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人巨噬细胞的消化是用胰蛋白酶+EDTA,还是只用EDTA?
你好!我认为您应该搞清楚胰蛋白酶和EDTA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消化的目的是去除细胞之间的连接,细胞之间会有蛋白类细胞外基质存在,从而使细胞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及一些蛋白类细胞外基质具有粘附作用,从而贴壁。胰蛋白酶就是作用于赖氨酸和精氨酸羧基断肽键,从而起到消化目的。
一些组织中需要Ca2+等起到维持组织完整性,而EDTA也就是乙二胺四乙酸可以与Ca2+结合,从而去除钙离子,使细胞分散。其作用比胰蛋白酶缓和。使用浓度为0.02%,以无钙、镁的平衡盐溶液配制。
实验室内常将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使用。可提高消化效率,细胞分散情况改善。
EDTA不能被血清抑制,所以消化后必须彻底清洗。EDTA对成纤维细胞作用差。
结合上面所述,你就可以进行判断!
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怎么办
铁利用障碍
(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是一组铁利用障碍性疾病,特征为骨髓中出现大量环状铁粒幼细胞,红细胞无效生成、组织铁储量过多和外周血呈低色素合成有关的各种酶和辅酶的缺乏、活性减低或活性受阻则是发病的主要机理。临床分为继发性和获得性两类。
[临床特点]
1. 病程发展缓慢呈良性过程,贫血呈低色素性。
2. 遗传性多见于男性,早期可有发育不良,肝脾肿大,成人期并发血色病,可出现腹痛、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
3. 获得性进展缓慢,男女均可发生,约40%肝脾肿大。
[辅助检查]
1. 外周血涂片常可见到正常和低色素两种细胞,称为“双形”性,为本病特征之一,亦可见到少数靶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铁粒成熟红细胞正常或减少。血小板一般正常。
2. 骨髓红系明显增生,铁染色可见许多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可达40%~80%,此种细胞内的铁颗粒比正常粗大,常超过15个,围绕核1/2周以上。
3. 血清铁增高,可达35.8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增高,可达90%,总铁结合力、铁利用率减低。
4. 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当血红蛋白合成酶或铁螯合酶减低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升高。
[鉴别诊断要点] 一般可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铅中毒、感染性贫血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骨髓检查也可与维生素B6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鉴别。
鉴别诊断要点可参见本章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二) 铅中毒
本病是铅经消化道摄入机体后,被吸收入血,95%分布在红细胞内,当血液中铅浓度大量增加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多个部位的酶受到抑制,卟啉代谢紊乱,阻碍高铁血红蛋白的合成,改变红细胞及其膜的正常性能,引起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和红细胞寿命缩短。
[临床特点]
1. 贫血中至重度,常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2. 面容呈灰色(铅容),伴心悸、气促、乏力等,牙齿与指甲因铅质沉着而染黑色,指、趾麻木。
3. 可有癫痫样发作,运动过度,攻击性行为,语言发育及智能发育迟缓。
[辅助检查]
1. 血铅≥1.2μmol/L(≥25μg/dl),尿铅0.39μmol/L(0.08mg/L)。
2. 血涂片可见点彩红细胞增多,网织红细胞及多染性红细胞增多。
3. 尿粪卟啉定量≥0.15mg/L,尿δ-氨基乙酰丙酸(δ-HLA)6mg/L。
4. 红细胞原卟啉≥0.72μmol/L红细胞(40μg/dl红细胞)。
5. 脑脊液压力为452~603mmH2O,蛋白含量增高。
6. X线长骨干骺端出现密度增加,呈一白色带。
[鉴别诊断要点] 本病已在国内广泛受到关注,临床应重视对可疑病儿做上述相应检查,不难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病鉴别。铅中毒初期应与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鉴别,但比较困难。有神经系统症状时还应与脑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等病鉴别。
(三) 转铁蛋白缺乏性贫血
本病是一种因血液中缺乏转铁蛋白造成铁转运障碍所致的贫血,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先天性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获得性者,可见于肾病综合征、渗出性肠疾病、低蛋白血症、感染情况下,转铁蛋白丧失,合成障碍,分解增加及转移入炎症组织,引起转铁蛋白减少,铁被单核、巨噬细胞摄取,不能被利用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生成减少。
[临床特点]
1. 因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2. 先天性者,贫血严重,肝脾肿大,有脏器铁沉着症状,最终可因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
3. 获得性者常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
1. 血清铁明显降低(100~380μg/L),总铁结合力极度降低(240~810μg/L)。
2. 转铁蛋白缺乏,0~390μg/L(正常值2000~3500μg/L)。
3. 肝脾组织活检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
[鉴别诊断要点] 本病需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鉴别。
鉴别诊断要点可参见本章第一节缺铁性贫血。
母乳宝宝的体质更好,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母乳中含有许多常见的抗体,可以保护婴儿,直到他或她能够产生这些抗体。如果母亲患有疾病,该疾病的抗体很快就会出现在乳汁中,并可通过母乳喂养传给婴儿。母乳中的乳铁蛋白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同时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喂养配方奶粉的婴儿。溶菌酶能抵抗胃酸,水解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从而使细菌瓦解。
免疫球蛋白A、H2O2酶和抗坏血酸可以降低大肠杆菌对溶菌酶的抵抗力。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的腹泻发生率比配方奶喂养的婴儿低得多。喝母乳的婴儿比喝奶粉的婴儿有更强的抵抗力。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人乳含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属于营养性被动免疫。初乳中含有丰富的SIgA。早产母亲乳汁中的SIgA比足月婴儿的高。人奶含有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初乳含有更多,其中85%-90%是巨噬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人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种免疫调节活性物质,可以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人乳中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初乳中的乳铁蛋白含量较多,是人乳中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人乳中的乳铁蛋白对铁有很强的螯合能力,使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细菌和白色念珠菌失去它们赖以生长的铁,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3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