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青枯病最好的治疗方法?
青枯病是茄子常见的病害,其症状表现为叶片萎焉,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导致茄子植株死亡,严重的影响茄子的质量和产量,下面来说一说茄子青枯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茄子整株发病,苗期不表现症状,开花现蕾后陆续发病,高温高湿条件下,酸性土壤、连作、田间积水、根部受伤的地块发病较重,该病重在预防,化学防治措施主要有种子消毒和药剂灌根,在发病初期结合拔除病株,尽快采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毫升,7天灌1次,连续防治2~3次,实际操作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及咨询当地有经验的农技专家。
当出现青枯病时,初期可以运用浓度为77%可杀得倍溶液、络氨铜水剂300倍溶液喷施,最后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注重施肥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采用滴灌的方式能有效避免病菌渗透进土壤内部,从而使茄秧健康生长。
茄子青枯病是什么引起的?
茄子青枯病是由青枯拉尔斯东菌侵染的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对茄子有致病性的病原菌主要是1号小种,1号小种中不同寄主和不同来源的菌株在寄主范围和致病性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37个菌系,其中大部分的菌系对茄子表现出强致病性。
茄子的一些野生近缘种质材料中带有高抗病基因,如S.sisymbriifolium(蒜芥茄)和S.torvum(水茄)就带有抗青枯病、黄萎病和根结线虫病的基因,但是这些野生种质材料与栽培种杂交后不结果或无籽,无法直接利用。中国一些茄子地方品种具有高抗青枯病的基因,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1999)通过室内抗青枯病接种鉴定,筛选出抗青枯病材料24份,其中病情指数为零的有3份,高抗材料16份。2000年,封林林对由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引进的茄子种质材料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有TS69等7份材料抗青枯病。
1.山东大黑茄(老来黑茄)
山东地方品种,株高90cm,开展度92cm,首花节位主茎7~8节,茎深紫色。叶卵圆形,深紫色。花紫色。果实扁圆形,黑紫色,果脐中等,单果重800g以上。从定植到始收约70d,耐热和耐涝性强,抗青枯病和红蜘蛛。肉质致密,品质好。单产50000kg/km2。
2.湘杂2号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选育的一代杂种,1996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73cm,开展度79cm,首花节位主茎第8~9节,茎深紫色。叶长卵圆形,绿色。果实长条形,紫红色,单果重156g。耐寒性和耐涝性强,抗绵疫病,抗青枯病能力较强。肉质细嫩,品质较好。单产50000kg/km2。
茄子青枯病与枯萎病如何区分?
青枯病和枯萎病均是茄果类的重要病害。这两种病害从表面上看有相似之处:均为土壤传染的病害,连作发病严重;发病后植株均表现为地上部萎蔫;开始发病萎蔫的叶片早晚可恢复;低洼地、雨过天晴天气发生严重;病株维管束均变褐色等。但这两种病害存在较大的区别,青枯病属于细菌性病害,而枯萎病则是真菌性病害。另外,从发病表现看,两种病害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发病初期,枯萎病病株的茎基部皮层呈水浸状,逐渐变褐色,植株自下而上逐渐变黄、萎蔫;而青枯病则无这种水浸状,发病后植株上部先萎蔫,其次是下部,中间最后萎蔫。
枯萎病病株常常出现植株一侧萎蔫,而另一侧正常,或至少田间一部分植株出现这种现象,但青枯病基本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茎部,尤其是植株下部茎秆上,其表皮粗糙,茎秆中下部丛生不定根或不定芽,但枯萎病无此症状。
青枯病病株的病茎维管束变成褐色,横切新鲜病茎并用手挤压、或病茎横切面经保湿,在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具臭味);枯萎病病株的病茎虽然也出现维管束变褐色的现象,但病茎横切面保湿培养也不会出现白色菌液。有时,特别是潮湿天气,枯萎病病部会产生粉红色霉状物或产生白色、蓝绿色霉状物,但无臭味。也可以将病茎折断后插于盛有清水的瓶中,几分钟后如果原来的清水变得浑浊,说明该病害是青枯病。
茄子青枯病怎么治疗。
青枯病为我国南方茄子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夏天发生。茄果类的重茬地、酸性土、黏重土、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等地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实行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水旱轮作效果最好。②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选用耐病品种,或采取嫁接。③从无病田、无病株采种。④发病严重地亩施硝石灰100~150千克,使土壤酸碱度调节为pH8。⑤保护地加强通风、适当遮荫,降低土壤温度。⑥露地栽培畦面铺稻草、麦秆等以防止地温升高。⑦发病初期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0.3~0.5升,隔10天1次,共灌3~4次。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