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茯苓枣仁枸杞芡实)

茯苓的常见功效

茯苓的常见功效

茯苓的常见功效,你知道的有多少?这是一种功效和作用非常丰富的药材,很多人都了解过这个药材,有很多的好处,要坚持服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和作用,下面是茯苓常见功效,一起去看看。

茯苓的常见功效1

一、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二、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三、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并能降胃酸。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防止肝细胞坏死。

四、降低血糖

茯苓能降低血糖,对于高血糖人士来说,茯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对心脏的作用

中医认为,茯苓可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实验也表明,酊剂、浸剂能抑制蟾蜍离体心脏,乙醚或乙醇提取物则能使心收缩加强。对洋地黄引起的鸽呕吐无镇吐作用。

茯苓的常见功效2

一、抗肿瘤作用

茯苓多糖体在动物试验中呈现了强烈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具有抗胸腺萎缩及抗脾脏增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

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增加巨噬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

(2)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

(3)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阳性淋巴细胞数。

(4)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三、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茯苓能够使得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血细胞的耗竭。实验表明,茯苓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

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茯苓煎剂有镇静作用。茯苓与戊巴比妥钠的协同作用。茯苓煎剂(10g/kg)未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用40g/kg的剂量则使麻醉时间较对照组更显着延长,随着剂量的加大,镇静指数也随之增加。这种协同作用,可能是由于它们的中枢抑制作用所致,也可能是妨碍了戊巴比妥的分解与排泄而致麻醉时间延长。

五、抗癌

茯苓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癌症、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茯苓(茯苓枣仁枸杞芡实)

茯苓的功效有哪些

茯苓俗称云苓、松苓,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呈黑褐色,里边是白色或者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者是赤松的根部。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是我国传统药材中非常重要的健脾利湿中药材,具体的功效如下:

1、利水消肿: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是中药中利水消肿的重要药材之一,可用于治疗各种寒热、虚实等原因所导致的水肿;

2、健脾止泻:茯苓能够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其擅长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症状。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的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的功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又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3、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常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

4、增强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服用茯苓多糖可改善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5、抗癌:其中包括抗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氨基酸等,食用茯苓可以抑制癌细胞的产生,破坏癌细胞的DNA,移除体内的致癌的自由基等,不管是用来预防癌症,还是用来治疗癌症,茯苓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

6、治疗感冒、咳嗽:茯苓对于感冒有一定的治愈作用,尤其是对于湿热等原因引起的感冒,引发咳嗽、痰多,甚至伴随手脚酸软、体乏、背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使用茯苓煮粥或者是炖汤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茯苓功效很多,日常可以通过煮粥、炖汤等来服用,但因其具有的药用价值比较多,不宜过量服用。

茯苓有什么功效作用及用途

中药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树根部的真菌,很多人都喜欢拿它做茯苓膏。那么,茯苓到底有什么功效呢?茯苓如何食用呢?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茯苓的功效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茯苓的功效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1.利水消肿

茯苓有利水、消肿、固精、安神、健脾胃等多种功能。

2.提高人体免疫力

茯苓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3.降血压

茯苓可使平滑肌收缩振幅减少,张力下降。茯苓可影响体内代谢,对电解质的平衡有调解作用,并能降低血糖,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4.美白肌肤

茯苓粉除了内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做面膜,比如搭配点珍珠粉和蜂蜜,对美白皮肤都很有好处。要提醒大家,茯苓粉有利水作用,不太适合天气干燥皮肤缺水的时候用哦!

5.减肥

体型肥胖、肤色苍白的“水湿内滞型”肥胖,可利用茯苓粉的减肥功效来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如果加上黄芪,还能同时健脾补气,是不错的减肥药材。茯苓粉还具有利尿健肾的作用,对于下肢水肿型肥胖也有帮助。

茯苓的用途

1、茯苓蜂蜜面膜材料:白茯苓粉15克白蜂蜜30克做法:将蜂蜜与茯苓粉调成糊状即成。晚上睡前敷脸,翌晨用清水洗去即可。功效:本面膜有营养肌肤,消除老年斑黄褐斑的功效。古医家认为茯苓能化解一切黑斑瘢痕,与蜂蜜搭配使用,既能营养肌肤又能淡化色素斑。

2、三白面膜材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芦荟鲜汁、蜂蜜或牛奶适量。做法:将以上三种粉混和,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功效:此款面膜具有柔嫩肌肤、美白润泽之功效。

