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假戏成了真闹剧,名爵的营销遭遇了什么?
近日,秦皇岛市监局的一则通告将一家名爵4S店推到舆论浪尖,引起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媒体关注。通告称该店发布的“名爵国六12.98元”广告涉嫌价格欺诈,责令即改正、停止上述销售行为,并随即介入调查。
7月10日,“大爷13元买车”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的一“退休大爷”拿着13元到秦皇岛名爵4S店买车未成,随后“急哭”了与之理论的店内女销售。店方解释是市场经理在投放广告时漏掉了12.98万元中的万字,属于工作失误,但本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宁可倒闭”也要负责的态度,发布公告称将在公证处与媒体见证下最终就按12.98元价格售车。
若事情发展到此就结束,那么该店不仅化解了信誉危机,也传播了自身品牌,还能赢得好感。这样成功的例子并不是没有,比如电商巨擘亚马逊。遗憾地是,在网友不断地分析开挖和质疑下,事件背后4S店炒作的嫌疑也越来越明显。
纸,终难包住火。
随着市监局关注并介入调查,慌张之中4S店改用“大爷13元买车”是店内拍摄网剧的理由来搪塞。从广告漏字、大爷买车、发布公告到“网剧拍摄”,至此,一场4S店自导自演的营销假戏却成了真的闹剧。商家不仅诚信受损,名爵的名誉也被一同牵连,还极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实在是得不偿失,令人唏嘘。
诚信经营并不能纸上谈兵,市场营销也并非粗暴地等同于博眼球、求关注。尽管这是4S店的个别行为,但名爵厂家自身也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其实,在营销传播上,名爵已不是第一次在法律的边缘游走试探。
5月26日,一条“名爵MG6(参数|图片)飙高铁”的视频以广告位形式登榜热搜,由此引发的争议也随之而来。视频中一辆贴有 “always YOUNG”名爵品牌标签的黑色MG6,趁高铁进站减速时在京广高铁沿线多次与其持续并行。
尽管高铁已减速,但据推算当时MG6的速度已接近每小时170公里,这无疑属于严重超速的危险驾驶行为。若因此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估计难逃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罪名。名爵对此回应:“感谢车主对名爵的偏爱,但开车应守法,请勿危险驾驶”,并不忘随之附上名爵MG6车型图广而告之,略显尴尬。
6月11日,名爵以“名爵6号”名义买下京沪线高铁半年的冠名权。7月下旬,名爵MG6手动Trophy版还将以高铁版名义上市。若仅看后两步动作,其实是名爵一次很好的跨界营销。
可惜毕竟有“名爵MG6飙高铁”这样富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在前,名爵却并不避嫌地选择在高铁这一话题上继续做文章。贴牌广告语的MG6、付费上的热搜、包含MG6广告的微博回应、MG6冠名的高铁和即将推出的MG6高铁版,若将前后联系起来,可以看到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名爵围绕MG6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其实,这很容易给人留下这是一套有策划的营销事件嫌疑。
对于品牌营销而言,相信环时互动时期的杜蕾斯给大家留下太多教科书般的优秀营销案例,值得很多品牌学习。追求传播与影响是众多品牌在市场营销上的重要诉求,如何正确把握尺度,值得每个品牌深思。否者,从风流有趣到下流恶俗,仅凭几字只差就足以损毁品牌气质和形象,这一点,估计杜蕾斯和喜茶深有体会。
回到汽车界,奔驰和BMW间的斗嘴互怼常常能博得众人对双方巧思创意的称赞,而作为自主品牌中的上汽团队在营销层面也是第一梯队的好手。身为上汽旗下一员,名爵其实也曾出过有创意有代表性的营销案例:MG Live、卷福代言锐腾(参数|图片)、共享后备箱(车友会)、“当红主爵 爵不将就”等,但为何近年来就出现了并不太好的市场反馈,这其实值得名爵深思。
