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磷脂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高历点是在水解后产生含有脂肪酸和磷酸的混合物。根据磷脂的主链结构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
1.磷酸甘油酯,甘油分子中的另外两个羟基都被脂肪酸所酯化,噒酸基团又可被各种结构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酯化后形成各种磷酸甘油酯。体内含量较多的是旦答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及磷脂酰肌醇等,每一磷脂可因组成的脂肪酸不同而有若干种。
2.鞘磷脂鞘磷脂是含鞘氨醇或二氢模念慧鞘氨醇的磷脂,其分子不含甘油,是一分子脂肪酸以酰胺键与鞘氨醇的氨基相连。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是具有脂肪族长链的氨基二元醇。 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有长链脂肪烃基构成的疏水尾和两个羟基及一个氨基构成的极性头。
磷脂的元素组成
磷脂的元素组成是磷,氢,氧,碳 ,氮。
磷脂(Phospholipid),也称磷脂类、磷脂质,是指含有磷酸的脂类,属于复合脂。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分为甘油磷脂与鞘磷脂两大类,分别由兄丛甘油和鞘氨醇构成。
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由于羡告樱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友并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磷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
至今,人们已发现磷脂几乎存在于所有机体细胞中,在动植物体重要组织中都含有较多磷脂。动物磷脂主要来源于蛋黄、牛奶、动物体脑组织、肝脏、肾脏及肌肉组织部分。
植物磷脂主要存在于油料种子,且大部分存在于胶体相内,并与蛋白质、糖类、脂肪酸、菌醇、维生素等物质以结合状态存在,是一类重要的油脂伴随物。在制油过程中,磷脂随油而出,毛油中磷脂含量以大豆毛油含量最高,所以大豆磷脂是最重要植物磷脂来源。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hydrophilic head)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hydrophobic tail)。
高中生物磷脂由什么组成
磷脂(phospholipid)也称磷脂类、磷脂质,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于所有机体细胞中,其特点是在水解后产生含有脂肪酸和棚厅磷酸的混合物。根据磷脂的分拿和凳子结构,可以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两大类。
磷脂的化学结构:磷脂和人们生活中的洗衣粉主要成分烷基苯磺酸钠消旅类似,为两性分子,即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基团,指向极性的水相,另一端为疏水性的长链碳烷基团。由于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与蛋白质、糖脂等构成双分子层。
生物膜磷脂双层结构:应用领域因为磷脂具有表面活性剂效应,同时又非常安全,所以在食品工业中广泛作为乳化剂使用。
磷脂组成元素
磷脂的组成元素中含有磷。
磷脂(phospholipid,PL)并非单化合物,是含有磷酸基和多种脂质的类物质的总称。
血清中PL包括卵磷脂(60%)、蔽汪岁溶血卵磷脂(2%~10%)、磷脂酰乙醇胺(2%)、鞘磷脂(20%),主要在肝脏中合成,由胆汁和肠分泌,经粪便排出。PL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构成和维持细胞膜成分和功能的重要物质。
简介:
英文名称:phospholipid。
英文简称:PL。
标本类型:血清或血浆。
所属项目:血液生化检查。
相关疾病:
升高: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病综合征等。
降低:急性感染性发热、特发性低色素性贫血宏睁、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障碍等。
适合检查的人群:
血脂异常患者。
标本采集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是否空腹:是。
检查前,白天清淡饮食,忌烟酒。晚上10点以后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检查。
检查后陵埋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注意不要揉。
若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情况时,应立即平卧,并可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其他检测。
参考区间1. 3~3.2mmol/L(化学法和酶法)。
(数据来源:府伟灵。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磷脂的组成元素
