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婆婆纳
阿拉伯婆婆纳别称 波斯婆婆纳,拉丁学名 Veronica persica Poir.
阿拉伯婆婆纳科属
玄参科婆婆纳属
阿拉伯婆婆纳地理分布
原产于西亚至伊朗及欧洲。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以及西部地区。
阿拉伯婆婆纳形态特征
阿拉伯婆婆纳为多分枝草本,植株表面有柔毛。茎自基部分枝,下部伏生在地面上,叶片在茎基部对生,上部叶片互生。叶片有 2-4 对,呈卵形或圆形,叶柄较短,叶基部为浅心形,叶片边缘具钝齿,上下两个表面上有疏生柔毛。阿拉伯婆婆纳花单生于苞腋,花冠为淡蓝色,花瓣上有放射状的深蓝色条纹;苞片互生,与叶同形且大小相近。蒴果为肾形,表面被腺毛,成熟后几乎无毛,网脉比较明显,裂片较钝。种子背面有一条较深的横纹,花期在 3-5 月。
阿拉伯婆婆纳 园艺价值
阿拉伯婆婆纳在 11 月底和次年的 3~4 月有两次生长旺盛期。由于阿拉伯婆婆纳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所以可以将波斯婆婆纳种植在裸露的地表上,它可以快速地覆盖地表。
阿拉伯婆婆纳主要危害
阿拉伯婆婆纳作为入侵物种,由于没有天敌,繁殖非常快,会危害夏熟作物和秋季作物的幼苗,多种根部病原菌会寄生在该植株上并传播到其他作物上。
阿拉伯婆婆纳花语
健康。
阿拉伯婆婆纳的功效与作用 阿拉伯婆婆纳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阿拉伯婆婆纳的功效与作用: 解热毒。主治肾虚,风湿,疟疾。
2、阿拉伯婆婆纳 (学名:Veronica persica Poir.)是玄参科,婆婆纳属铺散多分枝草本植物,高可达50厘米。叶片短柄,卵形或圆形,腋内生花的称苞片,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很长;花梗比苞片长,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雄蕊短于花冠。蒴果肾形,网脉明显,种子背面具深的横纹,3-5月开花。
3、原产于亚洲西部及欧洲。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及贵州、云南、西藏东部及新疆。阿拉伯婆婆纳生于路边、宅旁、旱地夏熟作物田,特别是麦田中,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阿拉伯婆婆纳名字由来是什么?
名字由来是来源于传说。
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语是健康,花普遍比较小。阿拉伯婆婆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位叫“阿拉”的伯伯,老伴去失后,他常常想念自己的老伴“婆婆”,有一天,他躺过的那片草地,长出了一片小紫色花,人们就把这种花叫阿拉伯婆婆纳。
阿拉伯婆婆纳花瓣上,长着细细的条纹,就像是“阿拉”妻子眼睛上长长的睫毛,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蕊,则像一对相拥而坐的幸福老人,不离不弃。
扩展资料:
阿拉伯婆婆纳形态特征
铺散多分枝草本,高10-50厘米。茎密生两列多细胞柔毛。叶2-4对,具短柄,卵形或圆形,长6-20毫米,宽5-18毫米,基部浅心形,平截或浑圆,边缘具钝齿,两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很长;苞片互生,与叶同形且几乎等大。
花梗比苞片长,有的超过1倍;花萼花期长仅3-5毫米,果期增大达8毫米,裂片卵状披针形,有睫毛,三出脉;花冠蓝色、紫色或蓝紫色,长4-6毫米,裂片卵形至圆形,喉部疏被毛;雄蕊短于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伯婆婆纳
阿拉伯婆婆纳的介绍
1、婆婆纳简介
婆婆纳(拉丁文名:Veronica didyma Tenore ):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有短柔毛。有蓝、白、粉三种颜色。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匍匐地面。三角状圆形或近圆形的叶子在茎下部对生,上部互生,边缘有圆齿。早春开紫红色小花,单生于苞腋。果期3-5月。
2、光照要求
喜光,耐半阴,忌冬季湿涝。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但喜肥沃、湿润、深厚的土壤。4月上旬开始生长,花期6月~9月,10月底枯萎,生长适温15~25℃。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理气止痛。用于吐血,疝气,睾丸炎,白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