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产品和营销是消费者最能感受其特点的途径。近年来,通过自己努力研发的名爵其实并不缺乏具备竞争力的产品——MG6与HS都是不错的代表。当产品力跟上时,名爵却在品牌传播层面上遭遇了风波。无论是去年的名爵马自达之争,还是今年的“高铁”与“13元”事件,这些对品牌多少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这些事件在引人侧目的同时,也会遭到对品牌气质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评判。
结语:
优秀的营销可以简单有效,也可以构思巧妙。在当下并不景气却又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谋求获得更多销量和曝光成为了品牌对营销团队的最大考验。在面对消费者对现有营销方式都麻痹的情况下,可能一些剑走偏锋的方法会有一定奇效。
我们无意去评价名爵近年来在营销方式上的改变,但若继续采用打着擦边球的营销方式游走于法律边缘,这样的做法绝不明智。一旦触及法律底线,受到的不仅是监管部门的处罚,还有无法避免的品牌形象冲击。
车企如何靠营销事件“出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带来了沟通方式的变革,网络营销、大数据营销、内容营销等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在汽车圈,车企的营销创意也是铺天盖地,其中不乏精彩内容,让人印象深刻。
奔驰一生,宝马相伴
2019年5月,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董事长兼CEO蔡澈退休之际,宝马以一则视频广告为其致敬,“感谢蔡澈,多年来启迪人心的竞争”。
视频里,蔡澈在众多员工的掌声中,递还胸牌,挥手道别,并坐上了一台奔驰S级车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奔驰总部,画面略带伤感。
但当蔡澈回到家时,画风一转,他从自己的车库里开出了一台宝马i8……
是的,奔驰CEO蔡澈退休后终于可以开宝马了?
虽然这则视频也有两家车企配合营销的痕迹,但比起常见的推广营销,这种相爱相杀的互动似乎更受用户喜爱。
长城、长安:英雄所见略同
作为自主品牌中的领先者,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也是一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19年,两家车企在挂名火箭这件事上不谋而合。
两家车企同时“不务正业”,不比造车,纷纷来蹭火箭热度。
其中,“长安欧尚汽车号”火箭和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号”,一个是民营首次,一个是国家级首次。
中国航天事业迎接新腾飞之际,长安和长城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能拉大飞机的荣威
在汽车圈,拉动飞机已经不是什么大事情,保时捷、大众、MINI等品牌均做过此类的营销事件。但是在国内市场,一辆汽车拉飞机却是第一次。
据了解,向重达36吨的波音737发起挑战的是一辆荣威RX5 MAX。整车搭载一台上汽“蓝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231马力,峰值扭矩370牛·米,传动匹配6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最终,整车成功拖动飞机前进了40米。
虽然拉飞机已经是若干年前玩剩下的老套路,但是,确实也向消费者证明了荣威出色的动力表现。
名爵6:要和高铁比速度
名爵6与高铁飙车,属于一次突发性营销事件。事件的起源来自一则视频,一辆黑色名爵6与高铁同向而行1分多钟,引发用户对该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
