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黄化病怎么防治?
黄化病又叫缺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土中的铁元素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铁,因而不能被花卉吸收,或是土中缺乏铁元素所致。黄化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叶片全部变成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局部坏死而呈现褐色。
但花卉枝叶发黄并不一定就患黄化病,很多因素(如缺光、长时间渍积,缺少氮、镁、硫、锰、铜元素等)都会造成枝叶泛黄。可用如下方法诊断盆花是否患黄化病:称取1克硫酸亚铁,将其溶解在200毫升水中,放入一枚铁钉并加入一滴浓硫酸(以防硫酸亚铁被氧化变质)。将配好的硫酸亚铁溶液倒入棕色瓶中密封保存。使用时,蘸些硫酸亚铁溶液涂在患病花卉的一枚叶片上,10天后观察,如果该叶片颜色转绿,则说明患有黄化病,应及时治疗。
黄化病的防治方法:
施用全元素复混花肥,酸性培养土。
用雨水或雪浇花。
花卉生长期每半个月叶面喷施一次0.2%的硫酸亚铁溶液或浇一次矾肥水,最好两者交替使用。
杜鹃花的黄化病有哪些症状?
黄化病又称黄叶病,是杜鹃花栽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植株发生黄化病时,叶片逐渐由绿变黄,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直至死亡。气温忽高忽低变化剧烈,或光照不足,盆土状况不良、营养元素缺乏等也会引起黄化病发生。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1)碱性黄化:主要由盆土过碱或长期浇灌偏碱的水而引起。盆土中碱性增强,会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导致植株缺铁、缺氮,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使叶片黄化。叶片黄化后自下而上逐渐脱落,严重时只剩嫩枝梢部的幼叶,对生长有很大影响。这在水土趋碱性地区尤为多见。对此,应首先对水进行酸化处理,消除盆土碱性,盆中也可施硫酸亚铁,注意不能施得太多,等恢复正常以后,再更新酸性土,保持土壤pH:5~6,并常年浇灌弱酸性水。
(2)缺铁黄化:杜鹃花对铁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时,会影响杜鹃花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由绿变黄,伴随分枝少、叶狭不展且生长缓慢等现象发生(见彩图)。防治方法:可用少许硫酸亚铁撒入盆中,每次用量1~2克,浇水后溶解于土中,也可喷施1%~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便会逐渐好转。
(3)综合黄化:黄化病除缺铁、碱性以外,多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如土质渗水性差、浇水过频、盆内积水现象严重,或光照不足、冷热剧变以及追肥过量等,尤以大水大肥引起的黄化更为常见。植株表现为生长迟滞,分枝少且细弱,叶片薄而色黄,逐渐脱落或突然大量落叶。防治方法:在弄清病因以后采取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改善盆土的通透性,增强根系的呼吸及吸收能力,适当增加光照与通风等。
花卉黄化病要怎样防治?
花卉黄化病又叫缺绿病。此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多发生于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盆土中的铁元素在碱性土中变成不溶性铁,因而不能被花卉吸收,或是土中缺乏铁元素所致。黄化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叶片全部变成黄白色,尤以新叶表现的最为明显,严重时局部坏死而呈现褐色。
但花卉枝叶发黄并不一定就患黄化病,很多因素(如缺光、长时间渍积,缺少氮、镁、硫、锰、铜元素等)都会造成枝叶泛黄。可用如下方法诊断盆花是否患黄化病:称取1克硫酸亚铁,将其溶解在200毫升水中,放入一枚铁钉并加入一滴浓硫酸(以防硫酸亚铁被氧化变质)。将配好的硫酸亚铁溶液倒入棕色瓶中密封保存。使用时,蘸些硫酸亚铁溶液涂在患病花卉中的一枚叶片上,10天后观察,如果该叶片颜色转绿,则说明患有黄化病,应及时治疗。
黄化病的症状
黄化病 指的是叶面均匀地变为黄白色,其根据病原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生理性黄化病无传染性,而病理性黄化病有有传染性,病理性黄化病在发生黄化症状时常常伴随丛枝现象(不定芽增生变多成“扫帚状”)发生。
杜鹃花常见病虫害黄化病有什么防治方法?
黄化病,又名缺铁病缺绿病为营养缺乏症,生理性病害
(1)病害症状由于土壤缺铁或偏碱,导致植株叶片变小变薄感病初期叶脉间褪绿,失去光泽,顶端新生小叶变黄白色,最后全叶黄化脱落叶片一旦黄化,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轻者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和观赏价值,重者导致植株死亡
(2)发病原因土壤中缺铁土壤偏碱及水质偏碱都是导致缺铁黄化病的主要原因
(3)防治措施病害出现时,每隔5~7天向叶面喷雾0.3%~0.5%硫酸亚铁水溶液,连续喷3~4次,喷雾最佳时间是傍晚;之后每隔7~10天结合浇水施1次0.2%硫酸亚铁水溶液注意:此水溶液应现配现用,一旦变成棕色后不能施用
果树的黄化病怎么治和有效防治措施
果树的黄化病,主要分生理性黄化病和病理性黄化病。生理性黄化病无传染性,而病理性黄化病具有传染性。需查明果树病因,控制病虫害发生即可恢复。
果树生理性黄化病
该病病因较多,其中较为常见的是缺铁性黄化,多新叶发黄,严重时叶片变褐干枯。此外缺硫、缺氮以及光照过强、浇水过多、低温、干旱等也会引起叶片黄化。此类病害主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等措施解决,一般不需用药。
缺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土壤含盐碱多。在碱性土壤中pH过高,铁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形成缺铁性失绿,因而缺铁性黄化多发少在盐碱地区。
2、土壤有机质过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铁的有效性下降,不能被果树吸收利用。
3、土壤中磷、锰或锌含量过高 不合理施肥,尤其磷肥施用过多也容易引起缺铁。
4、同土质及灌水有关 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及经常灌水的果园发病较重。干旱时由于水分蒸发,表层土壤中含盐量增加,也导致黄化病发生。
防治黄化病的方法
1、改土施肥。在盐碱地定植的果树,每年秋天在行间(或株间)挖沟,将好土和杂草、树叶、秸秆等加上适量的碳酸氢铵和过磷酸钙混合后回填。经过几年的深翻改土,可以使土壤得到改良,还能极大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可有效的防治黄化病的发生。
2、测土施肥。要注意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微肥。
3、叶面喷施铁肥。叶面喷施铁肥是最常用的校正植物缺铁黄化病的高效方法,将含铁营养液喷到叶面上,可与酸性农药混合喷施。根据黄化程度,每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合理灌水。合理的进行灌溉,既要保证果树的正常水分供应,又不能使果园长时间积水,保持果园土壤的良好通透性,可有效防止黄化病的发生。
5、果园耕翻。每年春夏对果园土壤进行耕翻,既可以提高果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还可以改变果树根际周围的土壤养分构成,有利于防止黄化病的发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4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