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灭鼠药中毒有什么反应?
灾区通常会用大量的杀虫剂和灭鼠剂,有时会造成人员中毒。我们应该对这些危害有所了解,尽量避免这些危害的发生。
(一)灭鼠药中毒
可经胃肠道、呼吸道及皮肤吸收,多为高毒。目前,农村中常用的灭鼠药有磷化锌、安妥等。在投药灭鼠时,由于放置不慎,易误食鼠药毒饵,造成中毒。尤其是小儿易误取吞服中毒。误服灭鼠药,出现中毒症状,快的几小时,慢的2~3天。中毒的感觉也各不相同,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痛、头痛、背痛、关节疼痛、头晕、乏力、口渴、嗜睡、怕冷,严重者有抽搐、昏迷等症状。继之出现不同程度和部位的出血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皮下出血等,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休克或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如发现灭鼠药中毒,可作如下处理:
(1)催吐——应马上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舌根催吐,将毒物吐出。催吐后,再快速饮清水300~500毫升,并再次催吐。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吐出的水澄清无毒物为止。此外还应注意:
①磷化锌中毒时,应禁食油类食物及牛奶、鸡蛋、肥肉等脂肪性食物,以防磷溶解,加剧中毒。
②如果是安妥中毒,应忌食脂肪类及碱性食物,要少喝水,禁用碳胺氢钠(小苏打)、肥皂水洗胃,以免加重中毒。
(2)洗胃——紧急去就近医院洗胃,对症进行治疗,并遵医嘱进行相关处理。
(3)导泻和利尿。
我国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灭鼠药有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毒鼠硅及甘氟。但现阶段我国灭鼠药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使得非法厂商生产、销售禁用灭鼠药的行为仍较为普遍。大众安全使用化学品知识尚未普及,这又为禁用灭鼠药泛滥提供了条件。近年的调查资料显示,禁用灭鼠药占了灭鼠药市场总份额的2/3以上,临床上常见的是毒鼠强、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中毒。
(1)毒鼠强属剧毒类化学物,为白色晶体或粉末状,几乎不溶于水,工厂生产出的原药为白色粉末状固体,纯度20%~50%;市场销售的产品为每千克原药和面粉(米粉等)200~400千克,并添加引诱剂制成,多为白色粉状固体,没有特殊气味,也有制成袋装的产品。包装上多标为“四二四”、“三步倒”、“原子能灭鼠王”、“气体灭鼠剂”等。
(2)氟乙酰胺属高毒类化学物,为白色、无臭、无味固体,易溶于水,易吸收空气中水分而潮解,在碱性溶液中水解,水解产物为氟乙酸。市场上销售的有混含氟乙酰胺灭鼠剂的产品,成品多为白色粉状固体,包装上多标为“灭鼠王”、“邱氏鼠药”、“灭鼠灵”等。
(3)氟乙酸钠毒性较氟乙酰胺高数倍,为精细的白色粉末,有淡的醋酸味,溶于水。在潮湿条件下。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因性质不稳定,所以占市场销售的禁用灭鼠药的比重较小,但近年来仍有数起氟乙酸钠引起的重大中毒事件发生。
如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禁用灭鼠药中毒:
①灭鼠药接触史——生产及拌售鼠药者,更多为使用中误服,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被剧毒灭鼠药谋杀。所以,没有明确接触史不能排除灭鼠药中毒。
②疾病的群发性——灭鼠药引起的中毒往往表现为群发,共同进食或在一起玩耍的同时或先后发病,且临床表现相似。
③潜伏期——毒鼠强一般为10~30分钟发病,少数发病可有一定延迟,我们曾观察到一例消化道毒物接触后14个小时发病的病例;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多在接触后20分钟~1小时内发病,部分患者潜伏期可达数小时。潜伏期的长短与摄入量直接有关。
④神经系统为主的多系统损害——此三种灭鼠药均可引起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肝功能改变、肌束震颤等。随病情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全身性阵发性抽搐,可反复发作,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以突发癫痫大发作起病;三种灭鼠药均可造成心肌损害、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氟乙酸钠中毒症状多较严重,可表现为速发型的多功能脏器衰竭,病死率高;部分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恢复期出现以狂躁为主的精神症状。