视频火爆后,上汽名爵除了一再强调遵守交通规则外,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次营销机会,借势推出名爵6高铁版车型,同时,还与高铁强强联合,推出“名爵6号”专列,多种形式满足用户对速度的追求。
正是因为这次飙车事件也为名爵打开了新思路,10月,名爵ZS在基辅号航母再次上演飞车事件,完成了全球首次0-100公里/时加减速挑战,进一步验证了名爵卓越的运动性能。
英菲尼迪:天上掉广告
在2019年的营销事件里,英菲尼迪绝对是躺赢的一家车企。
先是奥迪在朋友圈投放视频广告,画面却出现了英菲尼迪的内容。虽然这则广告费用只有202元,但效果绝对满分,沃尔沃、宝沃、吉利等车企纷纷前来蹭热度。
之后,奔驰也为英菲尼迪做了一波宣传。在奔驰GLB宣传广告的背景中,英菲尼迪logo现身,无形中抢了“正主”风头。
这种天上免费掉广告的好事,不是谁都能遇到。
营销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一次成功的营销活动,不仅能够吸引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度,还能为车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不错的品牌传播效果,进而提升产品销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19年十大汽车营销 赛高铁、拉飞机“脑洞”太大了
2019年可以说是汽车圈“最难”的一年,销量腰斩、营收下降、大幅降价……许多车企都正在为了“活下去”而努力。要想在低迷的市场中让用户买自己的车,首先就要提高品牌的声量。为此车企们也“脑洞”大开,在2019年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营销方式。网上车市总结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营销活动,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功的吸引了人们的关注。
1、名爵6赛高铁
2019年5月,网络上曾有一段黑色轿车狂飙追高铁的视频爆火。我们知道,一般高铁的速度都是200km/h+,可以达到相同速度的大多是豪华品牌的性能车,例如宝马M系列、奥迪RS或是奔驰AMG,这款黑色轿车到底是哪个品牌一度引起热议。随后,该车被证实为是全新名爵6,一款10万元级的家用车。不得不说,该车是国产运动家轿中比较受欢迎的一款,而且目标竞品直指思域,6秒的零到百公里加速时间以及36米的制动性能吸引了一众年轻用户。
事后证明,这辆名爵6追高铁是用户行为,并不是名爵官方的营销活动。但通过此次事件也体现了除了名爵6不俗的动力,名爵官方顺势推出了名爵6高铁版,在换上手动挡的同时,加上了全车黑色套件、原厂双边双出排气、BOSE音响等配置,也让该车被更多人所关注到。不得不说,名爵此次借势传播非常成功。但我们也要再次重申,“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无论驾驶性能多强的车,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请勿危险驾驶。
2、荣威RX5 MAX拉飞机
作为名爵的兄弟品牌,荣威在2019年也开展了许多品牌营销,但最值得关注的就是RX5 MAX拉飞机事件,以此呈现了该车在动力总成方面的优势。2吨不到的荣威RX5 MAX要拉动超21倍自重的波音737,克服14000N滚动阻力靠的绝不仅是简单的牵引力公式,而是足够强悍的底盘、车身架构,以及性能出色的发动机,传输效率出色的变速器的共同作用,甚至于轮胎也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此前在汽车拉飞机的历史里,都是大众途锐R50、丰田坦途 4X4、保时捷卡宴S等重量级产品。相比之下,荣威RX5 MAX是唯一的中国品牌SUV,并且荣威RX5 MAX在定位、定价、动力规格上都远不如上述几款。通过此次营销,荣威将RX5 MAX和许多知名车型挂钩,用一次由浅及深的方式向人们很好地呈现了RX5 MAX在三大件上的性能。
3、奔腾X40“空降”
