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有哪些
蒙古灰象甲、二条叶甲、韭萤叶甲。
1、蒙古灰象甲:为鞘翅目,象甲科。分布在东北、华北、江苏、内蒙古、西北等地。主要危害害棉、麻、谷子、莙荙菜、甜菜、瓜类、玉米、花生、大豆、向日葵、高粱、烟草、果树幼苗等。
2、二条叶甲:昆虫名,为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中国各大豆产区,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等。体较小,椭圆形至长卵形,黄褐色。
3、韭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辽宁、内蒙古、甘肃、新疆、河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寄主于韭、葱、大蒜、白菜。成虫食叶,幼虫在土中食害根和鳞茎。
甲虫是昆虫中最古老的类型,它繁盛于上侏罗纪或下白奎纪。那时高等植物尚未出现,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亦未出现,甲虫是地质史上最早的传粉昆虫。
甲虫原始型的正领口器,适宜给一些花大而平展(蝶形或碗状的花)较原始类型的植物传粉,它们具有较强的气味吸引着甲虫。
萝藦叶甲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害虫。
萝藦叶甲,这种昆虫的外观好看,颜色鲜艳,而鞘翅上闪荧光,其成虫取食植物叶片,而幼虫取食植物根部,幼虫在土中生活,它是重点的农林业害虫,可以利用其假死性进行科学防治。
它喜欢在叶子上趴着,一副不怕人的样子,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蓝色的小甲虫,学名叫中华萝藦叶甲,叶甲科,体长一厘米左右,通体硫酸铜溶液色,主要以茄类植物为食,中华萝藦叶甲以茄科等植物为食,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为害较重。
如何区分叶甲与天牛
1、躯体:天牛的是长型的;叶甲的从圆柱形、长形、圆背形的都有。
2、体色:天牛色彩变化很大但一般不反光;叶甲的体色明亮或有金属光泽,而且光滑无毛。
3、触角:天牛的很长,最长可达躯体长的4倍;叶甲的短于体长的一半。
4、繁殖:天牛的卵是以单粒产在植物和树上;叶甲是成组的卵产在寄生植物或土壤中。
叶甲有什么为害?如何防治?
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危害草莓的叶甲主要有褐背小茧叶甲和草莓蓝跳甲。幼虫和成虫都能给草莓带来危害。两种叶甲均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及表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此虫发生严重时,十几头成虫群集中下部叶柄或匍匐茎上咬成许多孔洞,使之凋萎折断。在危害的同时,产卵于叶背面。幼虫最初食叶背叶肉,长大后直接食嫩叶、花瓣、花蕾、嫩果。受害植株。叶上留下不规则洞穴,严重时心叶被食尽,植株生长受到影响。1年可发生多代,为害时间长达半年以上。
防治方法:①应避免种苗传带,抓好繁育圃和假植圃的灭虫工作,尽量将害虫消灭在定植前。②在春季产卵盛期(5月份)把草莓植株底部的枯黄老叶摘除烧毁,以消灭大量卵块,减少虫源。③在低龄幼虫期和成虫发生盛期喷布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
叶甲有哪些种类?
叶甲类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主要有榆紫叶甲、榆蓝叶甲、白杨叶甲、琉璃叶甲、榆绿叶甲、榆黄叶甲、泡桐叶甲、桤木叶甲、樟萤叶甲、柳蓝叶甲、杨梢叶甲等。以成虫、幼虫啃食树木的幼芽、剥食叶肉,造成幼芽被害后不能抽梢展叶,剥食叶肉后仅留叶脉或树叶残缺不全。
叶甲最喜欢吃什么叶子?
