桫椤的特性有哪些?
Cyathea spinulosa
又名树蕨、刺桫椤、为桫椤科桫椤属多年生大形蕨类植物。主干高达1~3米,黑褐色,上密生多层气生根,叶顶生,丛状,深棕褐色,有密刺,叶大绿色,背面灰绿色,三回羽状深裂复叶,孢子囊群球形,茎干称蛇木,可加工蛇木板、蛇木柱、蛇木屑,是热带兰等附生植物的栽培材料,是著名的大型喜阴室内观赏植物。
1.种类
桫椤科我国约14种,主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有:①黑桫椤(C.podophylla)株高1~3米,无地上主干,叶柄亮栗黑色,基部有棕褐色狭披针形厚鳞片。②大桫椤(C.gigantea),主干高1~3米,叶柄及叶轴黑色,叶片三回羽裂。③中华桫椤(C.chinensis),羽轴,小羽轴和主脉下面密生棕色毛,主要产于云南的东南部。
2.繁殖
孢子体呈树状,从野外移植,将收集的孢子播在沸水消毒过的瓦片上,并将散有孢子的砖瓦片一部分浸在水中,保持湿润,40天后长出幼孢子体,并在酸性土中继续培养。组培室孢子培养用50毫克/升亦霉素处理2~3分钟打破休眠,接种密度3000个/平方厘米,用1/10MS培养基、琼脂0.5%,蔗糖2%~5%,加1毫克/升激动素加0.4毫克/升2,4-D利于苗的形成。用1/5MS不加激素,利于苗的生长。分株一般野外挖回栽植。
3.栽培要点
盆栽基质用腐叶土(泥炭)加1/3河沙及少量基肥,盆底填1/4颗粒状排水物,气生根多,需较多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除根部浇水外,植株顶端和茎干周围应时常浇水和喷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白天保持20~25℃,夜温16~18℃,温室栽培四季遮荫,夏天遮去70%~80%的阳光,冬天遮去40%~50%,不能在阳光下栽培。桫椤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四川雅安的核桃沟及合江县甘溪口一带,发现高4米的成片桫椤;并作为国宝加以保护。
桫椤是什么意思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
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
桫椤是目前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桫椤是古老蕨类植物,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
桫椤是极少数一些木本种类其中的一种。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中国大陆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尼泊尔、印度锡金、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及日本南部也有分布。
桫椤是什么植物
桫椤是木本蕨类植物。
桫椤为白垩纪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是现今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桫椤科桫椤属植物,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主要生于林下或溪边荫地,产于我国的西藏、贵州赤水及南方各地,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也偶有分布,被誉为“蕨类植物之王”,极其珍贵。
在中国早期公布的保护植物名录中,将桫椤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植物(桫椤科其余种类均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由于随时都有灭绝的危险,更由于其对研究蕨类植物进化和地壳演变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桫椤科的全部种类都列入到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名录中,成为受国际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
生存习性
桫椤喜欢生长在山沟的潮湿坡地和溪边的阳光充足的地方,常数十株或成百株构成优势群落,亦有散生在林缘灌丛之中。桫椤在我国分布很广,从北纬18.5°~30.5°。最北的记录为四川邻水县,该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地形影响,气候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偏高约2~4℃。
桫椤是什么植物?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
桫椤茎干高达6米或更高,直径10-20厘米,上部有残存的叶柄,向下密被交织的不定根。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茎段端和拳卷叶以及叶柄的基部密被鳞片和糠秕状鳞毛,鳞片暗棕色,有光泽,狭披针形,先端呈褐棕色刚毛状。
两侧有窄而色淡的啮齿状薄边;叶柄长30-50厘米,通常棕色或上面较淡,连同叶轴和羽轴有刺状突起,背面两侧各有一条不连续的皮孔线,向上延至叶轴。
病虫防治
桫椤在自然环境下基本无病害,但经过移栽施肥后也有病害产生。只要用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每月对树体和树盘喷施一次就可消除病害。害虫主要有蚂蚁和蜗牛,蚂蚁可用百树得或功夫农药喷雾灭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