除了性能外,部分品牌还在产品安全性上下足了功夫,其中一汽奔腾在2019年5月举行了国内首次大型空投翻滚试验,用直升飞机拉起奔腾X40,以120km/h的速度从空中直接抛向地面,在地面上不断翻滚。在经历了严重的撞击、翻滚后,奔腾X40经受住了考验,奔腾X40车身无明显变形,车内试验假人安全。
空投翻滚试验是对真实交通事故形态的再现,车辆从桥梁、悬崖或者高地上跌落是一种典型的事故形态,这种事故的死亡或重伤率明显高于其他事故。奔腾X40成功挑战空投翻滚试验,以证明该车能够在高空跌落事故中很好地为驾乘者提供保护。在真人真人侧翻、极限静压试验等一系列安全测试下,奔腾X40另辟蹊径选用了空投翻滚试验,让更多人直观的了解到该车的高安全性。
4、奥迪、英菲尼迪乌龙事件
一场德系豪华与日系豪华之间的“乌龙事件”引爆了社交网络,原本应该是奥迪Q8的朋友圈广告,内容却播放了英菲尼迪全新QX50。消息一出,引发了各路网友的大胆猜测,联名炒作还是重大失误事件?虽然后来官方证实,确实是放错了视频,但可以确定的是,本次事件让奥迪和英菲尼迪成功占据了网络头条,效果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广告宣传,成功的将“营销事故”变成了“营销事件”。
随后网友甚至造出了“迪迪事件”一词来纪录此次事件,而两个主角奥迪和英菲尼迪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却是让人眼前一亮。首先奥迪发了一条微博“今日,宜包容”,非常应景。英菲尼迪也发布了用车标拼凑起奥迪的图案,双方交流一片和谐甚至还吸引了沃尔沃等品牌的加入。即便双方否认是联合营销,但这件事具备十足的反差感、可视觉化传播源以及深刻记忆点,是一个十分精彩的事件营销案例。
5、凯迪拉克 无后驱 不豪华
在凯迪拉克CT5上市前,凯迪拉克投放了一波广告,核心内容就是突出旗下主力产品都是采用后驱形式,其中“没有后驱、不算豪华”深入人心。这句话简单易记,宣传了凯迪拉克产品特点的同时,给广大网友造了一个新梗,迎合当下娱乐需求的同时,让更多对车不太了解的人记住了凯迪拉克CT5、CT6。当然,这个广告也给沃尔沃、雷克萨斯等品牌“一记暴击”。
当下信息传播非常碎片化,必须主打非常鲜明的传播点才能让消费者形成记忆。对于凯迪拉克来说,运动、操控、豪华等宣传点已经被BBA、雷克萨斯等品牌占据,重复宣传效果不会好,而“后驱”则是凯迪拉克最好的在落脚点。你可以说凯迪拉克这句广告语太俗、没有审美,但是单刀直入最能让人记忆深刻,这也是迎合当下市场趋势的必然做法。
6、吉利向上马拉松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的“一哥”,吉利2019年的营销活动就更加务实一些,最重要的是“向上马拉松”活动。2019年10月,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2019中国公开赛正式启动,自2015年第一届成功举办之后,每两年一届,到去年已是第三届。不同于其他品牌冠名的常规马拉松,吉利的活动都选在每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或历史遗迹,具有独一无二的标志属性,相比普通马拉松要进行封路等措施,“向上马拉松”操作起来更加容易。
从传播角度讲,向上马拉松赛事由于规模更小,参赛者、媒体的注意力越容易集中,这也让赛场周围的吉利帝豪成为了唯一的主角。并且“向上”一词也非常贴近中国国情,每个参与者也可以在“向上”的精神感召下,找到与自身的共鸣。吉利将热销产品、著名地标、马拉松活动、符合国情的向上精神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非常有特色的营销方式。
7、北汽越野去“探月”
北京越野此前已经与中国探月工程达成战略合作,在随后举办的活动中,中国探月工程首任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对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希望未来中国航天员登上月球的时候,能开上北京牌的探月越野车。当时以为只是一句客套话,谁知北京越野真的以这个方向去发展。在“胖五”发射的前夕,中国探月工程北汽越野车联合实验室正式揭牌,期间更是公布北京越野将参与到新的月球车开发工作中。
