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需要施肥吗?怎样分辨自己应该用哪种肥?
我们养花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给植物使用合适的土壤,保证土壤透气疏松,有适当的肥力,加上有较多的光照环境通风较好,后期再补充适当的肥水,这些植物基本就可以长得更好了,在施肥之前,我们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肥料知识。
一、肥料的几种基本元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肥料里面不同的营养元素对植物的一些作用。
1.氮肥主要是促进植物的枝叶生长;
2.磷肥主要是促进植物花芽的形成,促进开花好;
3.钾肥主要是促进孕育果实,并且增强根部和生长能力。
上面这三点一定要了解清楚,这对我们施肥是很有帮助的。
二、肥料的不同种类
而我们在养花过程中最常用到的肥料就包括:复合肥、缓释肥、有机肥和水溶肥。
缓释肥就包括常见的奥绿缓释肥和好康多缓释肥等。
有机肥就很好理解,就是用有机的方法制作出来的,不需要添加各种化学物质的,包括生活中常用的羊粪肥、鸡粪肥、蚯蚓粪肥和鱼肠肥等。
水溶肥就包括常见的花多多、必绿和磷酸二氢钾等,是直接溶解在水中使用的。平常我们买来的各种营养液(分浓缩型和通用型,有的促进开花,有的是促进叶子生长),这些就是属于水溶肥。
三、不同肥料的使用方法
1.缓释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缓释肥,它是最适合新手使用的一种肥料,因为它的肥力会缓慢地释放,由于缓释肥的厂家和种类不一样,它们的颜色也是不同的,最常见的就是黄色、白色和蓝色,缓释肥是颗粒状的,外表是有一层壳,肥力基本都是包裹在里面的。
有很多朋友刚买来的盆栽植物,就可以在盆土里发现这些颗粒物,有些朋友会觉得这种缓释肥是虫卵,就会将它们拿起来捏碎,会有液体溅出来,这些都是肥料,不要把它们当成其他的东西了。
缓释肥的肥力持续时间一般会有3~12个月左右,牌子不一样,肥力的持续的时间和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缓释肥是主要补充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的,这三种营养元素的比例,一般都是相等的,就比如奥利1号,它的氮磷钾比例就是14:14:14,就比较适合室内的各种盆栽观叶植物,每隔半年左右施肥一次就足够了,每次就在花盆边缘处,挖比较浅的孔埋进去,之后正常浇水就可以了。
缓释肥使用的浓度也不用太高,就比如常见的奥绿缓释肥,每一升的土壤里只需要添加三克就可以了(一加仑的花盆体积是三升),缓释肥不小心给多了,虽然不会对植物造成太大的损伤,但我们也要注意使用合理的量,让肥料尽可能地发挥效果。
比如我们在家里栽种盆栽的铁线莲、月季或紫藤花等植物,这类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观赏植物,可以给一些长效型的缓释肥,肥力一般可以持续半年以上,就是说每年在春秋季节各给一次,就能满足它们的基本生长需求了。
2.水溶肥
水溶肥是直接溶解在水中使用的一种肥料,如果是营养液,要注意查看是否是浓缩型的,在使用之前一定要预先兑水,如果施肥的浓度太高,会导致肥伤。
在我们养花过程中最常使用的三种水溶肥,就包括花多多1号、花多多2号和花多多10号,就比如在植物的生长旺季,无论是草本花卉还是灌木花卉,都可以定期补充花多多1号,它的氮磷钾比例是20:20:20,肥力是比较均衡的,一般就每一克兑水一升(1:1000),在植物的生长期,每隔10天喷洒一次就足够了。
花多多2号主要就是促进开花的,在花期的前两三个月和植物正在孕育花苞的时候使用,等花朵完全开完之后就要停止使用了,使用的比例也是一克肥料兑水一升,每隔7~10天使用一次。
如果你养的是一些观叶型的植物,或者是想要促进植物的叶子长得更加旺盛一些,就可以先给植物补充一些花多多10号,它主要是是促进植物的叶子快速生长,是在植物的生长季节每隔7~10天补充一次。
这些水溶肥的肥力是可以快速地释放出来,就是植物在生长旺季及需要补充肥料,让它们长得更壮、更旺,这个施肥的技巧大家还是要了解的,就比如植物的嫩芽和嫩叶长出来或者准备孕育花芽了,就要及时给它们补充肥料。
在植物长势比较弱、停止休眠,或者是植物已经感染病虫害了,这个时候肯定就不能施肥了,否则植物无法吸收肥料,就很容易导致肥伤。
另外植物在刚刚换盆,刚买回家里,或者是长势不好的植物,都不要给它们施肥,这就和人是一样的,就是长势很旺的时候,给它们补充肥料,植物才能吸收,可以让它们长得更好,但是在生病期间、气温过低或者是休眠的时候就要停止施肥,否则植物吸收不了,会导致肥伤。
有一点是要提醒大家,有一些植物在夏天炎热的时候会休眠,比如天竺葵、铁筷子、荷包牡丹等各类植物,在夏天温度过高的时候也要停止施肥。
3.有机肥
在阳台或家里养护盆栽植物的朋友很少会使用有机肥,其实它们就是各种粪肥或堆肥。
我们使用的有机肥时,一定要完全腐熟发酵后才能使用,如果没有腐熟发酵完成,就会产生高温,容易烧伤植物的根系。
有机肥一般都是在刚上盆的时候,在容器的底部或者是在土壤的下面埋上一些。就包括常见的鸡粪肥,它的肥力特别大,很容易烧伤植物,不能让鸡粪肥直接接触植物的根系。
就比如我们在栽种各种果树,包括火龙果、柠檬或其他各类果树,都可以提前在土壤下面埋上一层鸡粪肥,覆盖一层较厚的土壤,就可以开始种果树了,可以保证果树在生长的过程中肥力充足。
而羊粪肥是肥力温和,是花友们使用最多的一种有机肥,因为它的肥力比较小,不容易烧伤植物,在户外栽种的植物可以在土壤中混入适当的羊粪肥,一般就占盆土的三等份以下。
另外,有机肥不能在温度不太高的时候使用,要避开炎热的夏季。如果肥料没有完全腐熟发酵完成,在土壤里添加有机肥就容易烧伤植物。比如在家里栽种月季花,可以在冬季的时候给月季补充一些有机肥,包括常见的羊粪肥或鱼肠肥。
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平常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咖啡茶渣、果皮、菜叶、豆渣、茶水、鸡蛋壳等,都是属于生肥,就是还没有腐熟发酵完成的,如果直接混入土壤中,不仅会烧伤植物根系,还容易腐烂发臭,容易滋生虫害,也会招惹各种病菌,对植物生长极其不好。
这类的生肥一定要经过高温腐熟发酵后,才能混入土壤中使用,也不要直接接触植物的根性。就比如常见的鸡蛋壳,可以将它放在开水中烫一下,之后清洗干净晒干,碾碎成粉末,再混入土壤中,才能发挥增加土壤中钙元素的效果。
花多多11号浇根和喷叶那个好?
花多多肥是我们养花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速效肥,它有多个型号,针对不同的花草,选择不同的型号,效果会更好。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花多多1号和花多多2号,1号是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什么花草都可以用。2号是高磷钾复合肥,适合给花草催花、壮苗、保果。在使用花多多肥时,叶面喷施好还是灌根好?分情况对待,才能真的“花多多”。

