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酪氨酸的羧基,羟基和氨基的pKa分别是2,9,10,则它的等电点是
主要看该种氨基酸是属于酸性氨基酸还是碱性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的PI要偏小,碱性氨基酸的PI要偏大
就拿天冬氨酸来说
它因为有两个羧基,一个氨基
所以本身在pH为6~8时
它是带有负电荷的
要使的它不带电荷
就必须增大氢离子的浓度
使羧基的电离减弱
从而使正负电荷相等
所以它的等电点就在左侧
即PI=(1.88+3.65)/2=2.77
其它的也是如此
对于络氨酸来说,按照你给的三个基团pKa,小于2的时候,溶液酸性充满质子,氨基带正电,羧基带氢,羟基带氢,整个分子带一个正电;在2的时候先解离羧基,这个时候羧基去氢带负点,同时氨基带正电,羟基不带电,整个分子电中性;在9的时候,羟基解离,羟基去氢带负点,其他基团不变,这个时候整个分子带一个负电;在10的时候,氨基最后解离,也是脱氢,整个分子带两个负电。
如果要计算络氨酸的等电点,就需要用兼性离子状态下两边的pKa算平均值(王镜岩三版生化上P134),而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络氨酸兼性离子状态即整个分子不带电状态时,pH应该处于2到9之间,即氨基带正电,羧基带负电,羟基不带电,此时的等电点就取2和9的算术平均值,跟10没有关系。因此是5.5。这个时候主要认为三个基团都解离的状态下的分子含量是可以忽略的。
你可以翻翻书,一般来说,氨基酸可以分类
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
请问 氨基酸的等电点怎么求啊 我说的是碱性 或者是酸性的
对于酸性氨基酸,首先分析氨基酸分子中所有可以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的基团,并查出这些基团的pKa值(通常题目中都会有),取最小的两个基团的pKa值求算术平均数,即pI=0.5*(pKa1+pKa2).
对于碱性氨基酸,首先分析氨基酸分子中所有可以发生质子化或去质子化的基团,并查出这些基团的pKa值(通常题目中都会有),取最大的两个基团的pKa值求算术平均数.
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计算
先看普通氨基酸,设有p1,p2那么pI=(p1+p2)/2
酸性氨基酸,设有p1
要先写出氨基酸电性由最+到最-的过程,如谷氨酸,从NH3+(aCOOH,R-COOH)到NH3+(aCOO-,R-COOH)到NH3+(aCOO-,R-COO-)最后到NH3(aCOO-,R-COO-)。
生成的NH3+(aCOO-,R-COOH)是电性为0的两性离子。计算等电点的时候,就是用这个离子左右的pk值的和除以2得到的。
扩展资料:
1、对于侧链R基不解离得中性氨基酸来说,pI=1/2(pKa1+PKa2)。
2、对于有多个解离基团的氨基酸来说,只要写出它的解离公式,然后取等电兼性离子两边的pKa的平均值则得出其pI值。
注:pI值与该离子浓度基本无关,只取决于等电中性离子A0两侧的pK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等电点
氨基酸的Pk值是什么意思?怎么用啊?
等电点:如果调节溶液的PH值使得其中的氨基酸呈电中性,我们把这个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PI。PI是氨基酸的重要常数之一,它的意义在于,物质在PI处的溶解度最小,是分离纯化物质的重要手段。等电点的计算:对于所有的R基团不解离的氨基酸而言(即解离只发生在α-羧基和α-氨基上),计算起来非常简单:PI=(PK1’+PK2’)/2若是碰到R基团也解离的,氨基酸就有了多级解离,这个公式就不好用了,比如Lys、Glu、Cys等。aa Cys Asp Glu Lys His ArgPK’α-羧基 1.71 2.69 2.19 2.18 1.82 2.19PK’α-氨基 8.33 9.82 9.67 8.95 9.17 9.04PK’-R-基团 10.78(-SH) 3.86(β-COOH) 4.25(γ- COOH) 10.53(ε-NH2) 6(咪唑基) 12.48(胍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计算:1 由PK’值判断解离顺序,总是PK1’ PK2’ PK3’ …,即谁的PK’值小,谁就先解离。2 按照解离顺序正确写出解离方程式:简式,注意解离基团的正确写法。3 找出呈电中性的物质,其左右PK’值的平均值就是氨基酸的等电点:PI=(PK左’+PK右’)/2以Lys为例:在黑板上用简式演示3
等电点的测定:等电聚焦法:这是一种特殊的电泳,其载体上铺有连续的PH梯度的缓冲液,然后将氨基酸点样,只要该处的PH与氨基酸的PI不同,则氨基酸就会带电,PH值PI时,aa带-电;PH值PI时,aa带+电。通电后,氨基酸就会移动,直到某处的PH=PI,氨基酸才呈电中性,不再移动,因此,可以测出PI。
等电点沉淀
所有的氨基酸均为两性物质,亦即它们至少含有一个酸性基(carboxyl)及一个碱性基(α-amino)。这些可游离的团基在pH变化时,因释出或接受质子而可充当弱酸或弱碱,其离子化特性与其它物质一样遵守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
pH = pKa + log10 [未质子化的形式(碱)] / [已质子化的形式(酸)]
即
pH = pKa + log [A-] / [HA]
氨基酸可以三种形式存在,即正电荷(cation)、两性离子(zwitterion)或双极性离子(dipolar ion)及负电荷(anion)等三种,若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则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若氨基酸在某一pH值下其净电荷为0,且在电场中不移动时,称此pH值为它的pI值(等电点)。因为净电荷为零,净电斥力不存在的缘故,大部份蛋白质於等电点的pH值下,其溶解度最小。相反的,当溶液的pH值低於或高於pI,所有蛋白质分子所带净电荷必为同号,彼此之间有相斥力,不会凝结。所以,将pH调到等电点的大小,则大部份的蛋白质将会沉淀,这种现象可以应用於估算某蛋白质的等电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