⑤禁用灭鼠药的包装千奇百怪,不能仅从包装标识来区分灭鼠药的种类。在临床上,此三类灭鼠药的表现难以仅从临床表现准确鉴别,所以确切的诊断需依赖实验室毒物分析结果。毒鼠强中毒者在呕吐物或患者血、尿中检出毒鼠强,我们曾在发病两个月的患者血中测出毒鼠强;氟乙酰胺中毒者在呕吐物或患者血、尿中检出氟乙酰胺或氟乙酸;氟乙酸钠中毒患者生物材料监测氟乙酰胺阴性,应用衍生法气相色谱测定,曾测出氟乙酸钠中毒死亡半年后脏器中的氟乙酸。
预防:
(1)灭鼠药中毒往往是误服引起的。因此,应严密保管灭鼠药,不要和食品混放,要存放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防止小儿误服。
(2)灭鼠结束后要及时将剩余的灭鼠药妥善处理,家庭不要存放灭鼠药。
(3)不要购买、使用禁用灭鼠药。要通过爱卫会、防疫站等途径购买灭鼠药物。
(4)毒死的老鼠,应立即深埋或火化,不吃毒死的禽、畜。
(二)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
有机磷农药杀虫效力高,对人畜的毒性也大,高毒的如氧化乐果、保棉丰、对硫磷,中毒的如敌敌畏、毒死蜱、乐果,低毒的如敌百虫、杀虫畏、稻可灵等等。目前绝大多数的农药中毒是有机磷农药所引起的,如成人服用半滴对硫磷原液即可中毒,2~3滴就会引起死亡。喷洒有机磷杀虫药应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杀虫剂的管理。
1.中毒症状
有机磷类杀虫剂是一种神经毒物,可经完整皮肤、胃肠道、呼吸道吸收,多为中等毒和高毒类。经皮肤吸收中毒者,多在2~6小时内发病;呼吸道吸入及口服中毒者多在10分钟~2小时内发病。
(1)毒蕈碱样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多汗、视力模糊、瞳孔缩小、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出现肺气肿。
(2)烟碱样症状:肌束震颤、肌肉痉挛、肌力减退、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失眠或嗜睡、烦躁不安、言语不清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抽搐,往往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2.治疗
经口中毒者应尽早催吐、洗胃,皮肤污染者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
(1)特效解毒药:一般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是目前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最有效的解毒剂之一,再是胆碱酯酶复能剂,如解磷定、氯磷定,应及早使用。
(2)对症治疗:对呼吸困难者输氧,严重时进行人工呼吸。对脑水肿者应快速服用脱水利尿药物,还要服用保护脑细胞药物,在大量出汗脱水时,应补充盐水,注意电解质平衡。
(三)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第三代杀虫剂,包括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氟菊酯等。其特点是广谱、高效、低残留,兼具触杀、胃毒和驱避作用,击倒速度快,不污染环境,是防治卫生害虫的理想用药。该类药物的毒性比有机磷类毒性低,属中等毒性范畴,但如果误服一定量,完全可以引起急性中毒。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杀虫剂管理。
1.中毒症状
口服中毒者多于10分钟到1小时后出现症状。皮肤黏膜反应:出现皮肤麻木、烧感、刺痒感、红色丘疹或水泡等损害,眼睛可出现流泪、结膜充血、畏光等;全身症状:头晕、头痛、胸闷、恶心、食欲减退、乏力、视力模糊、严重者出现嗜睡、四肢肌肉震颤、抽搐、呼吸困难、昏迷等。
2.治疗
经口中毒者应尽早催吐、洗胃,皮肤污染者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出现抽搐者可使用地西洋或苯巴比妥,积极防治脑水肿、肺水肿,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防治感染。
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有哪些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有机磷杀虫剂后,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看东西模糊,多汗,胸闷,瞳孔缩小。
(2)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出现肌束震颤等症状。
(3)重度中毒:除上述表现外,出现昏迷或肺水肿、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征象。
发现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病人该怎么办?