在其他品牌还在地面上做营销的时候,北汽越野已经把目光放到了太空中。通过与探月工程的合作,能体现出北汽越野军工级的产品实力和研发水准,能吸引更多关注品质的年轻用户关注。另一方面,有了航天科技的加持,北汽越野未来在轻量化、智能化、全地形通过性上都会有提升,有望实现越野和家用的兼融,对于推广越野车这类小众产品非常有帮助。
8、宝沃 好、贵
已经淡出主流车企的宝沃,最近凭借一则非常“魔性”的广告重新回到公众眼前。广告分别邀请了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和抖音大V虎哥,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演说反复用“好就是贵,贵就是好,宝沃 好、贵”进行宣传,席卷了朋友圈和电梯间。洗脑效果超过凯迪拉克,甚至不亚于脑白金等。现在提及宝沃汽车想到的不再是“BBBA”,而是好、贵。
德国红点设计奖、德国工业4.0智造、全球知名供应商、79%航母级钢材、三年征战达喀尔、终身质保……众多亮点在广告中交代的简单直接,产生了好记忆的效果。可以说宝沃的广告集凯迪拉克和奥迪事件两项的优势,通过碎片化重复传播让用户加深记忆,并且用“好、贵”这一似乎与宝沃扯不上关系的词让人产生反差感。宝沃此次营销在输出产品卖点,让人在争议“为什么贵”的同时,5大卖点也已经深入人心。
9、雷克萨斯 把广告拍成电影
上述提到的广告营销,都是以一种娱乐化的形象出现,抓住了快消时代用户的习惯。而雷克萨斯却不一样,在广告片内加入了更多电影质感的内容,传达着品牌的内在情感温度。《说不出来的故事》这类微电影广告,没有刻意煽情或是跌宕的剧情,但在八分钟内始终能抓住用户情感,即便发现是广告,但也愿意看下去。
雷克萨斯的微电影营销更加高阶,在不经意间引发观众共鸣,慢慢让人认同雷克萨斯所传达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进而引发用户兴趣与关注产品。与德系、美系豪华不同,雷克萨斯的日系豪华更注重服务和品牌理念的输出。从简单粗暴的宣传,到探索润物细无声、有温度的营销,即情感营销。
10、宝马X2冠名菜市场
作为豪车界的高富帅,宝马在2019年开展了一场跨界营销,地点不在三里屯、春熙路等网红地点,而是选在了烟火气息浓重的北京三源里菜市场,两者结合确实出乎意料。宝马此前给普通用户的感觉高高在上,触手门槛高,但凭借此次合作刷新了人们对于宝马品牌的认知,让品牌有了平凡生活的烟火气,进一步拉近了与消费者在心理上的距离。
宝马此次营销可以说不按套路出牌,让高端品牌的营销逐渐走向娱乐化,年轻化。市场在下沉,即便是销量领先的品牌也不能端着身子,要在各类活动中与年轻用户接触,通过接地气的营销与他们沟通。而宝马的目标也很明确,高端市场5-7系列坐镇,入门和中端市场要依靠全新3系、X2等个性化产品吸引更多年轻用户或是普通合资品牌意向用户,扩大30万元级产品的销售份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史上最强手动挡”名爵6高铁版,是否名副其实?
名爵6高铁版在0-100km/h加速最好成绩为7.65秒,在10~15万之间的消费级手动挡轿车这台车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夸大范围的话这一评价绝对言过其实;“史上最强”涵盖了所有等级,不聊其他品牌,同为MG在不属于上汽时代的名爵TF五档手动版也能在6.9s破百,那么这个“史”什么是史?
上汽名爵似乎是善于夸大其词的,包括“高铁版”的定义多少也不是一个大体量车企应该给出的定义,因为这一命名源自一台名爵6 汽车 以严重超速驾驶行为与高铁竞速;追逐竞驶行为已经属于【危险驾驶罪】范畴,如造成严重后果则可按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于这种行为作为车企是应予以谴责的,否则如何体现一个车企的 社会 责任感。
所以名爵6高铁版的定义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其次这台车的极速不过210km/h,发动机为1.5T小功率增压机,这种机器的后半段加速非常的“棉”但是不密;与极速动辄300+且为恒扭矩电机驱动的高铁是没有可比性的,那么这一版本的出现多多少少又有一些“自导自演”的味道,下面来看一看名爵6是否有实力吧。
