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的特点(螳螂的特点50字)

螳螂具有什么特点

特点: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

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触角细长;颈部可180度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腹部肥大。

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扩展资料: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肉食性),凡是昆虫中的小型种类都可被螳螂捕食,尤以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都是其适宜的猎捕物。甚至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它们的捕食对象。

热带沙漠地区有一种螳螂,身体绿色,头部有一个扁平突起,光滑明亮,伏在草丛中,在阳光下头上突起物如一滴晶莹的露珠,引来干早地区小虫前来取水而被捕。

室外大笼罩饲养:5月下旬将待孵的螳螂卵移放到笼罩内,孵化后按每平方米50头投放。笼罩内栽各种矮小的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建立与自然界相仿的环境,减少残杀,晴雨天遮盖芦席。

将在室外笼罩内喂养到2龄的若虫,于释放前停食1~2天,以增加若虫在田间的稳定性。释放前一天晚上,放置白纱布,将若虫诱集在纱布上。次日清晨,每亩按10一15个点投放100头左右,并根据害虫发展情况,随时往意补充投放。

在释放前田边要挖深沟,防止蝗螂扩散外逃。要实行分期催孵,分批释放。在6月上中旬分三次释放,每次间隔10天,使田间虫态龄期相差3一4龄,错开脱皮时间,始终保持蝗螂对害虫的控制能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螳螂

螳螂的特点(螳螂的特点50字)

《昆虫记》中螳螂的特点是什么?

《昆虫记》中螳螂的特点: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意方向转动。

螳螂把他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的就好像船帆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的上下起落着。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

原文:

螳螂会发出一种声音。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显然,螳螂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因为,螳螂已经把身体的前半部完全都竖起来了,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这样一种姿势,谁能说不是随时备战的姿势呢?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螳螂的敌人,死死盯住螳螂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螳螂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

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

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螳螂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

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螳螂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

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

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螳螂最害怕的时候,螳螂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螳螂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是完全成功了。

螳螂的其他特点有哪些?

螳螂的特点主要有:

1、外形特征 螳螂的身体为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较小;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

2、分布范围特点 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在夏季,城市的路灯下,经常能见到螳螂,因为螳螂具有趋光性。

3、生物学特性 蝗螂的生活周期均在一年内完成,一生中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故属于不完全变态类的渐进变态。若虫期脱皮7~11次,经8~12龄后到达成虫期。龄的增减受环境和食物多少的影响。

螳螂属于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种左右。中国已知约51种。其中,中华大刀螂、狭翅大刀螂、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中国农、林、果树和观赏植物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的寿命一般是一年一代,一只螳螂的寿命约有六至八个月左右,就算没有头,螳螂还是能存活十天左右。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身体为长形,多为绿色,也有褐色或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5244.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2年10月8日 上午3:08
下一篇 2022年10月8日 上午3:33

相关推荐

  •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如何诊断羊产后子宫内膜炎防治措施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症状为病羊反刍减弱、阴门排出黏性分泌物,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羊产后子宫内膜炎如何诊断,羊产后子宫内膜炎防治措施!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如何诊断   羊产后子宫内膜炎产生的原因:   1、羊产后子宫内膜炎是产后子宫内膜的急性炎症,常于分娩后发生,因难产、胎衣不下、子宫脱出、子宫复旧不全、流产、死胎滞留在子宫内等,微生物乘…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18日
    00
  • 临汾氨基酸肥料公司(临汾氨基酸肥料公司电话)

    黄腐植酸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水溶肥什么牌子好 选择大量元素水溶肥、腐殖酸水溶肥、微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水溶肥的时候,一定记得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 首先,我们选择产品的看清楚产品的含量,成分,很多产品会以次充好,选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其次,可以从原料级别上看,好的水溶肥一般采用食品级或工业一级原料进行生产。在养分含量、稳定性、水溶性、吸收效率等方面要优于便…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9日
    00
  • 胺态氮肥能和氢氧根一起用吗 胺态氮肥能和氢氧根一起用吗

    为什么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化合物一起使用 K2CO3 湿润的泥土中会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硫酸铵 即 (NH4)2SO4 在泥土也会发生水解或者与氢氧根结合 产生NH3·H2O 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水的反应时可逆反应,受氢氧根离子浓度影响比较大.因此.氢氧根离子存在.会使有用的铵根离子转化成氨水或者氨气.使其失效. 同时,碳酸钾和硫酸铵双方在同…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10日
    00
  • 小麦的价格 小麦的价格是多少

    今年麦子国家收购价是多少 今年小麦收购价是多少 1.15元/斤。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发布的《关于公布202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2022年国家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 近日,苏州市召开的夏粮收购工作会…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4日
    00
  •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好不好用?行内人告诉你真相!

    今天我跟大家聊聊我自己在家做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的事儿。这年头,啥都涨价,肥料也贵得吓人,我就琢磨着,能不能自己动手做点肥料,省点钱? 我在网上查查,发现好多人都自己做这种叫“氨基酸肥”的肥料,据说效果还不错。看到网上很多人说用红糖、醋,加上豆粕或黄豆粉,可以做出氨基酸肥料,我就心动,想着试试看。 准备材料 我去集市买点豆粕,这玩意儿便宜,而且蛋白质含量高。 …

    肥料资讯 2025年2月4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