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流胶病怎么防治
黄瓜流胶病害可分为三类(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及操作不当等引起的)1.细菌性病害:瓜条上出现菌脓,白色朵状,不流淌,不凝固,易造成瓜条腐烂发臭等,防治方法叶面喷施可杀得三千1500倍,瑞德丰的中生菌素1000倍,龙克菌(噻菌铜)1000倍等交替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2:真菌性病害(1)灰霉,菌核,花下部即瓜条顶端除白色,后生白霉,严重鼠粪状菌核,导致瓜条腐烂,选用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或腐霉利1000倍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2)黑星病:胶为红褐色,病斑黑褐色,叶片星星状小斑点,易破裂,防治方法,用世高(苯醚甲环唑)1000倍,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倍喷雾防治,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3)炭疽,蔓枯:胶为红褐色,病斑凹陷,圆形或椭圆形,叶片上的病斑比黑星大,蔓枯在叶片上多从叶缘呈V形扩展腐烂,防治方法,同黑星病同样防治。(4)靶斑,褐斑,在瓜条上出现高梁粒大小的胶状物,有时流胶遍布整个瓜条,防治方法,选用健达(唑醚.氟酰胺)1500倍或拿敌稳(肟菌.戊唑醇)3000倍加龙克菌(噻菌铜)1000倍喷雾防治,5-7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四:生理性病害:一般瓜条上出现小裂纹而出现流胶,一般为白色,发病原因,浇水忽干,忽湿,通风不良,激素使用不当等,防治方法,喷云苔素加氨基酸叶面肥缓解。
桃树的流胶病是什么原因形成的?
桃树流胶是发生了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在枝干伤口处及枝杈表皮组织处分泌出树胶。一般春、夏季发生,流胶处稍肿,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易感染其他病害,导致树势衰弱,严重时枝干枯死。
桃流胶病的发病原因有两种:一种是非侵染性的病源,如机械损伤、病虫害伤、霜害、冻害等伤口引起的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结果过多、施肥不当、土壤黏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的流胶。另一种是侵染性的病源,由真菌引起的。
防治方法:
①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合理修剪,雨季做好排水,适时夏剪,通风透光。及时防治桃树的枝干害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
②冬季清园消毒,树干涂白,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烧毁。
③药剂防治。桃树发芽前,树体上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树液开始流动时,将生石灰粉涂抹于流胶处;生长季适时喷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或1%武夷菌素水剂或果病灵等进行预防;发病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1000倍液菌毒杀或菌毒清、菌立灭等,交替连喷2~3次。
桃流脓病症状
桃流胶病症状
桃树流胶病的病因有哪些?
桃树流胶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由真菌性、细菌性病害如霉斑穿孔病、疮痂病、腐烂病等引起流胶。②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线虫病等使树体生长衰弱,降低抗性,也易引起主干、主枝、小枝流胶。③树干被天牛、吉丁虫、蚱蝉等蛀食引起主干、主枝和小枝流胶;果实流胶多为椿象危害伤口所致。④机械损伤、剪锯口、雹害、冻害、日灼等造成伤口,引起流胶。⑤水分过多或不足,施肥不当,修剪过度,结果过多,栽植过深,土壤黏重或土壤过酸,连作等,都会引起树体生理失调,而导致流胶发生。⑥桃树施肥普遍存在重氮少磷现象,造成树体徒长,流胶严重。桃园长期偏施氮肥,缺乏有机肥,一方面使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另一方面导致营养失衡,尤其是偏施氮肥会加剧树体钾、钙、硼元素的缺乏,造成树体生理上的障碍,抗性弱,流胶重。⑦侵染性流胶病主要由真菌引起,表现为枝干干腐或溃疡流胶。干腐型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经田间采集、组织培养鉴定认为,干腐型流胶病由子囊菌门荼镳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引起。溃疡型流胶病由子囊菌门的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引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6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