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细菌培养时要加入氨基酸?
什么细菌培养时要加入氨基酸。
培养基,是指供给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或组织)生长繁殖的,由不同营养物质组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质、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等几大类物质。培养基既是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增殖的基础物质,也是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配制原料的来源可分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根据培养功能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等;根据使用范围可分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等。培养基配成后一般需测试并调节pH,还须进行灭菌,通常有高温灭菌和过滤灭菌。培养基由于富含营养物质,易被污染或变质。配好后不宜久置,最好现配现用。
图片.png
细菌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有:
① 牛肉浸液(肉水):用于制备各种培养基的基础液。
② 肉浸液肉汤(普通肉汤):用作一般细菌培养用。
③ 营养琼脂培养基(普通琼脂):用于一般细菌分离培养,纯培 养,观察菌落性状及菌种保存,特殊培养基的基础。
④ 半固体培养基:作用同普通琼脂。
⑤ 鲜血琼脂:用于分离培养和菌种保存。
发育培养液中应加入氨基酸
(1)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除了要加入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外,通常还需加入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通过培养将获得遗传物质稳定的细胞群体,该细胞群体称为细胞株.
(2)ES细胞能培养成小鼠个体,说明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个体,可见,囊胚将进一步发育成原肠胚.
(3)过程III中的褐毛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前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
(4)从体细胞培养成克隆转基因小鼠,需采用核移植技术,并进一步通过细胞培养、胚胎移植来实现.
故答案:(1)动物血清 细胞株
(2)发育的全能性 原肠胚
(3)重组DNA(或重组载体) 限制酶、DNA连接酶
(4)核移植 胚胎移植
配制培养基的步骤?
1、配制溶液
向容器内加入所需水量的一部分,按照培养基的配方,称取各种原料,依次加入使其溶解,最后补足所需水分。对蛋白胨、肉膏等物质,需加热溶解,加热过程所蒸发的水分,应在全部原料溶解后加水补足。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上述已配好的液体培养基煮沸,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完全融化。并不断搅拌,以免琼脂糊底烧焦。
2、调节pH值
用pH试纸(或pH电位计、氢离子浓度比色计)测试培养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l或10%NaOH进行调节,直到调节到配方要求的pH值为止。
3、过滤
用滤纸、纱布或棉花趁热将已配好的培养基过滤。用纱布过滤时,最好折叠成六层,用滤纸过滤时,可将滤纸折叠成瓦棱形,铺在漏斗上过滤。
4、分装
已过滤的培养基应进行分装。如果要制作斜面培养基,须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如果要制作平板培养基或液体、半固体培养基,则须将培养基分装于锥形瓶内。
分装时,一手捏松弹簧夹,使培养基流出,另一只手握住几支试管或锥形瓶,依次接取培养基。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粘附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引起杂菌污染。
装入试管的培养基量,视试管和锥形瓶的大小及需要而定。一般制作斜面培养基时,每只15×150毫米的试管,约装3~4毫升(1/4~1/3试管高度),如制作深层培养基,每只20×220毫米的试管约装12~15毫升。每只锥形瓶装入的培养基,一般以其容积的一半为宜。
5、加棉塞
分装完毕后,需要用棉塞堵住管口或瓶口。堵棉塞的主要目的是过滤空气,避免污染。棉塞应采用普通新鲜、干燥的棉花制作,不要用脱脂棉,以免因脱脂棉吸水使棉塞无法使用。
制作棉塞时,要根据棉塞大小将棉花铺展成适当厚度,揪取手掌心大小一块,铺在左手拇指与食指圈成的圆孔中,用右手食指插入棉花中部,同时左手食指与姆指稍稍紧握,就会形成1个长棒形的棉塞。
棉塞作成后,应迅速塞入管口或瓶口中,棉塞应紧贴内壁不留缝隙,以防空气中微生物沿皱折侵入。棉塞不要过紧过松,塞好后,以手提棉塞、管、瓶不下落为合适。棉塞的2/3应在管内或瓶内,上端露出少许棉花便于拔取。塞好棉塞的试管和锥形瓶应盖上厚纸用绳捆札,准备灭菌。
6、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
培养基灭菌后,如制作斜面培养基和平板培养基,须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
(1)制作斜面培养基。在实验台上放1支长0.5~1米左右的木条,厚度为1厘米左右。将试管头部枕在木条上,使管内培养基自然倾斜,凝固后即成斜面培养基。
(2)制作平板培养基。将刚刚灭过菌的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和培养皿放在实验台上,点燃酒精灯,右手托起锥形瓶瓶底,左手拔下棉塞,将瓶口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左手打开培养皿盖,右手迅速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每皿约倒入10毫升,以铺满皿底为度。
铺放培养基后放置15分钟左右,待培养基凝固后,再5个培养皿一叠,倒置过来,平放在恒温箱里,24小时后检查,如培养基未长杂菌,即可用来培养微生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的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料
配方换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一药一勺,取药后立即盖上瓶盖》。
2.溶解
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
加热溶解,特别是加有琼脂的培养基,一定要煮沸,琼脂的熔解温度95~97℃ ,且需要边
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
用1N的盐酸或的1N 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
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
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1)三角瓶
若作静置培养,则10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最多不能超过150 ml培养基/250 ml的
三角瓶,否则灭菌时培养基沸腾容易污染棉塞,造成染菌;若作摇瓶培养,则15~20 ml培养基/250
ml的三角瓶,保证通气良好。
(2)试管分装
液体培养基一般装4~5 ml,约试管的1/4高度;
固体斜面培养基一般装3~4 ml,约试管的1/5高度。
6.包扎
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培养
基中的糖、氨基酸会使培养基的颜色变深。
8.摆斜面
灭菌后需要摆斜面的试管要趁热斜着摆放,使其凝固成为一个斜面,约占试管长度的1/2。
9.贮存
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cm培养基配方
cm培养基配方是基础培养基添加血清、抗生素等物质。
cm培养基即完全培养基,基础培养基添加血清、抗生素等物质后,叫完全培养基,也叫(血清)细胞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只能维持细胞生存,要想使细胞生长和繁殖,还需添加天然培养基,常用的是牛血清,因为牛血清中含有促细胞增殖的各种生长因子和其他多种有利于细胞生存的物质。
此外为防止污染,培养液中尚需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完全培养基根据添加血清量的多少,可分为细胞生长培养基和细胞维持培养基,用于不同细胞和不同研究。
培养基的注意事项:
绝大多数的培养基都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BSS)的基础上的,再往其中添加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这样就形成了初步也是基础的培养基。
我们熟知的也是被广泛应用的培养基“Eearle`s MEM ”的混合物,其中就包含了13种必须氨基酸和8种维生素。而次于MEM的Ham`s F12 也包含了许多非必须氨基酸,含有的维生素的范围亦是很广阔,另外也含有常规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