花梗等均能发病。严重时,病斑连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植株,采用地膜覆盖,合理浇水,加强放风管理,控制田间温、湿度,特别要防止叶片结露或产生水滴。设施栽培可采用高温闷棚法控制发病,具体做法是:在霜霉病发生初期,于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至45℃,维持恒温2小时,隔7~10天再处理1次,闷棚前须浇透水,闷棚后须大放风。
发病初期,选用8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20~25克/亩,或52.2%霜脲氰·恶唑菌铜可湿性粉剂60克/亩,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设施内可用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或烟雾剂熏治。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2)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叶面产生圆形白粉斑,后逐渐扩大到叶片正、背面和茎蔓上,病斑连成片,整叶布满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有时病斑上产生小黑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设施内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发病初期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20~40毫升/亩,或25%嘧菌酯悬浮剂30~5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7~10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3)黄瓜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瓜条侵入。花和幼瓜的蒂部初为水浸状,逐渐软化,表面密生灰绿色霉,致果实萎缩、腐烂,有时长出黑色菌核。叶片被害一般由落在叶面的病花引起,并形成大型的枯斑,近圆形至不整齐形,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和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腐烂。
防治方法:加强通风散湿;清除病株残体,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及病花;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50克/亩,或40%略霉胺可湿性粉剂57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4)细菌性角斑病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渐变淡褐色,背面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后期病斑中部干枯脆裂,形成穿孔。潮湿时病斑上溢出白色或乳白色菌脓,不同于霜霉病。果实和茎上染病,初期也呈水浸状,严重时溃疡或裂口,溢出菌液,病斑干枯后呈乳白色,中部多生裂纹。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1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小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设施栽培时采取地膜覆盖、膜下浇水、小水勤浇等灌溉措施,并进行合理放风,降低棚内湿度;发病初期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克/亩,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200克/亩,对水喷雾。间隔6~7天,视病情防治2~3次。注意在采收前10~15天不要用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