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鱼菜共生的功能原理
鱼菜共生属于水耕农法的一种,但是水耕农法不一定是鱼菜共生农法,水产养殖加上水耕法是「鱼菜共生」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取「水产养殖Aquaculture」加上「水耕法Hydroponics」而成的新词汇。虽然我们称之为「鱼菜共生」,但是不一定限制在养鱼种菜,养殖可以是鱼、乌龟、鳗鱼、虾子甚至是鳄鱼,耕作方面则可以是菜类、花卉、水果等,所以「鱼菜共生」正确来说应该是「养耕共生」
当然真正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还是相对的能麻烦点,其实解释起来也不是太难,鱼菜共生系统就是把鱼儿的粪便等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给水培蔬菜来提供合适的营养,这样子有助于蔬菜更好的生长,水培蔬菜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又对鱼缸排除的水质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最后又使之回流到鱼缸,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循环过程。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
1、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2、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叫集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一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鱼菜共生体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体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积,就可基本满足3-5人家庭蔬菜及鱼产的消费需要,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
鱼菜共生介质用什么好
、以固定公式计算出的比例进行餵食。
在一个设计正确且保持平衡生态的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类和蔬果的比例,是建立在餵食比例当中。所谓的餵食比例是指,在每一平方公尺的水耕式植床中,每日需要餵食鱼类饲料的总量。在一个采用浮筏式的系统中,最理想的餵食比例是,60至100公克 / 每平方公尺 / 每日。
例如,假设平均每日餵食鱼类的饲料总量为1000公克,套用60公克 / 每平方公尺 / 每日餵食比例的计算,则水耕式植床的面积应为16.7平方公尺。
相反地,在200平方公尺的水耕式植床中,若要套用100 公克 /每平方公尺 / 每日的餵食比例,则在调整养殖槽体积、鱼的数量和养殖程序后,计算出的每日餵食的饲料总量为2万公克。
最理想的餵食比例也会随著几个因素而有所不同,譬如,水耕植床的型式(浮筏式或砾石床)、蔬果的种类、水中的化学成分、过滤时所丧失的水量等因素。
二、确保系统中鱼只养殖的持续性
有 两种方法可以确保系统中,鱼只养殖的持续性没有间断的情形发生。第一种方法是,采用多个养鱼槽,然后交错安排养殖。美属维京群岛大学(以下简称UVI)鱼 菜共生系统的设计是置放4个养鱼槽。由於吴郭鱼的养殖周期约24个星期,而置放在每个养鱼槽中的吴郭鱼都是处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所以每6个星期便可以收获 一次。当其中一个养鱼槽中的鱼只都全数捞出以后,我们须再放入新的鱼苗,此时鱼饵餵食总量须减少25% 到30%,然后在接下来的6个星期中,再逐渐回复到原始该有的餵食量。在进行这种交错安排养殖时,餵食量和水中提供给蔬果的养份程度会有所波动,但是波动 的幅度不大。当系统中只有置放一个养鱼槽时,在捞出收获的成鱼和再放入新鱼苗时,餵食量将下降90%,而在接下来的24个星期中,再逐渐恢复餵食量到原有 的餵食比例。如此一来,水中提供给蔬果的养份,在放入新鱼苗时会降到很低,而在快要捞出成鱼时,水中的养份攀高,这将对系统中水耕式蔬果的种植产生不良影 响。
另 一种确保系统中鱼只养殖持续的方法则是,在单一的养鱼槽中放入不同尺寸大小的鱼群。以养殖24个星期就可以收成的吴郭鱼为例,养鱼槽中放入6组不同尺寸大 小的鱼只。然后每个月再用量尺放入水中,过滤捞出大型的成鱼,接著再补回同数量的鱼苗。如此一来,水中提供给蔬果的养份含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这种方式适 用於空间较小,且须降低投入成本的系统,然而它有两个缺点。每个月使用量尺进行打捞成鱼时会造成鱼群紧张,且同时引起小部分的鱼只死亡。另外,发育迟缓的 鱼只躲避过打捞后,将会长时间留在系统的养鱼槽中,造成鱼只饲料的浪费。
三、钙质、钾质和铁质的补充。
植 物的生长需要13种不同的营养成分,而鱼只的餵食提供了水中10种适量的营养成分。然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栽种甜美蔬果所需的钙质、钾质和铁质含量往往过 低,需要另外补充。UVI的鱼菜共生系统,钙质和钾质的补充是透过,在调整pH酸硷值时,所加入的钙氢氧化物和钾氢氧化物中来取得。铁质则是透过添加一种 与金属结合的螯合物(chelate)。
四、确保良好的通风。
鱼 菜共生系统中的鱼只、蔬果和细菌,需要适量的水溶性氧气来达到最优化的生长。养鱼槽和蔬果所需的水中含氧量,必须维持在每公升5毫克的标准上。水中适当的 含氧量,对於维持那些将氨(ammonia)与亚硝酸盐(nitrite)有毒成分,转化为无毒硝酸盐离子(nitrate ions)的硝化细菌 (nitrifying bacteria)数量,亦是不可或缺。水中的氨主要是透过鱼鳃分泌而产生。亚硝酸单胞菌(nitrosomonas)将氨转换为亚硝酸盐,而硝化杆菌 (nitrobacter)则将亚硝酸盐转换为硝酸盐。这种硝化作用需要氧气来进行。
五、排泄物质的移除。
在 餵食给鱼只的饲料中,大约有25%最后会以排泄物的形态存在养鱼槽中,所以设置过滤设备来阻绝这些排泄物,流入水耕式植床中是必要的。若没有进行妥善的移 除,这些排泄物将附著在植物的根部,然后在逐渐腐败的过程中,将减少水中的含氧量,以及影响植物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摄取。过多的排泄物也会对硝化细菌产生 不良影响。当排泄物在分解时,氧气被消耗而产生出氨。
怎么自制鱼菜共生系统。所需材料有?