1、名爵6的发动机为上汽逆向(照搬)通用LFV发动机的15E4E,这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250N·m、最大扭矩转速区间为1700-4300转,动力参数中规中矩,能实现强劲的加速是因为轿车本身能做到合理的轻量化;这台车整备质量仅为1300kg,最大推重比可以达到130Hp/T,这一参数足以说明至少150km/h的时速以内MG6加速体验可以接受,但是车速再高体验就不行了,因为高转速扭矩出现明显下滑。
这一曲线基本可说明名爵6的高速段加速只会“棉”不会密,高速段想要有理想的加速体验一定需要更高的扭矩储备来提高输出功率,这不是小排量发动机可以做到的;所以这台车仍然只是普通的性能代步车,不是能下赛道的类型。
2、名爵6悬架调教并没有非常强劲的运动感,车身姿态的控制并不是性能轿跑车的绝对“硬”,为了均衡驾乘舒适体验悬架支撑性还是偏软一些;所以作为前驱轿车起步抬头、刹车趴头、高速过弯也会有明显侧倾,这一调校语言仍然说明这是台性能不错的代步车。
名爵6手动高铁版确实性能不错,指导价12.98万价格也算合理,如果这台车有一个更谦虚的命名也许会更容易得到认可;不过价格还是应该稍低一些,因为同样在消费级与名爵6价格接近的还有一台插电式混动轿车,虽然是自动挡但能够在5.9秒破百,价格悬殊不足一万似乎更有吸引力,同样的预算选手动还是自动呢?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名爵6高铁版在0-100km/h加速最好成绩为7.65秒,在10~15万之间的消费级手动挡轿车这台车已经非常快了,但是夸大范围的话这一评价绝对言过其实;“史上最强”涵盖了所有等级,不聊其他品牌,同为MG在不属于上汽时代的名爵TF五档手动版也能在6.9s破百,那么这个“史”什么是史?
上汽名爵似乎是善于夸大其词的,包括“高铁版”的定义多少也不是一个大体量车企应该给出的定义,因为这一命名源自一台名爵6 汽车 以严重超速驾驶行为与高铁竞速;追逐竞驶行为已经属于【危险驾驶罪】范畴,如造成严重后果则可按实际情况判断是否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对于这种行为作为车企是应予以谴责的,否则如何体现一个车企的 社会 责任感。
所以名爵6高铁版的定义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其次这台车的极速不过210km/h,发动机为1.5T小功率增压机,这种机器的后半段加速非常的“棉”但是不密;与极速动辄300+且为恒扭矩电机驱动的高铁是没有可比性的,那么这一版本的出现多多少少又有一些“自导自演”的味道,下面来看一看名爵6是否有实力吧。
1、名爵6的发动机为上汽逆向(照搬)通用LFV发动机的15E4E,这台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24kw、峰值扭矩250N·m、最大扭矩转速区间为1700-4300转,动力参数中规中矩,能实现强劲的加速是因为轿车本身能做到合理的轻量化;这台车整备质量仅为1300kg,最大推重比可以达到130Hp/T,这一参数足以说明至少150km/h的时速以内MG6加速体验可以接受,但是车速再高体验就不行了,因为高转速扭矩出现明显下滑。
最大扭矩4300转时,发动机可输出功率约为112.58kw。
发动机转速5500转时扭矩下滑至210N·m左右,输出功率缓慢增长至121kw左右。
发动机转速6000转时扭矩下滑至180N·m左右,输出功率缓慢降低至113kw左右。
这一曲线基本可说明名爵6的高速段加速只会“棉”不会密,高速段想要有理想的加速体验一定需要更高的扭矩储备来提高输出功率,这不是小排量发动机可以做到的;所以这台车仍然只是普通的性能代步车,不是能下赛道的类型。
2、名爵6悬架调教并没有非常强劲的运动感,车身姿态的控制并不是性能轿跑车的绝对“硬”,为了均衡驾乘舒适体验悬架支撑性还是偏软一些;所以作为前驱轿车起步抬头、刹车趴头、高速过弯也会有明显侧倾,这一调校语言仍然说明这是台性能不错的代步车。
名爵6手动高铁版确实性能不错,指导价12.98万价格也算合理,如果这台车有一个更谦虚的命名也许会更容易得到认可;不过价格还是应该稍低一些,因为同样在消费级与名爵6价格接近的还有一台插电式混动轿车,虽然是自动挡但能够在5.9秒破百,价格悬殊不足一万似乎更有吸引力,同样的预算选手动还是自动呢
全新第三代MG6正式上市,实际支付价8.78万起!