一旦发现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让患者侧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如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直到患者恢复呼吸和心跳。
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要注意头皮和指甲下皮肤的清洗。清洗不彻底常造成中毒症状复发。眼部如受污染应迅速用自来水、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反复洗胃,洗胃愈早愈好,洗胃后可灌入硫酸镁导泻。乐果、马拉硫磷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
立即给予足量的解毒药物,有机磷农药中毒常用的解毒剂有阿托品、解磷定、氯解磷定等。
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
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
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杀虫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杀毒用品,用来消灭生活中或者农作物上的有害虫子,但是杀虫剂虽然有它的用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害,下面就看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
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1
1、农业杀虫剂的危害
农业杀虫剂的危害主要表现急性中毒少数中毒。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一次性食用或吸入大量的农药杀虫剂,短时间内就会出现急性中毒的病例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精神异常、死亡等。
2、杀虫剂对人有害
杀虫剂不仅仅包括我们生活上用的灭蚊杀虫剂还是农业用的灭虫杀虫剂,都会人体的产生一定的伤害,虽然市面上大多数杀虫剂都有经过有关部分的检验,不会对人体产生过大的危害,但是如果长期吸入可能会导致癌变、畸形、突变的现象。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农业杀虫剂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头晕、抽搐、甚至死亡的现象。
3、杀虫剂的成分
杀虫剂的`主要成分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胺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原药,对人畜毒性小,对蚊、蝇、蟑螂等害虫则具有一定的的毒杀和熏蒸作用。目前,市售家用杀虫剂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气雾杀虫剂,一般选用了具有击到作用的胺菊酯和具有致死作用的氯菊酯、杀虫酯等进行复配,复配的药剂既具有较快的击到作用,又具有较强的杀死作用。
4、灭蚊杀虫剂对人体的危害
对于市面上大多熟的灭蚊杀虫剂虽然不会立即对人体产生较明显的伤害,但是如果长期大量摄入,则可能使其增加癌变、畸形、突变的概率。像这类杀虫剂慢性中毒对人体影响更长久。
以目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各种气雾杀虫剂、灭蚊片、蚊香和灭蟑片等产品为例,它们大都是采用一种目前公认较安全的溴氰菊酯作为杀虫有效成分。然而,最近环境毒理学有关专家实验证实,它对肌体神经系统存有毒性。长期接触,即使是低剂量,也会引起神经麻痹、感觉神经异常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而那些属于有机磷类、有机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的杀虫成分,对人体的毒性就更大了。
杀虫剂的危害有哪些2
一般来说吸入杀虫剂后不会马上产生身体反应,但如果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杀虫剂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咳嗽、呼吸困难、头晕、抽搐、甚至死亡等中毒现象。杀虫剂还会对人体有以下伤害:
1、对人体神经系统方面的伤害。杀虫气雾剂中的拟除虫菊酯是有毒的,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会造成伤害,使头晕头痛和神经麻痹,思考迟缓,特别是有些杀虫气雾剂中含有大量的拟除虫菊酯,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
2、杀虫剂的辅助成分中大部分是苯和苯的同系物,当人体吸入杀虫剂时,会损害人的血液循环系统,诱发骨髓疾病或者血液疾病等。
中毒的发生,中度的中毒症状,其主要表现为:有多汗、流涎、震颤、抽搐、腱反射亢进、心动过速、紫绀、体温升高等病变为主。
重度中毒症状:重度中毒症状常常发生于农业杀虫剂的食入者,其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或出现阵挛性、强直性抽搐,偶有在剧烈和反复发作后陷于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杀虫剂中毒
您好:杀虫剂中毒的原因是杀虫剂可从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主要由肾脏排泄粪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于其为脂溶性物质故对富含脂肪的组织具有特殊亲和力且可蓄积于脂肪组织中本类杀虫剂的中毒机理一般认为系进入血循环中有机氯分子(氯化烃)与基质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发生去氯的链式反应产生不稳定的含氧化合物后者缓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强烈作用于周围组织引起严重的病理变化主要受累者为神经系统肝肾及心脏其对神经系统毒害作用的主要部位为大脑运动中枢及小脑使其兴奋性增高同时伴有大脑皮质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亦可累及脊髓神经对肝肾心脏等器官则可促使发生营养不良性病变对皮肤及粘膜也有刺激作用二二三(滴滴涕)具有轻度雌激素样反应并有抗类固醇作用 紧急处理三步骤:1.可服大量的水让中毒物尽快吐出,如果残留物在口中,可用纱布取出。2.如是误食强酸、杀虫剂、漂白剂及不明液体时,不可喝水催吐,要尽快送医。
吸入杀虫剂怎么办
杀虫剂是我们常用的东西,也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蚊虫比较多,杀虫剂是非常实用又有效的杀虫神器。但是杀虫剂对人体那也是有害的,虽然少量的杀虫剂对人体构不成重要的危害,但是过多吸入杀虫剂也是对身体有害的。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过敏反应和中毒反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使用杀虫剂。
如果在生活中不小心吸入杀虫剂,感觉手脚无力的话,首先要走到室外空气好的地方。在室内吸入了杀虫剂引起中毒烦恼也能够的话,一定要移动到室外空气好的地方,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其次,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在移动到室外之后,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的就医。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及时采取措施,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后果;最后,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多很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有效地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样有利于身体内毒素的排出,可以有效减轻中毒的症状。
一、立即到室外空气好的地方去。
如果吸入杀虫剂,出现了中毒反应的话,首先要尽快离开这个环境,最好到室外空气比较好的地方,深呼吸,让身体能够吸入充足的氧气。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吸氧。这样有利于减轻中毒症状。
二、及时就医。
在中毒之后,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的到医院去检查和治疗。这样才能查明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发生更为严重的中毒反应。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三、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
在中毒后要多喝水,多吃蔬果和蔬菜,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有毒物质在体内的分解和排出速度,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中毒反应。有利于身体早日恢复。
你觉的杀虫剂中毒有必要就医吗?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8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