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晚疫病的症状都有哪些?该如何预防?
西红柿晚疫病是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的普遍病害之一。西红柿晚疫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初春或晚秋的时候陆地多雨、温度差大非常容易大规模爆发。西红柿晚疫病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40%。西红柿晚疫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怎样预防西红柿晚疫病?
一、西红柿晚疫病症状表现
该病表现为害叶片、叶柄、嫩茎和果实。叶片染病在叶中或叶边处出现污褐色湿润状近圆形病斑,似烫伤状,直径大约2-3厘米,湿冷时在病健交汇处长出一圈粗糙的白色霉层,多病斑相联可使叶片霉烂变黑。叶柄、茎和果梗染病出现污褐色稍凹痕的不规律形或条形病斑,嫩茎遇害可导致缢缩枯萎,湿冷时亦长出白色霉层。果实多在未上色前染病,病发位置多从近果柄处逐渐,出现褐黑色不规律形病斑,慢慢向四周下方拓展呈云纹状,周缘没有显著界限,早期病部果实材质坚硬,外果皮表层不光滑,色调加重呈暗棕褐色,湿冷时亦长出白色霉层。
二、西红柿晚疫病预防对策
1.加强管理。条件允许时可与非茄科蔬菜推行3—4年轮种。挑选地形高燥、提灌便捷的地块栽种,合理密植。
2.有效使用氮肥,追施钾肥。切勿大水漫灌,下完雨后立即排水。
3.提升通风透光,保护地种植时要立即放风,减少主茎叶片结露或出现水膜时间,以缓解病发程度。
4.生产上保证立即整枝打权,3或4穗果坐稳后,把底部老叶、病叶打去。
5.喷施K多维转运蛋白(茄果专用)叶面肥,30g兑水15公斤对西红柿叶茎匀称喷雾器,提高主茎本身修补作用,推动根茎比较发达,主茎健硕,提升防病抗逆能力。
6.番茄晚疫病归属于真菌性病害,能够喷施哈茨木霉菌(真菌清),对于真菌性病害,以菌抑菌、以菌抗菌,可以提高西红柿防病抗逆能力,推动主茎茁壮生长发育。
番茄晚疫病是什么?
番茄晚疫病是1种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病害。该病除为害番茄外,还为害马铃薯和茄子。
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多在苗棚南边靠边部位,植株上部嫩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叶柄部或茎上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病部缢缩易折倒,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成株期染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色斑,渐发展扩大呈褐色,高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色霉。茎部染病,多见于病叶多的植株,初为长条形水渍状斑,随病情发展,病部凹陷,色深褐并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是青果,病斑呈水渍状不规则的云纹斑,后变为深褐色,边缘明显。病部表面坚硬而不平整,潮湿时病部边缘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彩版十五,87、88)。
病原
Phytophthora infostans(Mont)de Be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致病疫霉。菌丝分枝,无色无隔,细而多核。孢子囊顶生或侧生于孢囊梗上,卵形或椭圆形。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4℃。孢子囊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8~22℃。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马铃薯块茎和温室番茄上为害越冬,也可以以厚垣孢子附着在病残体上在土壤内越冬。借风雨传播,形成中心病株,再扩展、蔓延到全田。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最适孢子囊产生的湿度95%以上,只有植株表面有水滴、水膜时,病菌才能萌发侵染。10℃以上的低温,才有利其产孢扩展、流行。一般相对湿度75%以上连续3日,田间即会出现中心病株。春播露地雨季来得早、雨日多、雨量大,温度忽高忽低,病害重。在保护地,种植地密、温差大、阴雨天多、光照少、大水漫灌、结露时间长、放风不及时等,均有利此病的发生和流行。发病期多在:露地番茄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春棚番茄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棚在9月末和10月初,尤其在闭棚之后。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毛粉802、中杂9号、特瑞皮克、佳粉15等;除清洁田园,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残体外,要增温、放风、控水、降湿,以减少田间结露,控制病害。
(2)药剂防治。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要及时喷药防治。药后闭棚增温,可提高防治效果,作到1次见效。药剂有40%乙磷铝(疫霉净)15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72.2%普力克800~1000倍液等。
番茄晚疫病的发病特点都有哪些?该如何治疗?
说起番茄的晚疫病,相信广大的种植户都不陌生,作为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能造成番茄大量减产,严重的时候甚至能造成绝收的情况发生。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番茄晚疫病的发病规律、表现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吧!
