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地里出现了很多的苍蝇白飞虱,该如何处理?
高级农艺师反胜回答:今年温度比较高,夏天发生的白粉病概率也特别高,今年发生的情况也比较严重,目前常用的农药效果也不太理想。例如,在此期间注射药物后,一段时间内白粉病会恢复,密度比较高。目前的防治主要是物理预防和化学预防。我们种植绿色蔬菜时,通常用黄色的挡泥板。虫子对黄色很敏感,所以在蔬菜上放30厘米,一个月换一次。
在化学防治方面,现在效果不太好,没有效果很好的农药。这些农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螨虫、螨虫等都是常用的农药。这种农药的效果一般在当时也不错,有些虫卵附着在作物上,现在要完全根除和清洁是比较困难的。
像塑料大棚蔬菜一样,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包括辣椒等,会有这样的类似问题。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危害,但比较顽固,很难痊愈。而且白粉的繁殖能力特别强。物理方面不建议使用黄色油漆,建议到商店购买黄色板。这个都买得很好。而且这样可以起到减轻的作用。而且,种植绿色蔬菜时不能使用化学农药,所以只能使用这个。现在也禁止使用孤独性农药,所以使用是非法的。利用低毒性农药每隔3 ~ 4天打一次,低龄幼虫时效果更好。由于白粉病的繁殖力特别强,应根据田间情况进行适量的药剂预防调整。
白粉病又称白蛾。属于半翅粉果。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发生在我国各地,是温室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宿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大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生菜、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会受到伤害,还会伤害花、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种和653种植物
温室白粉对作物及花卉蔬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
直接危害,继续吸下去,植物生长中碳水化合物不足,产量减少。
注射毒素,吸入汁液时将毒素注入植物。
诱发真菌,分泌的蜂蜜露适合真菌的生长,污染的叶子和果实。
影响产品质量,真菌使普通水果变黑。
传播病毒病,白粉病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媒介。
白粉成虫的排泄物不仅会影响植物的呼吸,还会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白粉病在植物的叶子背上分泌大量蜂蜜露,引起真菌。
拜耳杀虫剂能杀蚜虫吗
可以,拜耳杀虫剂有很多种类,其中拜耳在意大利推出的Sivanto Prime(氟吡呋喃酮)可以防治蔬菜蚜虫和粉虱。
什么叫新烟碱类杀虫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人工合成烟碱的衍生物,对害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这类杀虫剂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被认为是造成授粉类昆虫尤其是蜜蜂数量下降的一个关键因素。
新烟碱类杀虫剂通过影响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阻止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而起效。新烟碱类杀虫剂广谱、高效、内吸性好,大多既可用于叶面喷雾,又可用于种子处理或土壤处理。
扩展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烟碱类杀虫剂得到了快速发展,是过去30多年最重要的合成药剂,是目前防治粉虱、飞虱和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最有效的一类药剂,同时也是抗性治理领域的重要工具。
新烟碱类杀虫剂并不都对蜜蜂高毒,噻虫啉对蜜蜂低毒,啶虫脒对蜜蜂的毒性远低于噻虫嗪、吡虫啉和噻虫胺。
针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这一重要靶标,开发低蜂毒的产品,成为跨国公司迫切研究的新课题。尤其是氟吡呋喃酮,其对蜜蜂的接触毒性是所有烟碱乙酰胆碱受体作用剂中最低的;三氟苯嘧啶为微毒产品,它是唯一一个抑制而非激活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的化合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英国支持严控新烟碱类杀虫剂使用
溴氰菊酯和噻虫嗪哪个效果好?
保护地蔬菜常见害虫有:粉虱、蚜虫、蓟马、斑潜蝇、叶螨、茶黄螨;露地蔬菜以鳞翅目害虫和鞘翅目害虫比较多。生产中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害虫发生以后,选用对路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控制害虫的效果比较好,操作也比较简便。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杀虫剂,其中噻虫嗪、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乙基多杀菌素、联苯肼酯、氟吡呋喃酮属于比较新颖的杀虫剂。
1、噻虫嗪
新烟碱类农药,兼具胃毒及触杀作用。施药后,可被作物根或叶片较迅速地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喷雾、灌根和种子处理都可以,对蚜虫、飞虱、白粉虱、蓟马、黄条跳甲等有较好的防效。

2、呋虫胺
第三代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并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用于防治粉虱和蓟马。

▲烟粉虱
3、螺虫乙酯
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杀虫(螨)剂,持效期较长。其作用机制为干扰害虫脂肪合成、阻断能量代谢。其内吸性较强,可在植株体内上下传导。可有效防治番茄烟粉虱、柑橘树介壳虫、红蜘蛛、柑橘木虱等。
4、溴氰虫酰胺
内吸性杀虫剂,胃毒为主,兼具触杀。其作用机理新颖、杀虫谱广,可防治小菜蛾、蚜虫、烟粉虱、美洲斑潜蝇、甜菜夜蛾、瓜绢螟、蓟马等害虫。
5、氟啶虫胺腈
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施药时应注意对植株叶背均匀喷雾。用于防治多种作物上的蚜虫和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
6、氟吡呋喃酮
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胃毒和触杀活性。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该产品对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均有良好的防效,速效性较好。
7、乙基多杀菌素
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性。喷雾时应均匀周到,叶面、叶背、心叶及茄子花等部位均需着药。用于防治蓟马以及小菜蛾和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也可用在豇豆上防治潜叶蝇和豆荚螟。
8、联苯肼酯
新型选择性杀螨剂。没有内吸性,为保证药效,喷药时应保证叶片两面及果实表面都均匀喷到。害螨接触药剂后,很快停止进食、运动和产卵。用于多种作物防治二斑叶螨、茶黄螨等植食性害螨。

▲蓟马
9、甲维盐
胃毒和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可以防治鳞翅目害虫,高浓度甲维盐对于蓟马类有活性,对作物安全。
10、吡虫啉
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可以同根部吸收,目前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等。
11、虫酰肼
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对高龄和低龄的幼虫均有效;6~8小时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蜕皮抑制剂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开始死亡;无药害,对作物安全。
12、灭幼脲
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对天敌安全,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对成虫无效。
13、氯虫苯甲酰胺
长效、低毒,对于鳞翅目害虫高效,目前主要用来防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钻心虫等。
14、吡蚜酮
主要用来防治水稻上稻飞虱,速效性差,抗性也越来越大,对于某些蚜虫效果差。
15、烯啶虫胺
主要用来防治蚜虫、稻飞虱等,速效性好,持效期短,抗性增大。
16、啶虫脒
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可以防治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受温度影响大,温度低效果差!
17、噻嗪酮
对于蚧壳虫有效果,原来对于稻飞虱效果较好,由于抗性问题,目前很少使用,不宜直接接触白菜、萝卜等。
18、异丙威
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性,且速效性强;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兼冶蓟马。

▲叶螨危害叶片
19、联苯菊酯
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作用迅速,可以用来做杀螨剂和防治鳞翅目害虫。
20、溴氰菊酯
触杀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鳞翅目幼虫有效,对螨类无效;穿透性很弱。
21、高效氯氰菊酯
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
22、氟氯氰菊酯
触杀和胃毒,主要用来杀灭地下害虫。
23、阿维菌素
广谱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可以用于防治红蜘蛛、卷叶螟、二化螟。
24、四聚乙醛
杀蜗牛剂,春、秋雨季秧苗播种或移植后,低温(1.5℃以下)或高温(35℃以上)因蜗牛活动力弱,影响防治效果。
25、氟铃脲
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铃虫、卷叶螟,钻心虫等,现在高剂量用来防治二化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105601.html