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农和地主的区别是什么?
富农和地主的区别是:富农的意思就是富裕农民,有一定数量的土地,然后雇佣部分长工,自己也参加劳动,不参加劳动的就是地主。
所谓富农与地主,最大的区别当然不在于他们拥有土地的量的多少,而在于他们收入中自我劳动所占比例的关系。地主,通常不需要自己从事农业劳动,而是采取将土地租赁承包出去靠收地租的收益来维持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
他的经营生产性劳动主要在于购买土地或进行土地承租合同,也就是说,他主要进行的是经济总决策。至于具体执行上,可以是完全的承租出去,只收租金而不管别人的经营活动;当然也可以是他雇佣长工来耕种他的土地,这自然是要根据他的指令进行生产。
而所谓富农则是主要以自我劳动为主,同时雇佣帮工来进行经营性耕种的。对于富农而言,如果仅仅依靠雇工劳动所获得的那些收益并不足以满足其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也就是说,衡量地主与富农的区别就在于土地所有人是不是亲自参与了土地的完全生产劳动。
富农中农贫农划分标准
富农是指相对较小的土地所有者,一般而言,其拥有的土地数量,除了自己耕种以外,还大约富余三分之一的土地因自己忙不过来而雇工耕作者就被划为富农。。
中农是介于贫农和富农之间的农民。农村的小资产阶级。一般占有土地,拥有一部分牲畜和劳动工具,生活来源靠自己劳动。一般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受人剥削。
贫农是指那些只有较少土地(约为中农土地的一半或一半不到)、部分或大部分租用其他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耕作,并交纳地租的农民。
根据拥有的土地和是否参与劳动划分的。
1、如果家庭拥有土地,家庭成员不参加劳动,只依靠地租收入或雇佣农工耕种,属于“地主”,家中多余土地要被没收分给其他农民,只留下自行耕种所需要的土地。
地主属于被打倒的阶级,地主家庭的子女禁止在军队服役,禁止担任公务员职务。
2、如果家庭拥有土地,虽然也收取地租或雇佣农工,但自己和家庭成员也参加劳作,为“富农”,多余土地也要被没收,但不属于被打倒的阶级。
3、如果家庭拥有土地,但基本是自给,不收取地租,属于“中农”。如果在农忙时也雇佣临时工,要算取雇工与自己全家劳动所得的比例——“剥削量”,剥削量超过20%为“富裕中农”或“上中农”,属于不被依靠的对象。
低于20%为“中农”,属于“团结对象”,如果家庭收入不足,尚需出外打工,为“下中农”,属于被剥削的依靠对象。
4、如果家庭只有很少土地,主要收入依靠打工,为“贫农”。
5、如果家中没有土地,完全依靠打工为生,为“雇农”。贫农、雇农是共产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对象。
富农是贵族吗
不是。
1、富农是相对较小的土地所有者。
2、贵族,最初指的是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包括军事贵族、世俗贵族、宗教贵族。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从此看来富农并不是贵族。
富农是什么意思
农民有很多称发:贫农,贫下中农,富农,佃户,
富农指的是:相对较小的土地所有者,各地标准也不一样(资料显示,江西省土改时富农标准一般是拥有12亩左右的农田,人均约3亩不到)。但一般而言,其拥有的土地数量,除了自己耕种以外,还大约富余三分之一的土地因自己忙不过来而雇工耕作者就被划为富农。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富农其实与中农一样都是自耕农,是前机械化时代土地略微宽裕的自耕农或农村中产阶层而已。然而在中国,作为自耕农的富农真是命运多舛。从1950年的《土改法》确定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到土改后期把富农定位于“农村资产阶级”,然后在合作化,特别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富农成为被限制和消灭的对象。然后,富农作为农民阶级中相对富有的一个阶层也不再存在,只剩下自然人作为“黑五类”中排位老二的富农分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消亡了。
农村中一种比较富裕的有余钱剩米放债的自耕农或中农。其特征占有土地,一般都有比较优良的生产工具和活动资本,自己参加劳动,但经常依靠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在我国,土地改革前,富农的剥削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雇长工、短工),或兼放高利贷,或兼以一部分土地出租,带有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性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保持中立。但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1979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对绝大多数已经得到改造的富农分子摘掉帽子,给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