虽然现在几乎每一辆车都在谈年轻、运动,但是国内市场上真正算的上是运动型轿车,却屈指可数,更别提大部分人可以买得起的平民车,但是上汽MG6的的确确算是一个。从2009年上市,MG6历经了11年先后推出两代车型,收割了一大批年轻人。而11年后的今天晚上,第三代MG6也正式上市。
新车燃油版共推出7款车型,售价区间9.38-13.98万元。另外,现在购买新车还将有6000元的现金红包,实际支付价格仅为8.78-13.38万。并且前6666名车主还将享受终身原厂质保、2年7折回购权益。
另外,今天开始第三代名爵6插电混动版也正式开启预售,7月24号前下定666元即可享受终身免费保养、免费专属充电桩、终身VIP客户服务等权益。
外观、内饰大幅升级
全新第三代MG6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变化,前脸造型上,“直瀑式”进气格栅配合更大尺寸的MG八角logo和熏黑的全LED大灯显得更加凌厉。尾部方面,原厂尾翼搭配上可关闭的运动排气,浓浓的改装风,很容易让人与速度产生联想。另外,新车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全车不见一丝镀铬装饰,全部采用熏黑处理,让喜欢改装的车友简直是爱不释手。
除了外观升级,新车内饰上的变化则更加明显,12.3英寸全液晶仪表,搭载最新斑马系统的10.1英寸无框中控大屏,战机式电子档把,科技感与现代感十足。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新款车型中央通道首次采用分层式设计,兼顾空间与美观。
另外,新车还配备了“super sport”按钮,按下该按钮后,发动机实时功率、扭矩、机油压力等信息直接显示在液晶仪表盘与中控大屏上,让人血脉喷张,不由得就想深踩一下油门。另外,该车还配备了手机无线充电、换挡拨片、360全景影像,电子驻车、Bose音响等高级配置。
动力升级,换装湿式双离合
动力方面,第三代MG6搭载上汽1.5T Pro发动机,最大扭矩285Nm,最大马力181匹,在与同级别车型对比中,优势明显,而实测百公里加速也到了7.3s,而百公里油耗仅为6.2L。
传动方面,该车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换装了全新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在整车平顺性、驾驶性上有着很明显的提升。
另外据悉,该车混动版车型动力更加强劲,1.5T发动机匹配上汽第二代10速EDU智能电驱变速箱,其综合最大功率305马力,而峰值扭矩也达到了惊人的480Nm,预计其百公里加速或将有可能突破6s。
搭载L2.5 Plus驾驶辅助
另外,第三代名爵6还搭载了MG PILOT 2.0高级驾驶辅助,可以实现L2.5 Plus 驾驶辅助。新车通过配备的6个摄像头、3个毫米波雷达及4个超声波雷达,支持超过13项高级辅助驾驶功能,不仅可以实现纵向的全速域ACC自实行巡航,还支持Super TJA功能,让“双脱手”驾驶成为现实,绝对是“20万内车型智能驾驶最强选手”
还能追高铁吗?
2019年,一段MG6“狂飙”高铁的视频意外火爆网络,而上汽名爵也趁势推出高铁版车型,受到市场的追捧。
一直以来,思域、昂克赛拉、名爵6被称为中国平民运动车中的“运动三强”,而动力更加强劲的第三代MG6竞争力也将更强,但是面对强劲的对手到底能表现如何,能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去年,部分车企的营销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在2019年车市不景气的情况下,车企们也是绞尽脑汁进行营销。当然,其中少不了一些让人”耳目一新”的营销方式。
一:宝沃”好贵”
作为中国豪华品牌BBBA梯队的一员(手动狗头),宝沃居然也开启了不亚于脑白金的洗脑式营销。几乎,所有城市的电梯井都会响起”贵才能好,好才能贵,宝沃,好贵!”。点评这个营销方式,漫哥借用公司保洁阿姨的话语:”一般说自己贵的都不咋地,真正贵的大家都知道”。
二:奔驰蔡澈退休,宝马送祝福
去年,戴姆勒前CEO蔡澈退休,宝马及时送上了一段视频作为祝福,没曾想到,蔡澈最后开着一辆宝马i8出门,话说,奔驰宝马相爱相杀式的营销存在已久,但这次绝对是其中最经典的一次。对了,什么时候带奥迪玩玩?