花多多肥的属性
花多多肥是速效水溶肥,非常易溶于水。有些花友购买的花多多加水以后,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一些白色小颗粒残留,静置几分钟,就能完全溶解。要是你购买的花多多难溶解,加水静置五分钟以后,底部还是有残留物,那就应该是质量问题。质量好的花多多,都是速溶,见水马上溶解,使用非常方便。

花多多的使用方法
花多多肥有两种使用方法,一种是灌根,另外一种是叶面喷施。在给花草使用花多多时,到底灌根好还是叶面喷施好?分下面几种情况对待:
1、根系弱的花草
要是你的花草根系比较弱,比如移栽时间不长,苗比较小,根系有受损等,使用花多多最好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后通过叶子直接吸收,叶子处理完会回输到根部,促进根系生长。这种根系弱的花草要是用花多多灌根,吸收能力差不说,还可能会损伤根系,影响整株生长。

2、根系强健的花草
要是你的花草根系比较强健,枝叶也很茂盛,在使用花多多时,灌根效果会比较好。根系强健的花草,在盆土较干时浇灌花多多溶液,能很快吸收,并将养分输送到枝叶,促进整株生长。而叶面喷施时,会有比较多的肥液损失,效果可能没有灌根好。

3、根系不茂盛枝繁叶茂的花草
有些花草根系不是太好,但是枝繁叶茂,使用花多多时,就最好叶面喷施。比如一些三角梅苗或者发财树,根系很少,就只有几条,枝叶却很茂盛。这个时候用花多多溶液叶面喷施,吸收效果好,见效快。要是用肥液灌根,稚嫩根系容易产生肥伤。

4、叶子吸收能力差的花草
家里养的有些花草,叶子角质层比较厚,不容易吸收到肥液,使用花多多时,就最好灌根。比如虎皮兰、多肉植物、仙人球、仙人掌等这些花草,用我们的话说皮比较后,叶面喷施肥液往往吸收不了多少就风干了。采用灌根的方式,通过毛细根吸收,效果会更好。

草莓移栽后一个月,由于没放低肥,应该怎么补救施肥呢?
没有放底肥,那么就应该要增加有机肥或者使用复合肥、水溶性肥进行增肥。过了一个月以后也没有关系,因为泥土当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营养成分,可以供给草莓进行吸收。对于接下来就应该要增加有机肥,可以在草莓的两边挖一个小坑,将有机肥填进去,然后用泥土将有机肥进行覆盖。这个办法虽然比较辛苦,比较浪费人力,但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如果长期使用复合肥,水溶性肥成本又太高。
观察一下草莓的生长情况,看是否缺乏某些元素。如果有营养元素的缺乏,那么就应该要及时的补充,如果没有什么营养元素的缺乏,那么无需过多的担忧。一般来说人们种的草莓都会选择用一些稻田来进行种植,那么稻田当中本来就会有很多的营养成分,土地也是比较肥沃的,就算第1次种植的时候不增加有机肥,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另外也可以选择叶面肥,因为叶面肥是直接对着草莓的叶片进行喷洒样草莓,更好的吸收营养元素,这样就不容易导致营养元素的流失,可以有效的补充没有放底肥的补救措施。叶面肥和水溶性肥都是有着吸收好的一个属性,在给草莓浇水的时候,可以选择少量多用的原则,给草莓进行肥料的补充。
草莓的种植难免会有一些杂草,可以将一些杂草拔出来晒干然后将它烧掉用来做有机肥,给草莓进行补充。不管是桔梗还是杂草,将它们烧成了灰,其实是可以用来当成有机肥进行使用的。因为这些农作物的桔梗也好,以及种植区周边的杂草也好,这些多多少少都会含有一些微量元素,用来做有机肥是非常合适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