3、杏仁茯苓敷材料:杏仁粉30g,茯苓粉10g,莲子10g, 面粉适量。 做法:将中药材研为细末,再与面粉混 合均匀。加入温水调至稀稠适度,均匀 敷于面部。20~30分钟后用清水将脸冼净面膜是清代太医院的处方,具有光洁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

4、绿豆三白面膜材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白茯苓2茶匙、白芨1茶匙、蜂蜜或牛奶适量。做法:绿豆粉、白芷粉、白茯苓、白芨粉混合,冬天加蜂蜜适量调和如果感觉粘就加几滴牛奶。夏天或是超油皮肤就只加牛奶适量调和。每次20到30分种。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个可以去豆、去印。不过注意皮肤不同、天气不同时,蜂蜜、牛奶的用法。

茯苓的选方

①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伤寒论》五苓散)

②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儒门事亲》)

③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④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⑥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⑦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百一选方》)

⑧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原病式》获苓汤)

⑨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⑩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局方》威喜丸)

⑾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⑿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证治要诀》)

⒀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德生堂经验方》) ⒁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纲目》茯苓酒) ⒂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补缺肘后方》)

茯苓的禁忌注意

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②《药性论》:”忌米醋。”

③张元素:”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④《本草经疏》:”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⑤《得配本草》:”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

猜你喜欢:

1. 茯苓的用法用量介绍

2. 白茯苓美容功效

3. 茯苓的养生效果

4. 茯苓泡水喝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5. 白茯苓美容功效配方有哪些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相信大家都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它其他功效和作用却不是很了解,长期食用它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好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增加抵抗力的`作用,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1

一、茯苓的功效: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二、茯苓的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三、茯苓用药禁忌: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马蔺为之使。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2

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 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11、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12、《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13、《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

14、《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5、《用药心法》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16、《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7、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8、《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19、《汤液本草》记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20、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相信大家对这种食物的功效和作用不陌生吧,在中药中它当属清热降火的翘楚,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对我们有好处,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1

茯苓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味:甘、淡,平。

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

1、功效

利水药;渗湿利尿。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功能利水肿。

2、赤茯苓:削去外皮后的淡红色部分,功能渗利湿热。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亦称茯苓,切成小方块,功能渗湿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细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功能宁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于去湿。

6、云苓皮:是去湿大于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药材基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2、炮制方法

茯苓:用水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

朱茯苓:取茯苓块以清水喷淋,稍闷润,加朱砂细粉撒布均匀,反复翻动,使其外表粘满朱砂粉末,然后晾干,(每茯苓块100斤,用朱砂粉30两)

3、功效与作用

1、《药征》记载:茯苓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2、《伤寒明理论》记载:茯苓渗水缓脾。

3、《本经》记载: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4、茯苓治子宫肌瘤:茯苓、桂枝、当归、牡丹皮各180克,桃仁、赤芍、海藻、牡蛎、鳖甲各120克,红花75克,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6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桂枝茯苓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持续服药1年,能使月经正常,肌瘤消失。

5、茯苓治心神失养: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6、《儒门事亲》记载:茯苓治小便多、滑数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干山药(去皮,白矾水内湛过,慢火焙干)。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稀米饮调服之。

7、茯苓用于痰饮咳嗽,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8、《德生堂经验方》记载:茯苓治下虚消渴,上盛下虚,心火炎烁,肾水枯涸,不能交济而成渴证:白茯苓一斤,黄连一斤。为末,熬天花粉作糊,丸梧桐子大。每温汤下五十丸。

9、《本草衍义补遗》记载: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

10、《局方》威喜丸 记载:茯苓治丈夫元阳虚惫,精气不固,余沥常流,小便白浊,梦寐频泄,及妇人血海久冷,白带、白漏、白淫,下部常湿,小便如米泔,或无子息(不育):黄蜡四两,白茯苓四两(去皮、作块,用猪苓一分,同于瓷器内煮二十余沸,出,日干,不用猪苓)。上以茯苓为末,熔黄蜡为丸,如弹子大。空心细嚼,满口生津,徐徐咽服,以小便清为度。

11、茯苓治食管癌:茯苓45克,赭石。清半夏、石竹根各30克,苏梗、橄榄各18克,枳壳15克,橘红、生姜各9克,硼砂3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日1剂,继续服用,能使症门面减轻,进食顺利,X线复查癌灶明显缩小。