三:奥迪朋友圈广告乌龙
去年,奥迪在朋友圈发布一条广告,但实际内容确实英菲尼迪的宣传片。奥迪与英菲尼迪双方将此次乌龙事件,转变为一次出色的事件营销,用202元实现了千万级别的传播效果。但发布广告的工作人员,可是倒了血霉。
四:荣威拉飞机
为了给荣威RX5 MAX造势,荣威选择拉动一辆波音737飞机,用以证明其发动机的强悍性能。荣威RX5 MAX能拉动飞机,看似挺厉害的对吧,漫哥查询资料得知,波音737空重为28.12吨,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曾拉动一架189吨的飞机,其实也不咋地。说不定漫哥多单身几年,还能够单手拉飞机。
五:奔腾拉坦克,搞空投
话说荣威RX5 MAX都拉飞机了,奔腾T77拉坦克也就不算啥了。有本事你别用运输车装着坦克拉,谁不知道克服掉轮胎摩擦力,拉飞机坦克对于汽车并不算什么难事。
除了拉坦克,奔腾还玩起了空投,用飞机将一辆奔腾X40吊到空中,然后直接抛向地面。虽然车辆整体结构并未变形,但未弹出的安全气囊,仿佛将正面营销变成了负面宣传。
六:名爵6各种飙车
去年,网络传出一辆改装版名爵6车型与高铁飙车,瞬间引发舆论关注。名爵虽然官方微博表态,不支持车主违法飙车行为,但顺势推出名爵6的高铁版本,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不少消费者都怀疑,名爵6与高铁飙车,就是名爵官方的操作,目地在于为新版本预热。
除了高铁事件,名爵ZS在基辅号航母上玩起了飙车,于航母甲板上测试加速与刹停功能。话说,你名爵那么性能,去找思域就行了,何必欺负航母、高铁呢?
七:WEY、长安欧尚,上天
去年6月,WEY品牌与中国航天发射了联合命名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CZ-11 WEY号”,让中国汽车品牌实现走出国门、冲向太空的宏伟大业。
长安汽车更是紧随其后发射”长安欧尚号”火箭,还向太空运输了一辆长安欧尚X7的等比例模型,以检查车漆等部件性能。
八:星越碰瓷
如果说WEY品牌与长安欧尚发射火箭,对于中国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吉利星越的碰瓷,则给中国天文学增添了不少麻烦。话说吉利为给星越这辆新车造势,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申请用”星越”命名一颗小行星,并大肆宣传吉利星越与星球共用一个名词。随后涉事丽江天文站辟谣称,吉利方面仅是照了个照片就走了,事件真实性正在调查中
九:特斯拉砸玻璃
在特斯拉皮卡的发布会上,为了演示所谓的防弹性能,马斯克现场演示了一手铁球砸玻璃。随后,前后窗玻璃皆以破碎作为回应,留下马斯克的尴尬表情。都说马斯克是最接近”钢铁侠”的男人,这么一看确实如此。
十:欧尚车展拆车
在去年的广州车展上,长安欧尚X7就现场展示了一次直播拆车,整个过程持续了6小时。话说,你拆与不拆普通消费者又看不出个所以然,只能从这样的行为中,看出长安欧尚对于自家产品的自信。当然,漫哥亲临现场观看,长安欧尚X7用料确实扎实。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漫流尾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