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灭虢(假道灭虢与哪个成语出自同一典故)

假途灭虢的故事

假途灭虢的故事:春秋初期,晋献公为了拓展疆土,决定攻下虢国;但是虢、虞地理相连,晋献公就向虞借道攻虢,让大夫荀息携带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不听从大臣的劝告,答应借道给晋献公,结果晋献公灭了虢国后,乘虞不备,又灭了虞国。

假道灭虢的道理

假道灭虢揭示的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虢国和虞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蝇头小利就舍弃掉唇齿相依的同伴,结果很可能会伤害到自己。这个成语也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假途灭虢的出处

假途灭虢的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假道灭虢(假道灭虢与哪个成语出自同一典故)

假途灭虢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下面是我整理的假途灭虢成语故事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假途灭虢

【拼音】

jiǎ tú miè guó

【释义】

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

【成语示列】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成语故事】

春秋初期,晋献公为实现霸业,积极扩军,拓展疆土。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打虢国,但虞国与虢国相邻,为晋国攻打攻虢国的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便采用大夫荀息的计策,实施各个击破。

于是晋献公派大将里克发兵讨伐虢国,并先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荀息说:“需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带着重礼去借路,虞国就一定会欣然答应。”晋献公说:“你要这两件东西都是宫中传下来的宝贝。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荀息说:“如果他们不借路给我们,就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没有什么好担忧的。”虞公在宫中接见了荀息,他看到宝玉和骏马后,就一口答应了荀息的请求。大臣宫之奇劝说道:“虞国跟虢国唇齿相依,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虞公不听宫之奇的劝阻,借道给了晋军,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

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进一步探清了虢、虞两国的兵力的虚实。

三年后,晋献公亲自统军攻打虢国,声势浩大,志在必得。晋国又故计重演,再次向虞借道。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围困不久,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

晋军班师回朝的途中,路过虞国,晋国把俘获的歌女和抢掠的部分财宝送给虞国,虞国非常高兴,并允许晋国把大军屯扎在都城外,以示款待。有一天,门吏跑来报告说:“晋献公已率军赶到,正在城外等候大王。”虞公急忙乘车到城外欢迎。晋献公约虞公来到箕山狩猎,虞公为了显示自己的排场,把城中的军队全部调出,跟随他去打猎。等他尽兴而归,回到都城门口时,只见城楼上站着一员威风凛凛的大将,定睛一看,原来此人正是晋国大将里克。他乘虞公出猎,城中空虚之机,袭占了虞国的都城。虞公大怒,下令大军攻城,城上箭如雨下,攻城的士兵纷纷中箭倒下。正在此时,晋献公亲率大军赶来,把虞公和他的军队团团包围在城下,大将里克乘势率军从城内杀出,里外夹攻,虞军大败,虞公下令投降,自此,虞国也灭亡了。

此时的虞公悔恨交加,深深自责当初没有听从大臣宫子奇的话,才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他见到晋献公后,只好俯首称臣。晋献公笑着对他说:“我这次是赶来取回我的宝玉和千里马的。不过你借道给我,也算有功,我也不能忘记你的好处,就另外送给你一匹马和一块玉璧吧。”

【成语寓意】

虞国虽然弱小,容易成为大国吞并的目标,但这并不是它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是虞公昏聩庸劣,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从而引狼入室,葬送了虞国。从另一方面讲,晋献公利用虞贪利爱财的弱点,诱之以利,并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盖自己各个击破的真实企图,使自己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得以顺利实现。“假道灭虢”还被列入“三十六计”之一,蕴含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历代兵家的广泛重视。

假道灭虢文言文翻译

“假道灭虢”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左传·僖公二年》。本文的内容是假道灭虢文言文翻译,欢迎参加参阅。

假道灭虢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翻译: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就如同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的关系啊。”

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泰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泰伯不听从父命,因此不让他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还要加害于他们,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

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开头只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晋献公吞并虢国和虞国的’成功,要归功于他的心狠手毒:一方面以本国宝物作诱饵,诱敌手上钩;一方面六亲不认,不顾同宗亲情,唯利是图。于是,不惜以阴谋诡计骗取虞国信任,将两国逐个吞食。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到狼。”“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晋献公实实在在地照这样去做了,并且得到了回报,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损失。但是,攻城略地的成功,却以不顾礼义廉耻为代价,得到了实际利益和好处,而因此失去了人心和道义。对于重视民心和道义的人来说,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对于寡廉鲜耻的人来说,失去的无所谓,得到的才是实在的。人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决定取舍的。

