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氨基酸和脂肪乳能否同同时注射?
- 2、静脉点滴氨基酸和参麦那个营养更好
- 3、参麦注射液,水溶性维生素,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能否一起用
- 4、参麦注射液与氨基酸中间需要盐水冲管吗
- 5、身体虚弱,医生要我输黄芪参麦和氨基酸,对身体好么?
- 6、氨基酸注射液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能配伍吗?
氨基酸和脂肪乳能否同同时注射?
可以同时注射,脂肪乳是一种由精制大豆油和精制卵磷脂所组成的既均匀又稳定的脂肪乳剂,它治疗的重要性在于非肠道给养下提供高能量和必需的脂肪酸。
本品每升能提供4.6兆焦耳(1100千卡)热量是人体一种很有价值的能量补充剂。
–脂肪乳的脂肪颗粒构造与人体内乳微粒相似,颗粒直径≤ 1 微米。
–高热能4.6兆焦耳/1100千卡(升)。
–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大约60%的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
–透过精制卵磷脂乳化剂提供磷酸盐。
–因乳化剂与血同等渗度而有极好的静脉耐受性。
【适应症】
作为一种能源和必需脂肪酸的来源,本品适用于需要静脉输注营养的病人。
●手术前后营养失调
本品能提供病人在手术前后所需的大量能量,用以改善氮平衡。
●营养障碍或氮平衡失调
由于胃肠道肿瘤或慢性肠道疾病(如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回肠末端炎)等所引起的肠道吸收不全或衰竭。
●烧伤
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通过提供额外能量来降低常见的负氮平衡。大量能量供给也有利于口服蛋白质和输注氨基酸注射液的利用。输注本品也适用于经口服不能获得足够营养的病人。
●长期昏迷
在颅外伤和中毒情况下,不能或不宜使用处鼻饲时,可输注本品。
●肾功能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供给足量的能量来减低蛋白质的分解。
●恶病质
●必需脂肪酸缺乏或摄取不足的病人。
–手术前后的营养供给,尤其对于恶病质的病人用以改善营养障碍和氮平衡。
–需要极高能量的疾病,如伤风,严重烧伤等。
–大脑病患,在颅外伤和中毒情况下,不能或不宜使用鼻饲时,可输注本品。
–改善肿瘤病人对化学和放射性治疗的耐药性。
–肾功能损害时需要供给足量的能量来减低蛋白质的分解。
–适用于必需脂肪酸缺乏或摄取不足的病人。
【副作用】
在滴注过程中或停止滴注不久,偶见体温上升和寒颤、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早期副反应或出现腰酸背痛、贫血、肝脾肿大等慢性副反应,适当控制滴注速度,可减低副反应。
【禁忌症】
在脂肪代谢严重失调时(如严重肝损伤、急性休克),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1.本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输注前如发现液面漂浮油滴则不可使用。
3.连续滴注一周以后要检查病人所给予脂肪酸的廓清能力。在如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性糖尿病,肝功能不全,代谢功能紊乱和脓毒症等情况下,应每日检查病人的脂肪酸廓清能力。
4.为了保持脂肪乳注射液稳定状态,除可与等渗葡萄糖液、氨基酸注射液配伍外,本品不得同其他药物、营养素或电解质溶液混合。
5.开瓶后未使用完的药液应弃去,绝对不能留到以后再用。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临用前应将本品逐渐温热到近体温后使用。一次滴注10%脂肪注射液250~500ml,一日一次,滴注速度开始控制在每分钟10滴以内,如患者耐受性良好,则20分钟增加到每分钟20滴。滴完250ml药液,应不少于3小时,3~5小时内输注500ml,输注速度应严格控制,不得过快。
【规格】
100ml,250ml,500ml。
【贮藏】
本品贮藏温度为25℃以下,不得冰冻。如出现冻结,不得再用。
静脉点滴氨基酸和参麦那个营养更好
你好,如果是营养的话,肯定是氨基酸好。氨基酸是构成人体内第一营养要素的蛋白质基本物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而参麦的话,功能是善微循环、改善组织血供、改善缺氧、活血化瘀
参麦注射液,水溶性维生素,脂肪乳,脂溶性维生素能否一起用
不能,因为参麦是中药必须另外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可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看你是什么病,是不是TPN营养液,如果是TPN营养液,以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和微量元素注入3L的输液袋中,然后输注。
参麦注射液与氨基酸中间需要盐水冲管吗
通常都是用所输的液体冲管,如果要专门冲管的话,还应用盐水冲.
身体虚弱,医生要我输黄芪参麦和氨基酸,对身体好么?
这些可以增加抵抗力,而且很有营养。
可以输液的。
至于有没有必要,要看你的身体的具体情况。只要身体没有其他的什么慢性疾病,能够吃好喝好,可以不用输液的。
输液是为了保险,对身体有好处。不是必须要输液。除非身体很虚弱。营养不良。
氨基酸注射液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能配伍吗?
你好,这两种药不可以一起配伍的,容易出现药物相互反应的,最好不要配伍。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