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炭疽病的介绍
黄瓜炭疽病是:
半知菌亚门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或拟菌核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发病规律:
该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高温、高湿是炭疽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22—27℃时最适宜病菌生长,相对湿度87%—98%最适宜侵染发病。病菌可随雨水传播,温室大棚如果通风不良、闷热、早上叶片结露叶水最易侵染流行。露地栽培在春末夏初的多雨季节病情严重,但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低于60%时病势发展缓慢。植株衰弱、田间积水过多、氮肥施用过多等都有利于该病发生。
病害治疗:从苗期开始《速净》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
黄瓜炭疽病有什么症状?
(1)症状与发病条件。
黄瓜炭疽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瓜条。幼苗感病子叶多在边缘上发生褐色圆形或半圆形黑褐色斑点、淡红色黏稠状物,严重时子叶干缩。成株叶片感病,初时产生红褐色圆形小斑,后逐渐扩大为直径4~18毫米、大小不等的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色深,中部稍浅,其上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粉红色黏稠状物。茎蔓受害,初始发生水渍状黄褐色长圆形病斑,空气湿度高时,有似胶状物溢出,并堆积,后全株枯死。瓜条受害,病部为黄褐色水渍状圆斑,后期病斑开裂,瓜条弯曲呈畸形。空气湿度高时病斑上溢出粉红色黏稠状物。
黄瓜炭疽病为真菌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引起。病菌在种子上或借助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带菌其病菌可在种子萌发时侵染子叶。病菌借风雨及昆虫传播。设施栽培黄瓜,棚膜滴水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发病与温度、湿度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时发病严重。瓜秧生长势弱、重茬栽培、施肥不足时发病严重。
(2)防治方法。
综合防治参阅土传病害综防措施。其化学防治可在发病初期结合其他病害用药掺加800倍液的80%大生M45或800倍液的72%杜邦克露、600倍液的72%代森锰锌、1500~2000倍液的50%安克、400~500倍液的78%科博可湿性粉剂等。注意以上药剂可掺加600倍天达2116+3000~5000倍液的有机硅喷洒瓜秧。每5~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其效果更好。
1000倍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加600倍液的天达2116加3000~6000倍液的有机硅液细致喷洒瓜秧,对该病有铲除作用。
设施栽培可结合预防其他病害,于夜晚封闭棚膜后点燃克露烟雾剂或25%~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300~400克。
黄瓜的炭疽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
黄瓜炭疽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1)病原。
黄瓜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由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葫芦科刺盘孢菌侵染致病。
(2)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发育不成熟的分生孢子盘),随病残体遗落在田间越冬,也可黏附在种子表皮或在棚室内继续为害越冬。此外,病菌还能在棚室内旧木料上营腐生生活。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菌丝体和拟菌核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成为当年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直接由表皮或伤口萌发入侵,在田间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及昆虫传播,引起再侵染。
(3)发病条件。
病菌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2~27摄氏度,生长适温为24摄氏度,发病要求较高的湿度。在适宜的温度下,当相对湿度达80%以上,病害易发生和流行;湿度低于50%时则病害不能发生。
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通风不良,灌水过多,连作重茬等均有利于发病。
黄瓜炭疽病早期如何防治?
黄瓜炭疽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多在子叶边缘出现半椭圆形淡褐色病斑,上生橙黄色点状胶质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重者幼苗近地面茎基部开始变黄褐色,逐渐细缩,致幼苗折倒。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直径4~18毫米,棚室湿度大,病斑呈淡灰至红褐色,略呈湿润状,严重的叶片干枯。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症状常具不同表现型,易与叶斑病混淆。主蔓及叶柄上病斑呈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严重时病斑连接,包围主蔓,致植株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发生病的部分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黏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或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彩图2)。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4号、保护地1号、保护地2号、9206、早青2号、中农1101、夏丰1号。此外,中农5号、夏青2号是耐病性较好的品种。采用无病种子,做到从无病瓜上留种,生产用种用50~51℃温水浸种20分钟,或每50千克种子用10%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50毫升,以0.25~0.5千克水稀释药液后均匀拌种,晾干后即可催芽或直播。②实行3年以上轮作。对苗床应选用无病土或进行土壤消毒,减少初侵染源。采用地膜覆盖可减少病菌传播机会,减轻为害;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力。③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黄瓜苗经低温处理7天后,对炭疽病能产生抗性,这种诱导抗性持续时间可达8天。在棚室进行生态防治,即进行通风排湿,使棚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减少叶面结露和吐水。田间操作如除病灭虫、绑蔓、采收等均应在露水落干后进行,减少人为传播蔓延。
(2)化学防治。①塑料棚或温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于傍晚选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用250克,或喷撒6.5%甲硫?霉威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或8%克炭疽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9~11天1次,连续或交替使用。②棚室或露地于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福福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40%多福溴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多抗霉素水剂300倍液、68.75%恶唑菌酮?锰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苯噻氰乳油10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浮剂3000倍液、70%代森联干悬浮剂600倍液、2.5%咯菌腈悬浮剂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③使用添加了蚯蚓粪的土壤种植黄瓜,能明显抑制炭疽病的发生,相对防效可达76.9%。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