12、《抗癌植物及其验方》记载:茯苓治溃疡性黑色素瘤:茯苓、雄黄矾石各等分份共研末,麻油调敷患处,同时内服银花、连翘各50克的水煎液。

13、《仁斋直指方》记载: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

14、《补缺肘后方》记载: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涂上,满七日。

15、《用药心法》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16、《不知医必要》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水肿:白水(净)二钱,茯苓三钱,郁李仁(杵)一钱五分。加生姜汁煎。

17、茯苓治痰饮;茯苓善渗泄水湿,使湿无所聚,痰无由生,可治痰饮之目眩心悸,配以桂枝、白术、甘草同用,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若饮停于味而呕吐者,多和半夏、生姜合用,如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要略》)。

18、《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三两,黄耆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19、《汤液本草》记载: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20、茯苓治脾虚泄泻;茯苓能健脾渗湿而止泻,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可与山药、白术、薏苡仁同用,如参苓白术散(《和剂局》);

21、茯苓治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22、茯苓治肝癌:茯苓、龙葵各45克,白英、半枝莲各15克,白芍、丹皮各9克,玄参6克 水煎2次分服。能使自觉症状逐渐消失,肝缩小到正常范围。同位素扫描放射区显影分布均匀。

23、茯苓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4、《金匮要略》苓桂术甘汤 记载:茯苓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25、茯苓治水肿;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治疗水湿内停所致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泽泻、猪苓、白术、桂枝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26、《证治要诀》记载:茯苓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宜养心血: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

27、茯苓治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28、茯苓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29、《金匮要略》茯苓泽泻汤 记载:茯苓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半斤,泽泻四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四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纳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30、茯苓治脾肾阳虚水肿,可与附子、生姜同用,如真武汤;用于水热互结,阴虚小便不利水肿,与滑石、阿胶、泽泻合用,如猪苓汤。

31、《药性论》记载:茯苓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32、陶弘景记载: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33、茯苓治胃癌: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

34、《日华子本草》记载:茯苓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35、《百一选方》 记载:茯苓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两,南木香半两(纸裹炮)。上二味,为细末,煎紫苏木瓜汤调下二钱匕。

36、《别录》记载:茯苓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37、茯苓治癌瘤积毒、肺癌: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

38、茯苓治白血病:茯苓、喜树根皮各15克,白花丹、白花蛇舌草、马鞭草、葵树子各9克 水煎服。能使症状获完全或部分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各型。

39、《本草衍义》记载: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40、茯苓治心悸,失眠;茯苓益心脾而宁心安神。常用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于黄芪、当归、远志同用,如归脾汤(《济生方》);若心气虚,不能藏神,惊恐而不安卧者,常与人参、龙齿、远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41、《纲目》茯苓酒 记载:茯苓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伤:茯苓粉同曲米酿酒饮。

42、《医学启源》记载:茯苓除湿,利腰脐间血,和中益气为主。治溺黄或赤而不利。《主治秘诀》云,止泻,除虚热,开腠理,生津液。

43、茯苓味甘,善入脾经,能健脾补中,常配以人参、白术、甘草,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44、王好古记载:茯苓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45、茯苓抗癌: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46、《伤寒论》五苓散记载:茯苓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47、《原病式》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湿泻:白术一两,茯苓(去皮)七钱半。上细切,水煎一两,食前服。

48、茯苓治宫颈癌:茯苓、半枝莲、蜀羊泉各30克,山药、生地各15克,知母、黄柏、泽泻各9克,牡丹皮6克,红枣10枚 水煎服。能使白带减少,尿频,腰竣等症状好转,局中病灶消失。

49、《金匮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汤 记载:茯苓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两(一法四两)。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50、茯苓用于心悸,失眠等症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1、茯苓治淋巴肉瘤:茯苓、丹参、生牡蛎各30克,鳖甲15克,郁金、枳壳、白术、柴胡、红花、五灵脂、鸡内金、白芍各9克,木香、砂仁各6克,甘草4.5克水煎服。可使症状缓解,3个月后有片显示淋巴结缩小。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及禁忌2

1、食用方法

1、赤豆薏米茯苓粥

材料: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100克

做法:

1、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

2、将赤小豆与薏米共煮粥。

3、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

4、成粥后加白糖少许

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薏米甘淡微寒,能利尿消肿,健脾止泻,清利湿热。赤小豆味酸性平,善下行,能清热利湿,解读退黄,通利水道。