致病菌: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霉菌感染所致,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发病条件:番茄晚疫病对于不仅对环境有所要求,同时和植株本身的生长情况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番茄晚疫病是低温高湿性疾病,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极易爆发。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的时候最利于其产生和流行。同时土壤肥力不足、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天阴雨以及过度密植都会加剧番茄晚疫病的产生。
发病规律: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能在温室内土壤或者植株之上越冬,在环境条件达到适宜的时候,通过产生孢子囊的方式,随风雨传播。
危害症状:番茄晚疫病虽然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青果,但对叶柄和茎秆也有着一定的危害。受病植株主要表现为:幼苗染病时,叶片会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块,之后病斑会从叶片向整个植株蔓延,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茎秆褐变腐烂,造成植株倒伏萎蔫,直至死亡。若从幼苗茎基部发病,则会造成茎基部形成水渍状病斑,造成茎秆缢缩,幼苗萎蔫。
若是成株染病,大多从植株的下部老叶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斑块,如果湿度过大的话,还会有白霉的产生。如果环境干燥,则会造成患病部位干枯。
果实染病时,病斑呈暗绿色油渍状,之后会褐变、凹陷、患病部位硬化,且病斑有明显的纹状界限。同样的,湿度过大的时候,也会产生白霉,同时腐烂速度加快。
番茄晚疫病综合防治
1、选择选择抗性品种
我们在刚开始种植的时候一定要挑好品种和质量,这是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2、管理需要加强
在种植番茄的过程当中,管理是一定要跟得上的,比如说排水措施要到位,随时留心天气的变化,如果有暴雨来袭的话,就要提前的把排水沟挖好,施肥的时候也要注意,我们要平衡施肥,多补充一些微量元素肥,此外及时修剪植株也是很重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及时的摘除病叶、病果,还可以防止田间过于郁闭。
3、监测要做好
当你在种植番茄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病情,我们就需要立刻进行喷药防治。
4、药剂防治
目前在市面上治疗番茄晚疫病的药剂还是挺多的,比如说:喹啉铜、多抗霉素、嘧菌酯、氟啶胺等等,我们在进行防治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
番茄的晚疫病有哪些症状表现?该怎样提前预防?
说起番茄的晚疫病,相信广大的种植户都不陌生,作为番茄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果实,对番茄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能造成番茄大量减产,严重的时候甚至能造成绝收的情况发生。
咱们就来聊一聊番茄晚疫病的发病规律、表现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吧!
致病菌:番茄晚疫病是由疫霉菌感染所致,属于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
发病条件:番茄晚疫病对于不仅对环境有所要求,同时和植株本身的生长情况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番茄晚疫病是低温高湿性疾病,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极易爆发。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的时候最利于其产生和流行。同时土壤肥力不足、偏施氮肥、光照不足、通风不良、连天阴雨以及过度密植都会加剧番茄晚疫病的产生。
发病规律: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能在温室内土壤或者植株之上越冬,在环境条件达到适宜的时候,通过产生孢子囊的方式,随风雨传播。
危害症状:番茄晚疫病虽然主要危害番茄的叶片和青果,但对叶柄和茎秆也有着一定的危害。受病植株主要表现为:幼苗染病时,叶片会出现暗绿色的水渍状斑块,之后病斑会从叶片向整个植株蔓延,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茎秆褐变腐烂,造成植株倒伏萎蔫,直至死亡。若从幼苗茎基部发病,则会造成茎基部形成水渍状病斑,造成茎秆缢缩,幼苗萎蔫。
若是成株染病,大多从植株的下部老叶开始,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斑块,如果湿度过大的话,还会有白霉的产生。如果环境干燥,则会造成患病部位干枯。
果实染病时,病斑呈暗绿色油渍状,之后会褐变、凹陷、患病部位硬化,且病斑有明显的纹状界限。同样的,湿度过大的时候,也会产生白霉,同时腐烂速度加快。
防治措施:
1、选择具有一定抗晚疫病效果的良好品种。
2、轮作:番茄晚疫病是多次重复侵染性病害,很多致病菌是藏在土壤之中越冬,所以就算将患病植株清理出棚区,也有非常大患病的几率。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和非茄科的作物进行2-3年轮作。
3、番茄晚疫病是低温高湿性病害,所以要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平衡施肥,注意氮、磷、钾肥的搭配;合理密植,提高棚室内的光照、通风条件;尽量不要使用大水漫灌,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及时清理患病植株,减少患病概率。
药剂防治: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等,以上的一些药剂,每隔6~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3~4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