历史是不应当忘记的,读史可以使人明鉴,使人清醒。即使弱小而无法与强暴抗衡,那么弱小者之间的彼此照应、鼓励。安慰、同病相怜、支持,也可以让人在风雨之中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正所谓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些从惨痛的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完全可以说是千古不易的。就连平民百姓都懂得,听人劝得一半。欺人太甚的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即使无法奋起抗争,最起码是可以想法避开的。既不听劝,又不抗争,的确算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了。

假道灭虢的主要内容?

出自《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假道灭虢”什么意思啊

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议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苟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吗?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璧,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三国时期有个什么故事是假途灭虢?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的典故如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译文:

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需从虞国经过。于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

荀息说:“这情况不会出现,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

宫之奇劝虞君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相依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出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的门客,朝代:战国末期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扩展资料:

“假途灭虢”在后世的应用:

1、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袭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2、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亦为金国所灭。而南宋不吸取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此计先与其联合灭金,最后又将其灭亡。

3、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主席不顾国内外的重重困难,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胜利,则是对唇亡齿寒另一种方式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途灭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9241.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0月22日 上午8:57
下一篇 2022年10月22日 上午9:17

相关推荐

  • 昭通氨基酸水溶肥料怎么用?使用方法详解!

    今儿个,咱来聊聊在昭通咋用氨基酸水溶肥料这事儿。平时就喜欢捣鼓些花花草草,家里那几亩地也得好好伺候着。前阵子,听朋友介绍说这个氨基酸水溶肥不错,我就寻思着试试看,毕竟庄稼长得咱心里也踏实不是? 我还真有点摸不着头脑,这玩意儿到底咋用?后来我去网上一顿搜,算是弄明白点门道。先说这第一步,得把这肥料给融到水里头去。 兑水稀释,按比例来 我拿着肥料袋子,仔细看看说…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7日
    00
  • 有机肥替代复合肥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要点)

    有机无机复混肥能代替复合肥吗? 可以替代氮磷钾复合肥,因为虽然氮磷钾的浓度低了,但是利用率提高了10%—15%。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和复合肥的用量差不多,但是价位比复合肥还便宜,不会增加种地成本,还能增产增收。 有机肥料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完全替代粪肥吗?有机肥是不能完全代替化肥的。 推广有机肥,将牲畜粪便、秸秆等无害化处理制作成有机肥,不但能够减少污染,而…

    肥料资讯 2022年12月23日
    00
  • 荞麦产地(荞麦产地哪里最好)

    荞麦种植很广泛,荞麦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方? 荞麦的种植起源于中国,历史非常悠久,种植经验也非常丰富,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文字4general,2000多年前的甘肃武威、陕西咸阳河马和辩机子也分别出土于汉代早期和吉(实物,让我们一起看看荞麦的起源在哪里!)。中国产地:荞麦在中国分布广泛,南至海南省,北至黑龙江省,西至青藏高原,东至台湾省,…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9日
    00
  • 水仙花的生长过程

      1、发芽:水仙花发芽要根据环境决定。一般养殖到第2-4天就可以发芽,这时球茎上面的黄色芽点也会开始变成绿色,然后抽生出叶片。   2、长叶子:水仙花发芽后1个星期可以把它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出现徒长。这时每个球根都会长出了两片叶子,水仙花的球根越大叶子就会越宽厚,状态也就越好。      一、第一阶段、发芽   1、水仙花发芽必须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而定…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10日
    00
  • 河南氨基酸水溶肥料厂商推荐,这几家值得考虑!

    今天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捣鼓的一件事儿——找河南氨基酸水溶肥料厂商。这事儿可真费我不少劲儿,不过总算是有点儿眉目,来跟大家分享分享我的经过,也给有需要的朋友们指指路。 我就跟没头苍蝇似的,在网上瞎搜。这一搜不要紧,出来一堆公司,啥“河南中黄特肥”、“郑州互惠”、“河南艾普旺”,还有什么“心连心”、“拜润芸”,看得我眼花缭乱的。这些公司名字一个比一个响亮,我哪…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2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