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独有毒吗?
黄独又叫黄药、山慈姑、零余子薯蓣、零余薯、黄药子、山慈姑。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等地。
黄独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苦,平。
①《日华子本草》:凉。
②《开宝本草》:苦,平,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大寒,味苦。
【归经】《本草经疏》: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功能主治】凉血,降火,消瘿,解毒。治吐血,衄血,喉痹,瘿气,疮痈瘰疬。
①《开宝本草》: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
②《纲目》:凉血,降火,消虞,解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腰酸痛。
黄独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黄独的用药禁忌
《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服,痈疽发时不焮肿、不渴、色淡、脾胃作泄者,此为阴症,当以内补为急,解毒次之,药子之类宜少服,只可外敷。
黄独无毒。
黄独的附方
①治吐血不止:黄药(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②治吐血:真蒲黄,黄药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③治鼻衄不止:黄药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④治疮:黄药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⑤治天泡水疮:黄药末搽之。(《濒湖集简方》)
黄独的药用价值还是比较高的,在治疗腰部酸痛、清热解毒、蛇犬咬毒以及恶肿疮瘘上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这种高价值的食物,并不适合所有人食用,像痈疽已溃、脾胃作泄的人群都是不适合吃黄独。因此建议在咨询过医生后再使用。
黄独有哪些特征?
(周裕书、李隆云、罗登庸)
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别名黄药子。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河北及山东也有栽培。以块茎入药。块茎中含黄药子素甲、乙、丙、丁、戊、己、庚、辛,此外尚含甾体皂甙、β-谷甾醇、鞣质以及糖类等。经药理试验,对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还有止血和抑制皮肤真菌的作用。味苦、辛,性凉。有小毒,具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功能。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等。外用治疮疖。
一、形态特征
地下块茎单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圆锥形,肥大多肉,直径4—10cm,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须根。茎圆柱形,长可达数米,浅绿色或稍带红紫色,光滑无刺,但有梭线,叶腋常有黄褐色珠芽(零余子),直径1—4cm(或更大)。叶互生,心状卵形至心形,长7—14cm,宽6—13cm,先端锐尖,基部阔心形,全缘,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花小而多,黄色;穗状花序腋生,雄花序纤弱,1—5条,下垂;雌花序较长,达20cm。果序下垂。蒴果长圆形,有三翅。种子一面有翅(图14—153)。
图14—153 黄独形态图
1.块茎 2.雄花枝 3.雄花 4雌花 5.果序
二、生物学特性
黄独的适应性较强,高山平坝都可栽种。喜向阳,但也能稍耐荫蔽。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夹沙土为好。
三、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用珠芽(零余子)繁殖。在头年冬季管理或采挖黄独时,把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拣回,放在木箱或竹篓里,贮藏室内过冬。3—4月,耕翻土地,开1.3m宽的畦,在畦上开横沟栽种,深约12cm,每隔6—10cm放零余子1粒,播后施人畜粪水,并盖火灰,最后盖细土稍高于畦面。
(二)田间管理
在苗高30cm左右,就要进行浅薅除草,并饱施人畜粪水,同时将茎藤理附在攀援物上。在冬季苗枯时,把落在地上的零余子拣回作种,浅薅一次过冬。第二年管理方法与第一年相同,但是追肥用量要比第一年更多,才能获得高产。到冬季苗枯,拣回零余子后,如管理正常,生长良好的,就可挖收,不然要继续栽种一年,才能收获。
四、采收与加工
黄独在栽种2—3年的冬季挖收。收获时,把块茎挖出,选径粗在3cm以上的加工作药,其余的可继续栽培一年。选好后,泡在水里,洗去泥土,剪去过长和过多的须根后,横切成厚1cm左右的圆片,晒或炕干即成。
黄独有什么作用?
主要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凉血止血、散瘀化痰。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痰多咳嗽、甲状腺肿大、淋巴结肿大、毒蛇咬伤、疮疡肿毒、吐血、疝气、百日咳等等。
黄独有什么用
黄独又称是黄药子,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清瘿。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甲状腺肿、吐血、咯血。
——————————-
【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
【源形态】零余子:叶腋处的黄褐色珠芽,直径约1厘米。
【性味归经】苦、辛,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用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