磷脂的组成成分是C、H、O、N、P五种元素;磷脂分子由一分子甘油(CHO)、两分子脂肪酸(CHO)、一分子磷酸基团(HOP)和一分子胆碱(CHON)组成枝丛,磷脂是组昌告成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一般磷脂组成成分包括:卵磷脂、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等。
磷脂的简介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耐搭明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由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其结构特点是:具有由磷酸相连的取代基团(含氨碱或醇类)构成的亲水头和由脂肪酸链构成的疏水尾。在生物膜中磷脂的亲水头位于膜表面,而疏水尾位于膜内侧。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磷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组成
磷脂(phospholipid)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在水解后产生含有脂肪酸和磷酸的混合物。根据磷脂的主链结构分为磷酸甘油脂和鞘磷脂。
1、磷酸甘油酯(phosphoglycerides)主链为甘油-3-磷酸,甘油分子中的另外两个羟基都被脂肪酸所酯化,噒酸基团又可被各种结构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酯化后形成各种磷酸甘油酯。
体内含量较多的是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及磷脂酰肌醇等,每一磷脂可因组成的脂肪酸不同而有若干种。
从分子结构可知甘油分子的中央原子是不对称的,因而有不同的立体构型。天然存在的磷酸甘油酯都具有相同的主体化学构型。按照化学惯例,这些分子可以用二维投影式来表示。
D-型和L-型磷酸甘油醛的构型就是根据其X射线晶体衍射结果确定的。右旋为D-型,左旋为L-型。磷酸甘油酯的立体化学构型及命名由此而推定。
2、鞘磷脂(sphingomyelin)鞘磷脂是含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的磷脂,其分子不含甘油,是一分子脂肪酸以酰胺键与鞘氨醇的氨基相连。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是具有脂肪族长链的氨基二元醇。 鞘氨醇或二氢鞘氨醇有长链脂链明肪烃基构成的疏水尾和两个羟基及一个氨基构成的极性头。
鞘磷脂含磷酸,其末端烃基取代基团为磷酸胆碱酰乙醇胺。人体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经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及磷酸胆碱构成。神经鞘磷酯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磷酯。它常与卵磷脂并存细胞膜外侧。
扩展资料:
一、结构
甘油的C1和C2上的羟基被脂肪酸酯化,C3上的羟基被磷酸酯腔衫化,磷酸又与一极性醇(X—OH)连接,这就构成甘油磷脂。分子的非极性尾含有两个脂肪酸长链,甘油碳架上的C1连结的常是含16或18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其C2则常被16~20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占据。
磷酰—X组成甘油磷脂的极性头,故甘油磷脂可根据极性头醇(X—OH)的不同进行分类。X=H构成最简单的甘油磷脂,叫做磷脂酸,它在生物膜中仅有少量。通常存在于生物膜中的甘油磷脂都有极性头。重伍唤腔要的甘油磷脂极性头醇举例如下:
极性磷脂在水溶液表面自然形成厚度为一个脂质分子的脂单层,其烃尾避开水朝向大气,而亲水的极性头则
指向极性的水相。在水系统中,极性脂自然聚在一起形成分子团(非极性尾朝内)或极薄的脂双层以分开两个水性部分。脂双层脂质分子的非极性尾向内伸展形成一个连续的内部碳氢核心,而极性头朝外,伸入水相中。脂双层较软,易弯曲流动,是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它们依膜的类型不同,占膜重量的20~80%不等。
鞘磷脂的结构和性质见鞘脂。
二、研究发展
磷脂最早由Uauquelin于1812年从人脑中发现,由Gobley于1844年从蛋黄中分离出来,并于1850年按希腊文lekithos(蛋黄)命名为Lecithin(卵磷脂)。
磷脂从商品化生产至今有70余年的历史,迄今认为的最为丰富的大豆磷脂是1930年在德国发现并逐步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就开始用此类保健品,在美国,卵磷脂类保健品总销量仅次于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而名列第三。
据资料显示,世界大豆磷脂年产量约14万吨。美国和西欧占世界大豆磷脂总产量的60%,主要生产厂家为美国和德国的主流大公司。
日本1961年批准允许使用大豆磷脂,磷脂制品公司繁荣发展,市场上大豆磷脂制品品种琳琅满目,日本营养学家小堀博臣在其所著的《大豆脂质》一书中将磷脂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保健食品”。
中国对磷脂的研究和开发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磷脂的生产得不到有力的发展,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磷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2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