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梦了无痕”下句是什么?
下句是冬雪化无影
【出处】: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扩展资料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寻春之乐,同时抒发了“人如秋鸿,事如春梦”的感叹,用人生虚无的思想来排遣心中的烦恼和痛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襟怀。此诗对仗精妙,比喻新颖,把抽象的事物塑造得美妙具体,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
春梦了无痕下一句
下一句是“香尘暗瑶瑟”。该诗出自宋代诗人杨冠卿的《前调》:细雨落檐花,帘卷金泥红湿。楼外远山横翠,染修眉愁碧。 旧游春梦了无痕,香尘暗瑶瑟。凭仗青鸾飞去,问新来消息。
作者介绍
杨冠卿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
春梦了无痕意思下一句
“春梦了无痕”的下一句是“江城白酒三杯酽”,出自苏轼的《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意思是是从前的事情就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宋·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们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
人就像秋天的大雁一般,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以前的事情就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一点痕迹都没有。
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
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的春季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我国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的造诣都很高。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4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