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纸层析法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定
1、在滤纸条上端边缘约1厘米的中央剪一小孔。
2、将滤纸条平放于洁净的纸上,在距离滤纸下端25px处用铅笔轻画一横线,并在横线的中央画一直径为2mm的小圆圈。
3、用毛细管吸取氨基酸混合液,在滤纸条下端的小圆圈内点样。
4、取干燥大试管,加入被水饱和的酚溶液10ml,注意勿使溶液沾到试管壁上,将试管垂直固定在距滤纸条下端12.5px处穿大头针。从滤纸条上端小孔处穿棉线并左右分开,调节线的高度使滤纸垂直悬于试管内且下湍浸入溶液12.5px,注意勿使点样点浸入溶液中,亦勿使滤纸条接触试管壁。
5、此时即可看到溶剂向上移动,溶剂升到一定高度时,小心将纸条取出,以铅笔标出溶剂上升的前沿。
6、将滤纸条两端,用大头针钉在小木框上,吹干后用喷雾器均匀地喷一层0.2%茚三酮乙醇溶液,然后再将滤纸条吹干,即可看到纸上显出三色点,每个色点代表一种氨基酸。
在层析时,将样品点在距滤纸一端约2~3cm的某一处,该点称为原点;然后在密闭容器中层析溶剂沿滤纸的一个方向进行展层,这样混合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分配,由于分配系数不同,结果它们分布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上。
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其中滤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是固定相,展层用的有机溶溶剂是流动。
扩展资料:
在滤纸纤维上吸附着一层水保持成为固定相,另一部分是能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苯酚或正丁醇作为流动相,它沿着滤纸长的方向向上或向下流动。
氨基酸的亲脂性愈强,则与有机溶剂一起移动的倾向愈大; 氨基酸的亲水性愈强,则被保留在固定相中的趋势愈大。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纸层析法
百度百科-纸层析法
氨基酸的定量分析
就给你找到两种,将就着看吧..你找到了另一种,再告诉我一下
1、化学分析法——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测定, 可以测出样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水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与醛类反应生Schiff碱:α—氨基酸与甲醛反应生成亚甲基亚氨基衍生物
2、分光光度法——茚三酮法
茚三酮是一种能使氨基酸生成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衍生试剂。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经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出的氨基酸与茚三酮混合,经加热反应后,一级胺与之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二级胺与之生成黄色化合物。两种衍生物使用双通道紫外检测器同步检测,检测波长分别为570nm 和436nm。
氨基酸的定性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生物化学上分离、鉴定氨基酸混合物的常用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定。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是用滤纸为支持物,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由上向下移动的,称下行法。将样品点在滤纸上(此点称为原点),进行展层,样品中的各种氨基酸在两相溶剂中不断进行分配。
由于它们的分配系数不同,不同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就不同,于是就将这些氨基酸分离开来,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
引申:
氨基酸的定性鉴别:紫外吸收光谱法
精密称取酪氨酸、色氨酸、苯内氨酸各适量,分别用水制成1ml含20μg(色氨酸)、40μg(酪氨酸)、200μg(苯丙氨酸),在波长230~300nm测定各氨基酸的吸收光谱。 在20种天然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内氨酸,在紫外区最大吸收,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的波长275nm处,色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波长280nm处,同时在波长288nm处有一个肩峰,苯丙氨酸最大的吸收峰在波长258nm处,同时在257nm和264nm处有两个较小的吸收峰。由此可见,这三种氨基酸可以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加以鉴别。
生物化学中茚三酮反应有什么用,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可以定量及定性氨基酸,原理是什么
蛋白质定性方法茚三酮反应 1.范围本方法采用茚三酮试剂与蛋白质中a-氨基酸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值的波长为570nm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蛋白质测定范围0.5 g 50 g 蛋白质 2.原理茚三酮是使氨基酸和多肽显色的重要试剂当茚三酮在弱酸性条件下和-氨基酸反应时氨基酸被氧化分解生成醛放出NH3 和C02 水合茚三酮则变成还原型茚三酮然后还原型茚三酮与NH3 及另一分子茚三酮进一步缩合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值的波长为570nm此反应为一切a-氨基酸所共有反应灵敏因而本法是氨基酸定量测定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最大吸收值的波长在44Onm 多肽和蛋白质虽然具有茚三酮反应但肽链越大灵敏度也越来越差故不宜作定量测定之用在多肽合成中常用来检验有无自由氨基的肽类存在 3 .试剂茚三酮无水乙醇95%乙醇甘氨酸 4.试样制备 4.1 蛋白质溶液箱保存备用 4.2 1mg mL-1的茚三酮乙醇溶液,0.1g 茚三酮溶于100mL 95%乙醇新鲜配置 4.3 5mg mL-1的甘氨酸溶液 5.参考文献 1.陈曾燮刘兢罗丹 编.生物化学实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4.1-6 2.李建武等 合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50-174 3.宁正祥 编.食品成分分析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62-80
列举三种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说明其工作原理。
就给你找到两种,将就着看吧..你找到了另一种,再告诉我一下
1、化学分析法——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用于氨基氮的测定, 可以测出样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其原理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水溶液中,氨基酸的α—氨基与醛类反应生Schiff碱:α—氨基酸与甲醛反应生成亚甲基亚氨基衍生物
2、分光光度法——茚三酮法
茚三酮是一种能使氨基酸生成在可见光区有吸收的衍生试剂。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经阳离子交换柱分离出的氨基酸与茚三酮混合,经加热反应后,一级胺与之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二级胺与之生成黄色化合物。两种衍生物使用双通道紫外检测器同步检测,检测波长分别为570nm 和436nm。
为什么要测定酱油中氨基酸的含量?
酱油中的氨基酸来自于酿造原料中的蛋白质类物质。
一般来说,酱油中的鲜香味就来自氨基酸。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越高,调味时鲜香味越足。所以,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是衡量酱油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我国酱油质量标准规定,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得低于0.2g/100ml,就是为了保证酱油调味时的鲜香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9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