叶甲科 Ch r y s o me l i d a e 隶属于鞘翅目 C o l e o p t e r a 叶甲总科 Ch r y s o me l o i d e a 。该科昆虫与寄主植物关系密切, 成虫、幼虫均植食性 ,不少种类是农 、林、中药材等的主要害虫 。但其中的一些类群由于寄主专一,因而也为杂草生物防治提供了广阔的利用前景。
依据寄生植物不同分为不同类,各自有喜食的植物:
黄足黑守瓜
黄足黑守瓜,别名柳氏黑守瓜、黄胫黑守瓜、黑瓜叶虫,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以为害瓜类蔬菜为主。成虫咬食叶片,成环形或半环形缺刻,咬食嫩茎造成死苗,还危害花及幼瓜。幼虫在土中咬食根茎,常使瓜秧萎蔫死亡,也可蛀食贴地生长的瓜果。
体长5.5~7mm,宽3~4mm。全身仅鞘翅、复眼和上颚顶端黑色,其余部分均呈橙黄色或橙红色。
杨叶甲
鞘翅目,叶甲科。分布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各省市;日本、朝鲜、西伯利亚、印度等以及欧洲和非洲(北部)均有分布。以幼虫咀食嫩叶,仅残留叶脉。是杨柳科植物重要害虫。
体长11毫米左右,最宽处6毫米左右。体呈椭圆形。背面隆起,体蓝黑色或黑色,鞘翅红色或红褐色,具光泽。中缝顶端常有1小黑点。头、胸、小盾片、身体腹面及足均为黑蓝色,并有铜绿色无泽。头部有较密的小刻点,额区具有较明显的”Y”形沟痕。前胸背板侧缘微弧形,前缘内陷,肩角外突,盘区两侧隆起。小盾片呈舌状,较光滑。翅鞘沿外缘上翘,近缘有粗刻点1行。触角11节丝状,长不达体长1/2,稍扁,第1节粗大,第2节短小,3-5节较长,6节后渐膨大呈棒状;触角基部互相远离;复眼黑色,前胸背板兰紫色,前缘呈弧形凹入,两侧弧形有边缘。
甘薯叶甲
鞘翅目,肖叶甲科。为害蕹菜、甘薯、小麦等。成虫为害幼苗顶端嫩叶,嫩茎,使顶端折断成虫吃薯汁,严重时植株枯死,造成缺苗现象。幼虫生活在土壤中,为害寄主的根,块根表面有弯曲的伤痕。啃食薯块表面,使薯块表面发生深浅不同的伤疤,助黑斑病、软腐病菌等侵入危害。严重时,薯块被害率可达30%~60%,常年损失率约达20%~30%。
体长5-7毫米,卵圆形,体色变化大,有青铜色、紫铜色、蓝紫色、蓝黑色、蓝色和绿色等,多为蓝黑色,有金属光泽。触角11节,端部5节略扁平。头、胸部背面密布刻点,前胸背板呈横长方形,小盾片近方形。鞘翅布满刻点,肩胛隆起,刻点粗而明显。丽鞘亚种在肩胛后方有一闪蓝光的三角斑,而指名亚种则无此斑。前者鞘翅肩胛后方皱褶较粗,范围超过翅之半,后者皱褶微,范围小。
黄守瓜
黄守瓜,属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昆虫,黄守瓜是萤叶甲亚科,比萤科范围小,是萤火虫的一种,是瓜类蔬菜重要害虫之一。在中国分布广泛,大部分省区均有记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越南也有分布。 黄守瓜是瓜类作物的重要害虫,在中国北方1年发生1代,南方1~3代,台湾南部3~4代。以成虫在背风向阳的杂草、落叶和土缝间越冬。
体长7—8毫米。全体橙黄或橙红色,有时略带棕色。上唇栗黑色。复眼、后胸和腹部腹面均呈黑色。触角丝状,约为体长之半,触角间隆起似脊。前胸背板宽约为长的2倍,中央有1弯曲深横沟。鞘翅中部之后略膨阔,刻点细密,雌虫尾节臀板向后延伸,呈三角形突出,露在鞘翅外,尾节腹片末端呈角状凹缺;雄虫触角基节膨大如锥形,腹端较钝,尾节腹片中叶长方形,背面为1大深洼。
黑足黑守瓜
黑足黑守瓜,鞘翅目,叶甲科昆虫,主要危害药用植物瓜蒌、苦瓜、丝瓜、黄瓜、南瓜、冬瓜、罗汉果等。成虫取食瓜叶、茎、花及瓜条,幼虫食害瓜苗根部,严重时造成全株死亡。
成虫体长5.5—7mm,宽3.2—4mm。全身极光亮;头部、前胸节和腹部橙黄至橙红色,上唇、鞘翅、中胸和后胸腹板、侧板以及各足均为黑色;触角熏烟色,基部两节或末端数节有时色泽较淡。小盾片粟色或粟黑色,狭三角形。约为体长的2/3,第3节较第4节短,前胸背板宽短于长的2倍。鞘翅具较强光泽。鞘翅两侧在基部后明显膨宽,基部略隆,翅面上具密细刻点。雌成虫末节腹板端部波状凹缘,雄成虫末节腹板中央纵长方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6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