2.苗床:一个至少深30 CM 的容器
3.种植材料(或者说过滤材料):可以填满苗床的火山岩(10MM大小)或者石头子(10MM大小),还可以是陶瓷球,只是成本贵点.
4.其他:泵,水管等
5.植物,或植物种子
因为制作方法可以就地取材,所以很多材料我就不一一列出,制作时你可以灵活取舍.
制作原理和过程:
原理:通过泵将鱼缸里包含鱼粪等杂质的水泵到苗床,经过苗床过滤后水由苗床流回鱼缸.苗床的作用就是过滤和分解废物以供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对鱼产生的废物,达到改善水质目的.
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关键主要在苗床的进出水:
进水(鱼缸到苗床)有两种方法:
1.排管灌水,优点,水流均匀,缺点,容易堵塞出水口
2.直接灌水,优点,不堵塞出水口,缺点,水流不均匀
出水(苗床回鱼缸)也有两种方法:
1:直接排水:优点,制作简单,缺点过滤时材料利用可能不完全,上面会有一部分材质会没水浸没造成植物供养不足.
2.虹吸排水:优点:过滤均匀,缺点:制作复杂
我喜欢选择直接灌水和虹吸排水
灌水的制作,若直接灌水,就用泵抽水灌进苗床就可以,若排管灌水,就需要做成一个回路管道,在管道上扎眼,然后将回路管道连上水泵放在苗床上.具体制作就不细述,尽量在苗床上均匀出水就好.
苗床的排水不管是直接排水和虹吸排水都需要在苗床上有个排水口,排水口接排水管,而且排水口必须与材质隔离,我用10CM直径的PVC管做隔离物,在管子下部打满眼.(上部不用打眼,使水必须从下面走,增加过滤效果),然后将PVC管套住出水口,使它与材质隔离.
鱼菜共生系统原理和优势
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鱼菜共生实际上有点仿生态的意思,人工的创造一个小环境,是一种复合耕作体系,是在一个循环的环境中,通过鱼进食后排泄,排泄物通过水的带动流到栽培床上,在栽培床上分解成为营养物质供作物吸收,并将水净化然后流回鱼池,这就可以称之为一个鱼菜共生系统。
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设备
鱼菜共生的优势,节省土地,单位产量要高,同样的土地单位要比传统土培产量高,一天不停地供水供肥,并且温室环境人为控制较为适宜作物生长。
节水,较传统土壤栽培灌溉形式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节水比率达10:1。
品质安全,因为整个环境有鱼在立面生存,依然使用有害药物,环境中的鱼首先就受不了,要么生病要么直接死掉,并且这个鱼菜共生的环境中不需要使用除草剂,因为作物是生长在介质上的,不生长杂草,除虫一般使用物理除虫,不适用杀虫剂。这样一来既节省了成本,有使得作物品质有保障。
在同一个空间收获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既可以收获植物类的产品,又可以收获鱼类获得蛋白质类产品。不过这个系统对电力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一旦长时间停电,整个系统就可能崩溃。
前期投资较大,需要建设完备的装置之后才能够投入使用运营。
运营前期需要一段时间使整个系统“发酵”让物质转换先形成,才能够投入使用,这段时间几乎没有收入,所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鱼菜共生的原理是什么
鱼菜共生(Aquaponics)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随着鱼的排泄物积累,水体的氨氮增加,毒性逐步增大。而在鱼菜共生系统中,水产养殖的水被输送到水培栽培系统,由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然后被硝化细菌分解成硝酸盐,硝酸盐可以直接被植物作为营养吸收利用。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也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
鱼菜共生对消费者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有三点:
第一种植方式可自证清白。因为鱼菜共生系统中有鱼存在,任何农药都不能使用,稍有不慎会造成鱼和有益微生物种群的死亡和系统的崩溃。
第二鱼菜共生脱离土壤栽培,避免了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因此鱼菜共生系统蔬菜和水产品的重金属残留都远低于传统土壤栽培。
第三鱼菜共生系统蔬菜有特有的水生根系,如果鱼菜共生农场带着根配送的话,消费者很容易识别蔬菜的来源,避免消费者产生这个菜是不是来自批发市场的疑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