2、茯苓山药大枣粥

材料:粳米50克、茯苓20克,枣(干)15克、山药(干)20克、赤砂糖30克

做法:大枣去核,与茯苓、山药、粳米同煮成粥,加适量红糖味即可。

功效:健运脾胃,渗湿止泻,小儿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者可经常食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祛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3、土茯苓老龟

材料:乌龟500克、土茯苓30克、盐2克

做法:

将乌龟去头、甲,洗净,切块。

土茯苓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至汁浓时停火,去渣留汁。

将药汁、龟肉、盐入锅,加水少许,共炖至龟肉烂熟时停火即可。

功效:这道汤清热解毒、健脾胃,治小便赤黄。

4、茯苓五味粥

材料:茯苓10克,五味子6克,粳米100克。

做法:

把粳米淘洗干净;茯苓洗净后,打成细粉;五味子洗净。

把粳米放人电饭煲内,加入茯苓粉、五味子以及水,煮 至粥熟即成。

用法:每日1次。

功效:除湿健脾,滋养心气。

禁忌:虚寒滑精者忌食。

2、用药禁忌

1、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茯苓。

2、《本草经集注》记载:马蔺为之使,茯苓恶白敛,茯苓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

3、《药性论》记载:茯苓忌米醋。

4、《本草经疏》记载: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皆不得服茯苓。

5、《得配本草》记载:气虚下陷、水涸口干俱禁用茯苓。

6、张元素记载: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损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损元气。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6164.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下午3:20
下一篇 2022年10月11日 下午3:44

相关推荐

  • 龙纹短鲷养殖方法 龙纹短鲷养殖方法介绍

      1、水温方面,保持在24-30摄氏度比较理想。酸碱度方面,pH值在4-7.5都是可以的。   它们对饲料的接受程度很高,冷冻的生饵和普通的人工干燥饲料都可以投喂。      2、养殖时需要注意,它们不喜欢更换生活环境,应尽量避免换缸或者频繁换水。它们性情暴躁,但是喜欢群居。如果把同性的龙纹短鲷放在一起可能会互相攻击,但是如果它们看不见其它的鱼,又会出现萎…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29日
    00
  • 刺猬对胃有好处吗

      吃刺猬治疗胃病是没有临床依据的,属于民间偏方,功效不一定明显。如果是胃出血是胃部出现疾病导致,应该及早去医院确认病因,再对症治疗。   一般胃出血可以使用云南白药胶囊治疗,脾胃不好消化不良,健脾胃助消化,疼痛用颠茄片即可缓解。      1、刺猬治疗胃病一般属于一种偏方,但这种偏方没有什么科学依据。胃疼可以吃香砂养胃丸可以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8日
    00
  • 氨基酸鱼粉(鱼粉是畜禽优质饲料,小规模加工,成本低,易制作,鱼粉加工妙法)

    氨基酸鱼粉 番鸭啄羽癖的病因与防治 近期不少浙江地区养番鸭的朋友来咨询啄羽的解决方法,都是温氏的白羽番鸭。基本上每年到了夏季啄羽的就会增多,现结合个人经验和专家的文章对番鸭啄羽做个梳理。  1 发病原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不同日龄混群饲养、过度拥挤、舍内NH3、H2S等有害气体浓度超标,垫料湿度过大,或饲料突然更换等。  1.2 蛋白质或维生素不足:日…

    肥料资讯 2022年8月25日
    00
  • 羊容易得的11种病及方法

      在羊的养殖过程中,羊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有11种,严重阻碍养羊业的发展,下面就讲一下这11种常见病的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1、干瘦病   主要特征:羊一天比一天瘦,而且是再怎么吃还是瘦,给它喂一些好的饲料也不见长镖有的人可能觉得这种现象很正常,总有些羊是长得比较瘦的,其实不然,这也是一种病。需要进行治疗的。   治疗方法:抗蠕敏20毫升/千克体重,钙片0.…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30日
    00
  • 怎么饲养雁鹅的方法有哪些

      饲养雁鹅关键是刚开始的15天。雏鹅鹅苗刚出壳不久,消化机能弱,对冷热的抵抗能力差,要注意防寒、防热、防风,室温保持在15~20℃;窝里要垫干草,每隔l~2天换翻1次,保持干燥。   夏天要特别注意通风透气。      雁鹅雏鹅鹅苗出壳后蛋黄吸收完全的,12~16小时后即可开食;若蛋黄在胎内吸收不完全呈大肚脐,应推迟到48小时后再开食。开食时把菜叶切成细丝…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29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